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創新工作舉措 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系列之三
教育部簡報〔2020〕第25期
近年來,江蘇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以內涵式發展為根本,創新工作舉措,奮力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推進創新發展。持續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每年將其作為督查重點,省政府將其列入年度百項重點工作,以上率下抓好落實。教育廳與34所高校簽訂40項改革任務書,落實高校主體責任。圍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雙導師”配置、論文抽檢和評優等出臺系列政策,健全專業研究生培養體系。建立省級工程類研究生慕課中心、教育和中醫等案例教學資源庫,開展教育類和建筑類專業學位職業資格銜接試點。通過集中新增、動態調整,穩步擴大專業學位點規模,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占比達52.9%。大力推進博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從落實獎助經費、開展寓教于研、國際聯合培養、導師招生配置、建立考核淘汰機制五個方面,全面優化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全省94%優勢學科博士研究生參與了“研究生海外研修計劃”,數千名研究生到世界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學習研修;88%的博士研究生人均每年獲得獎助金5萬元。深入推進研究生科研創新實踐,連續19年實施研究生培養創新工程,近三年共安排7500萬元,資助優秀研究生參加科研創新計劃1.1萬余項,舉辦省研究生科研實踐創新大賽44場、暑期學校81個、學術創新論壇122場,參與研究生近4萬人。
堅持多元協同,深化產教融合。聯合開展產業教授選聘,從2010年起,省人才、教育、財政、人社、科技五部門聯合選聘一批科技企業家和技術骨干,以“產業教授”身份到省內高校擔任研究生導師,并承擔實踐課程的建設和教學工作。截至目前,已選聘七批產業教授,在聘1335人。產業教授制度惠及30余所研究生培養高校,輻射1000余家企業,每年有近萬名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提升。2019年,產業教授中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省“333工程”一、二層次培養對象等專家424人;開設課程、講座1071場,合作指導研究生1958人、開展科研項目1036項、發表著作或論文748項、獲授權專利924項。規范研究生工作站建設,省教育廳、科技廳聯合印發《研究生工作站管理辦法》。從2017年起,開展研究生工作站期滿考核,累計對400余家考核不合格單位予以摘牌,打破研究生工作站“終身制”。實行研究生工作站校級、省級、省級優秀、省級優秀示范基地“四級”建設模式,共建有省級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省優秀研究生工作站240家、優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4家,每年6000余名高校導師、8000余名企業導師和數萬名研究生進站開展科研活動,有力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
堅持多措并舉,構建保障體系。加強研究生經費投入,每年省級財政安排高水平大學專項建設經費34億元。“十三五”以來,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經費年均達43億元,年均增長超過7%。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出臺《關于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研究生導師職業道德規范“十不準”(試行)》《關于規范省屬高校領導班子成員指導研究生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等文件,將導師立德樹人情況納入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評價體系,每三年開展一次研究生導師指導質量抽評,建立健全通報問責機制。注重導師綜合素質培訓,成立江蘇省研究生導師研修中心,建立骨干研究生導師省級常態化研修機制,依托“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20+20聯盟”組織骨干導師到英國學習研修。開展先進典型選樹,每兩年開展一次“十佳研究生導師”和“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推選活動,著力打造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導師和團隊。健全質量監管體系,每年開展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和博士碩士優秀學位論文評選工作,近四年學術學位碩士論文平均合格率為98.1%,專業學位碩士論文平均合格率為96.1%。每年發布《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進行調查并發布報告。2019年調研結果顯示,畢業生對母校滿意度達97.18%,其中碩士滿意度97.21%,博士生滿意度96.73%。嚴把“出口”質量關,積極推動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機制、時限終結機制和學術不端零容忍機制,2018—2019年共分流淘汰1440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