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最近諾貝爾獎評選結果公布后,因為我們沒有在自然科學領域有所突破,引發了不少學者對教育、科研體制的反思。您如何看?
葛劍雄:諾貝爾獎情結其實沒有必要,發達國家得諾貝爾獎也是不平均的。諾貝爾獎不是哪個大學教育出來的,莫言是哪個學校培養的?所以,“錢學森之問”,主要的是問社會,而不是問教育,教育起不了這個作用。
我們看楊振寧、李振道,到美國沒幾年就得了諾貝爾獎,他們的基礎都是在中國打的,楊振寧基礎在西南聯大打的,難道我們現在的大學真的沒有達到西南聯大的水平嗎?比如錢永健,他在美國得諾貝爾獎,并不是一個學校有特別的能耐。我們的基礎教育很好,但一個人成長到一定階段,他需要一個合適的社會機制讓他發揮出才能。
齊魯晚報:科技部部長萬鋼最近批評科研經費造假問題,您認為如何規范科研經費管理?
葛劍雄:其實,這個有辦法解決,就是讓科研經費回歸它應有的位置。少數人貪污科研經費,這是全世界都有的,但是為什么我們絕大多數科研經費都存在問題,這就是我們機制的問題。
首先,政府要切實提高科研人員的正常待遇,絕不容許拿科研經費提高待遇,比如說現在大學教師的津貼要比工資高,這個錢哪里來?相當一部分錢不是國家出的,而是科研經費。第二,不要拿科研經費或是項目多少作為評估一個單位或是個人的指標,因為有些基礎研究不需要很多經費,比如有的項目1萬塊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為什么申請10萬或是100萬?因為申請多,教授可以分成。第三是目標管理,過程公開、結果公開。申請過程要公開,結果也公開,至于錢怎么花,少去限制。比如很多實驗室是需要人工的,我們對人工費的比重限制得很死。
齊魯晚報:您是中國第一批文科博士,如何看待現在博士的貶值現象?
葛劍雄:現在博士培養是很正規的,但是我們今天應該有一個標準,就是在中國,博士的規模應該多大,而不要一味求多。一味求多之后,該碩士做的事情非要用博士,沒有必要念博士的專業人才也去念博士。比如很多大學規定,年輕教師提教授都必須要有博士學位。正是因為這樣,現在博士多了,質量低了,各種丑聞也出來了。 原來有一個規定,申請做博士生導師必須完整培養過至少一屆碩士生,但后來急于求成,在后面加了一條“或者在國內外指導過博士生的工作”,有這句話在里面,標準就很難界定了,有的還沒帶過碩士生就帶博士生了。
齊魯晚報:最近陸續爆出學術腐敗、學術不端的事情,作為復旦大學[微博]學術規范委員會委員,您對治理這個問題有什么建議?
葛劍雄:我覺得要把學術腐敗和學術不端分開。學術腐敗是指利用權力、金錢非法謀取學術成果、學術地位,老師一般地剽竊、抄襲,不要動不動就扣上腐敗的帽子,腐敗都和權力聯系。大多數是學術不端。所以要分開來看,要根據黨紀國法處理。對于學術不端,只要不觸及犯罪,還是應該用教育的方法,讓學術界自己判斷,自己解決問題。
此外,制度上要進行改革,比如現在評職稱,有的工作不一定非要通過論文來評價,評價機制要改。不能單純看論文數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