913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考試大綱(2021版)
一、考試組成
913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綜合考試課程,試卷涵蓋物理化學、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兩部分。其中,物理化學占75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占75分,總分為150分。
二、物理化學部分的考試大綱
(一)參考教材
天津大學物化教研組編,《物理化學》。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第6版
(二)考試內容及基本要求
1、化學熱力學基礎
了解化學熱力學研究的對象、方法和局限性;理解平衡狀態、狀態函數、可逆過程、熱力學標準態等基本概念;理解熱力學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數學表達式涵義;明了熱、功、內能、焓、熵、Helmholtz函數和Gibbs函數,以及標準生成焓、標準燃燒焓、標準摩爾熵和標準摩爾吉布斯函數等概念。
熟練掌握在物質的p、T、V變化,相變化和化學變化過程中求算熱、功以及各種熱力學狀態函數變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將熱力學一般關系式應用于特定體系的時候,能應用狀態方程(主要是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和物性數據(熱容、相變熱、蒸汽壓等)進行計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數減小原理等各種平衡判據及其應用;明了熱力學公式的適用條件,理解熱力學基本方程、對應系數方程和Maxwell關系式。
2、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及相平衡
理解偏摩爾量和化學勢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學勢判據及其應用;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掌握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以及它們的應用;理解理想體系(理想液體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中各組分化學勢的表達式;理解并掌握形成理想液體混合物過程熱力學函數變的計算方法;理解稀溶液的幾個相平衡規律并掌握其簡單計算(如分配定律、蒸氣壓下降、沸點升高、凝固點降低及滲透壓等等)。
理解相律的意義;掌握單組分體系和二組分體系典型相圖的特點和應用,能用杠桿規則進行相組成計算,會用相律分析相圖。
3、化學平衡
明了熱力學標準平衡常數的定義;理解并掌握用等溫方程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的方法;會用熱力學數據計算標準平衡常數;理解Van't Hoff等壓方程及溫度對平衡常數的影響,會用等壓方程計算不同溫度下的標準平衡常數;理解化學平衡移動的熱力學原理,能夠分析和計算各種因素對化學反應平衡組成的影響(如系統的溫度、濃度、壓力和惰性氣體等)。
4、界面現象
理解(比)表面Gibbs能和表面張力的概念;了解表面變化的熱力學原理;理解彎曲界面的附加壓力概念,掌握Laplace公式及簡單計算;理解分散度對系統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如蒸氣壓、凝固點、溶解度、分解壓等),掌握Kelvin公式及簡單計算。
理解潤濕、接觸角概念,掌握Young方程;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質的作用。
5、電化學
了解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理解電解質溶液活度、離子平均活度及離子平均活度系數的概念。
掌握可逆電池(包括化學電池及濃差電池)電動勢與熱力學函數和熱力學平衡常數的關系及相關計算;掌握Nernst方程及其計算;掌握各種類型電極的特征、電極反應和電動勢測定的主要應用。
6、化學動力學
明了化學反應速率、速率常數、基元反應、反應分子數及反應級數等概念,了解通過實驗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掌握零級、一級和二級反應速率方程及特征,并會進行相關計算;理解對峙反應、平行反應和連串反應的動力學特征。
掌握由反應機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穩定態近似法、平衡態近似法);了解鏈反應機理的特點及支鏈反應與爆炸的關系。
掌握Arrhennius方程及應用,明了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物理意義。
了解催化作用及催化反應的類型。
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部分的考試大綱
(一)參考教材或素材
1、錢易 唐孝炎 主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有關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最新政策及其作用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第二版)考試內容及基本要求
1、當代資源、生態與環境問題
(1)了解我國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和礦產資源的特征、形勢與問題分析。
(2)掌握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以及生態系統退化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3)熟悉我國大氣、水和土壤污染的狀況及其帶來的危害。
(4)理解全球性環境問題及其關注原因。
2、可持續發展理論及進展
(1)熟練掌握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基本原則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2)掌握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
(3)掌握循環經濟的概念,了解各國循環經濟的實踐。
3、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途徑
(1)了解環境法、環境管理、清潔生產、環境污染防治、國際環境履約的具體內容及其作用。
(2)理解環境法、環境管理、清潔生產、環境污染防治、國際環境履約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3)熟練掌握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4、環境倫理觀
(1)掌握環境倫理觀的主要觀點。
(2)了解不同角色人群為應對環境污染或防止環境污染應做的努力。
有關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最新政策及其作用考試內容及基本要求
(1)充分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意義。
(2)充分理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3)充分了解”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成就。
(4)了解“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基本思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