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014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確認(以下簡稱考研確認)第一天,昆明多個確認點都排起了百米長隊。作為全省較大的考研報名確認點,云南大學以及五華區招生辦兩個確認點的門前,一大早就排起了長龍。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考研取消了40歲上限的年齡限制,但是記者觀察了一個上午,僅有少數70后大齡考生,“考研大軍”還是以應屆生和畢業3年以內的社會考生居多。對于他們而言,在這個大學畢業等于失業的時代,考研成為他們為自己鍍金,提升競爭力的最好出路。
現場關注
排隊2個小時 確認不用10分鐘
上午8點40分左右,晚報記者來到五華區招辦門口,報名確認的隊伍已經從大廳排出了100多米。“我今天早上7點20就來了,前面已經排了二三十人左右,我應該還算是快的。”剛辦理完確認的吳同學說。
據了解,盡管正式報名確認工作從8點才開始,但很多同學都是7點不到就已經來排隊了。到了上午9點半左右,報名的人數開始增多,隊伍已經排出了200多米。從五華區招辦大門口排出來到隊伍順著街道拐了兩個彎。
“排隊時間長,在里面可能就十多分鐘。”很多來確認報名的同學都表示,主要是排隊的時間比較長,大約需要兩小時左右。相對來說辦理很快,從開始確認,走完驗證、照相、繳費等一系列流程后,不到10分鐘就能辦完。
大齡考生大都有些“害羞”
2014年考研取消了40歲上限的年齡限制,這意味著只要想讀研的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都可以來“拼一把”。可在五華區招生辦的確認點,記者觀察詢問了一上午,卻鮮有年紀較大的考生來確認。偶爾幾個看上去30多歲的考生,也是躲躲閃閃,不愿回答任何問題。
今年32歲的李女士是記者遇到的年齡較大的考生之一。她告訴記者,從2006年開始工作后,因為工作很順利,也有發展前景,所以自己根本沒想過要考研,但結婚之后,做大學老師的老公卻一直希望李女士能繼續深造。“公務員(微博)、事業單位什么的我都不想考,想想考研算了。”李女士說,自己2008年第一次準備考研時,因為發現懷孕,所以沒考成,而考研計劃也因為孩子太小而被擱置了。這次為了備考,李女士辭去工作以便專心備考。
王先生今年39歲了,不同于其他考生,他選擇的并不是在職讀研,而是直接辭了工作,一心一意準備考研。他介紹說,自己在工作崗位上干了15年,但是對自己的工作不太滿意,所以最終還是決定來考研。“做這個決定需要挺大的決心。”王先生說,有很多壓力,并且自己英語這塊掌握的不是很好,考研面對的主要問題應該就是英語,“怕到時候被英語拖住腳。”
考生多報管理類專業,專碩類別
在昨天進行現場確認的考生中,晚報記者看到拿學位證辦理現場確認手續的在職讀研或往屆生比較多,拿學生證辦理確認手續的應屆生則相對少。晚報記者隨即在現場做了個小調查,隨機采訪了100個報名確認的考生,42個是應屆畢業生,58個是社會考生。據記者了解,昨日前來確認的考生中,報考的專業大多是工商管理、金融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等管理類專業的,類別大多是專碩。考生認為,一方面專碩考試相對容易一些。其次,專碩時間是兩年,相對要短一些,而且主要針對就業方面,針對性更強,比較適合。
為何考研
應屆生說:為就業增加競爭力
云南民族大學一名應屆考生告訴記者,班上50多個人,自己了解到,只有3個人在準備考研。而云南大學一位對外漢語專業的考生也坦言,自己班上考研和工作的幾乎各占一半。“我們文科生現在就去工作,感覺和其他人競爭,沒什么競爭力,所以希望讀研究生,以增強點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相對文科專業,工科專業的畢業生因為學的是“技術活”,所以選擇考研的人相對較少。昆明理工大學冶金專業的幾名考生說,班上60多個人,只有10多個考研,“其他的都忙著實習、找工作了。”
往屆生說:工作不太滿意,想轉行或提升
不少受訪社會考生都是畢業兩三年,選擇繼續考研深造,都是因為對現在的工作狀態不太滿意,想轉行或者能在工作上有個更好的提升。但對于這類考生來說,邊工作邊考研,壓力非常大,有的考生甚至在進入9月份之后辭職,專心備考。
“真的挺難的。”考生小李說,自己之前在一所培訓學校當老師,每周5天的上班時間雷打不動。決定考研后,小李只能在上班時抽空看會書,或者晚上挑燈夜戰,周末還要去上輔導班。
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的小張,也有了一年的工作經驗,也考上了特崗教師,但他追逐夢想的腳步并沒有停下,“我現在是州市上的高中老師,但是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大學教師。需要去進修。”
也有人是為了彌補遺憾而選擇再戰,胡同學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沒有考過是個遺憾,今年希望彌補。”胡同學說,他要報考的是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專業,他感覺考研確實是可以幫助工作進步的方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