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決策部署,構建管理體系,深化教學改革,傳承文化、服務社會,推動美育教育創新開展,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構建美育管理體系,突出美育的重要地位。印發《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完善校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全員協同參與的管理體系。構建協同發展機制,成立普及藝術教育管理機構——藝術教育中心,健全普及藝術教育、專業藝術教育和藝術師范教育協同發展的工作機制。推進美育評價改革,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利用“云中蘇大”大數據形成美育“圖層熱力圖”,分析學生美育興趣點,有針對性地推進美育課程、實踐活動優化。
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彰顯美育的育人價值。挖掘美育思政元素,用好課堂主渠道,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用好學校歷史精華,如創作交響樂《東吳暢想》、話劇《丁香·丁香》等,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成立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優化美育課程設計,開設藝術史論、藝術鑒賞、藝術實踐等美育課程120門,實行“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教學模式。開發美育課程數字資源,打造《江南音樂文化之美》等一批精品慕課,擴大優質課程覆蓋面。探索將美學、藝術學課程納入師范生及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豐富美育實踐活動,開展“夢想開始的地方”新生美育第一課、“美育溫潤心靈”等品牌活動。學校、學院、班級三級聯動,每年舉行音樂會百余場,受益學生數萬人。加強藝術團建設,學校東吳藝術團、交響樂團、合唱團受邀參加各級各類大型演出,亮相國家大劇院等舞臺,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提升美育的鑄魂功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江南絲竹”傳承與研究基地建設,走進省內大中小學及周邊社區,建立服務基地15個,每年舉行音樂會數十場。連續14年開展“戲曲走近大學生”活動,每年邀請20余名“梅花獎”等戲曲界頂尖獎項得主走進課堂。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學校藝術團多次出訪俄羅斯、奧地利、老撾等國,通過評彈、民樂表演等藝術形式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開設特色課程,成立“江南絲竹創作與研究中心”“中國昆曲評彈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積極推動地方傳統文化傳承。
拓展服務社會空間,弘揚美育的教化力量。強化社會服務意識,依托“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每年在40余所大中小學舉辦各類文藝活動數十場,受益學生4萬余名。拓展學校藝術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結合校園開放日,將博物館、美術館向社會有序開放。開展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樹立“東吳藝工聯盟”美育志愿服務品牌,引導師生強化服務社會意識,通過藝術課堂,向中小學提供公益服務,引領文化風尚。綜合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美育資源,培育“看見大山”美育扶貧項目,為重慶酉陽等地43項非遺項目等設計開發文化產品,助力地方脫貧攻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