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從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獲悉,華南農業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704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大綱公布,內容如下:
華南農業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704)》考試大綱
備注
參考書目: 中國近代史綱要(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
考試性質
華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中國近現代史》考試是為招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選拔考試。它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對中國近現代史知識的了解,包括對中國近現代的歷史脈絡的了解,中國近代以來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了解重大的歷史事件以及對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分析、評價的能力?荚噷ο鬄閰⒓尤珖T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我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的考生。
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中國近現代史》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3小時。
試卷結構
(一)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聯系實際所占比例
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占總分的120分左右,聯系實際約占總分的30分左右。
(二)試卷的結構
1、名詞解釋:占總分的30分左右,內容為歷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會議和重要著作,主要覆蓋本門課程的各部分知識點。
2、問答題:占總分的60分左右。
3、論述題:占總分的60分左右。
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上編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夜(1840——1919)
綜述 風云變幻的八十年
考試內容:
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
1、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
2、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
3、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殖民擴張
二、西方列強入侵與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1、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2、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動
三、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四、基本歷史線索
考試要求:
了解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認清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統治是近代中國貧窮落后和災難深重的根源,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矛盾,認識中國革命發生和發展的歷史必然性。
第一章、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一、軍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經濟掠奪;四、文化滲透
第二節、抵御外國武裝侵略 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一、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歷程
二、粉碎瓜分中國的圖謀
第三節、反侵略斗爭的失敗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一、反對侵略戰爭的失敗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識的覺醒
考試要求:
了解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英勇斗爭;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侵略的實質;近代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農民群眾斗爭風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二、農民斗爭的意義和局限
第二節、洋務運動的興衰
一、洋務事業的興辦
二、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其失敗
第三節、維新運動的興起與夭折
一、戊戌維新運動的興起
二、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和教訓
考試要求:
認識在近代中國,地主階級洋務運動、舊式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都不能夠將民族解放和社會改革引向勝利;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各階層各自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國家出路進行探索及探索的結果;近代以來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為什么都以失敗而告終。
第三章、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一、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
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
三、三民主義學說和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
四、關于革命與改良的辯論
第二節 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
一、封建帝制的覆滅
二、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三節 辛亥革命的失敗
一、封建軍閥專制統治的形成
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
考試要求:
了解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中國政治舞臺的歷史必然性,認識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歷史進步性。從袁世凱篡權導致辛亥革命失敗和資產階級革命派屢遭挫折的歷史教訓,認識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中編 從五四運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1919-1949)
綜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考試內容:
一、中國所處的時代與國際環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俄國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與國際格局的變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壓
1、從北洋政府到國民黨政府
2、占優勢地位的中國封建經濟
3、外國在華資本的壟斷地位
4、官僚資本的膨脹與民族資本的困境
5、人民的悲慘境遇
三、三種建國方案,兩個中國之命運
1、三種政治力量,三種建國方案
2、兩個基本的選擇,兩個中國之命運
考試要求:
掌握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對中國的影響;抗戰勝利之后,國內三種政治力量各自提出了什么樣的建國方案;兩個中國命運之較量。
第四章、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考試內容:
第一節、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一、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三、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第二節、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一、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
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三、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及其歷史特點
第三節、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綱領,發動工農運動
二、實行國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考試要求:
認識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要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革命傳統。認識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及其偉大意義。了解國共合作對推動中國革命的作用,并從國民革命由勝利轉向失敗過程中認識在革命統一戰線中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重要。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國民革命為什么會失敗。
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考試內容:
第一節 、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
一、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革命戰爭的興起
三、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第二節、中國革命地探索中曲折前進
一、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及其挫折
二、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
三、總結歷史經驗,迎接全國性的抗日戰爭
考試要求:
認清國民革命失敗后所建立的國民黨政權的反動本質,認識中國的社會性質和出路。了解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認識以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提出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結果,是對馬列主義的重大發展。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特點和重大意義。
第六章、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日本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
一、日本滅亡中國的計劃及其實施
二、殘暴的殖民統治與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
第二節、從局部戰爭到全國性抗戰
一、中國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
二、局部抗戰與救亡運動
三、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四、全面性抗戰的開始
第三節、國民黨與抗日的正面戰場
一、戰略防御階段的正面戰場
二、戰略相持階段的正面戰場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方針
二、敵后戰場的開辟與游擊戰爭的發展
三、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
四、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五、推進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和進步文化工作
六、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建設
第五節 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意義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
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原因和基本經驗
考試要求:
了解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提高對帝國主義本質的認識;繼承和發揚抗日軍民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認識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民族大團結對打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作用,懂得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認識毛澤東思想在抗日戰爭時期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并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指導意義。了解抗日戰爭在中國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國人民做出的歷史貢獻。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點及國共關系發展。
第七章、為新中國而奮斗
考試內容:
第一節 、從爭取和平民主到進行自衛戰爭
一、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二、國民黨發動內戰和解放區軍民的自衛戰爭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處于全民的包圍中
一、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二、土地改革與農民的廣泛發動
三、第二條戰線的形成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黨派的歷史發展
二、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
三、第三條道路的幻滅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節 創建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一、南京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二、人民政協與《共同綱領》
三、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
考試要求:
認識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崩潰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是戰后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正確評價中間勢力與中間黨派在戰后中國政治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認識第三條道路和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走不通,只有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才是歷史必由之路。了解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意義和基本經驗。人民民主共和國及其道路;中國革命勝利的歷史原因。國民黨統治為什么會迅速覆滅。
下編 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49-2013)
綜述 輝煌的歷史征程
考試內容: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新階段
二、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考試要求:
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開辟新紀元、走上新道路,經過艱辛探索、艱苦奮斗,開創新局面的歷史。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歷史成就,認識這些成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的。了解新中國成立以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走過的歷史進程。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的挫折和經驗。
第八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考試內容:
第一節 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開始
一、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和恢復國民經濟
二、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
第二節 社會主義道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一、工業化的任務與發展道路
二、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性
第三節 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
一、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
二、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
三、對私營工商業贖買政策的實施
四、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確立
考試要求:
了解建國后的國情。認識中國社會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明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認識黨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的重要意義,以及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歷史成就。了解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如何評價社會主義改造。
第九章、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考試內容:
第一節、良好的開局
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端
二、早期探索的積極開展
第二節、探索中的嚴重曲折
一、“大躍進”及其糾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嚴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訓
第三節、建設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獨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的提高與文化、醫療、科技事業的發展
三、國際地位的提高與國際環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若干重要原則
考試要求: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艱難歷程和經驗教訓。如何評價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第十章、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考試內容:
第一節、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和改革開放的起步
一、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二、改革開放的起步
三、撥亂反正任務的勝利完成
第二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展開
一、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
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續推進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
一、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
二、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展的新階段
第四節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行動綱領的制定
二、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
三、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第五節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
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三、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經驗
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考試要求:
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確性。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科學評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
備注
參考書目: 中國近代史綱要(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