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心態 適度休息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已順利結束。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高達377萬,較上一年度增加36萬,再創歷史新高。近年來考研人數不斷增加,“讀研”似乎成了大家的共同理想。初試成績公布之前,考生不要因為考場上的發揮與預期不同,就自暴自棄、自怨自哀。
在等分期間,考生要調整好心態,適當休息放松。漫長的考研初試備考征程結束之后,每一個考生都值得好好犒勞一下自己,比如趁著考后的等分期做一些喜歡的事情,放松下緊張備考的身心,體驗下考試之外的事情。當然,考生在放松時也要做好新冠疫情防護,不要去人群密集區域和中高風險區。
保持狀態 認真準備
短暫放松過后,考生即將復試,這時需要找回初試備考的狀態。不同院校不同專業有不同的復試考核方案?忌崆傲私鈭罂紝W校和專業往年的考核要求,并根據考核要求有針對性地準備。
考研復試基本上由筆試和面試組成,其中又會包括專業課和英語測試。在備考過程中,準備好英語和專業課是關鍵也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不同學校也有不同要求,一些學校會有自我介紹、個人簡歷、研究設想等考核環節。建議考生可以去研招網上查看一下目標院校往年的復試通知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對自我介紹、個人簡歷這些內容,考生可利用成績公布前這段時間提前準備?忌梢愿鶕究茣r期的學習經歷、科研經歷和實踐經歷,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此外,面對英語復試備考,建議考生提前對英語考試進行準備復習,每天保持一定的口語練習頻率和練習量,要開口練習,不要怕犯錯。同時,也要每天聽一些英語節目,保持聽感。
作為研考過來人,2018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王曉暉回憶自己的復試準備時表示:“我在復試前,提前了解人民大學的往年考試要求,然后根據要求進行面試模擬,做一些英語口語的準備練習。我還查閱了想要報考的導師的核心論文。”
復試面試 莫要慌
2018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讀碩士生連潤表示,復試就是進階版的“初試”,不僅對初試考查內容更為綜合深化,而且考驗每一個研考生的心理素質。在初試時,可能考生面對的只有考卷,只要從容不迫地答題就可以。但復試階段,除了筆試還會有面試。在面試部分,專業課要比初試時的題目更難,題目更細致、更前沿。對于報考學校的老師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論文,要仔細閱讀。畢竟研究生是以學術為導向。面試時的英語問題是可以提前準備的,可以按照話題分門別類地進行梳理儲備。
研考復試的面試環節,心態很重要。連潤回憶 ,她的面試過程是導師作為考官與考生進行提問交流。考生當時處于被考核的階段,緊張是難免的,但是面試切記:莫慌。復試是進一步考查研考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抽到題目后積極調動大腦中的知識譜系進行回答即可。如果老師打斷了考生的回答,指出回答不正確的地方,也不要慌亂。在她看來,這有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說明有改正自己錯誤并挽回的機會。
收集信息 提前規劃
研考生在等待初試成績公布期間,無論最終成績是高于國家線進入院校復試,還是擦線,或是不幸落榜,都不能因為一次考試的分數就全盤否定自己,未來除了讀研還有很多路可以走。要審視自己的情況,積極收集信息,提前進行規劃。
研考生如果感覺初試發揮不太理想,可以提前打好“信息戰”,關注一下調劑流程,以便等國家線公布后為調劑做準備。據以往經驗來看,每年不同院校公布調劑信息的時間不同,有的學校還會開放預調劑系統。因此在國家線公布后,研考生要積極聯系院校詢問調劑政策。在正式調劑過程中,還需注意調劑志愿填報。
除調劑外,也有不少研考生會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選擇再次考研。但是,再次考研所要面臨的問題會更多,挑戰也更艱巨。對于這類考生而言,需要的不僅是專業知識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更是心理和意志的又一次考驗。因此,建議研考生不要輕易做出再次考研的決定,要綜合反復考慮之后再決定是否需要再花費一年的時間為夢想拼搏。
初試成績不確定的研考生現在可以考慮著手準備找工作。“春招”即將來臨,因備戰考研而錯過“秋招”的考生也可以搭乘“春招”的快車道。因此,這類考生可以著手準備自己的求職簡歷,了解一些求職面試技巧。此外,每年春季還會有一些省份的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等,考生也可以著手準備。
如果想要讀研提升學歷,除了國內院校讀研之外,還可以考慮國(境)外的學校,在新冠肺炎全球肆虐的情況下,可能很多學子暫緩了國(境)外深造的計劃,但在終身學習的大環境下,可以考慮在積累工作經驗后積極準備出國讀研的規劃。(邱乾謀 苗 露)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