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太早復習,可從報班開始。
緊跟大綱解析,分類利用真題。
盡量多看多記,時政不用著急。
錯題及時分析,考前做套模擬。
考研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沒有系統的計劃和有效的執行,考研成功的幾率不太大,尤其對于政治這樣需要充分理解和系統記憶的課程來說,在開始復習之前了解過來人的復習經驗,結合自己的知識背景和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是很有必要的。去年我的政治考出高分,就得益于有著好的學習計劃以及有效的計劃執行,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條經驗:
1、關于復習時間:政治沒有必要開始很早,因為政治課很邪門,你背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背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背了中間的前后全忘光掉了。 所以等暑假政治大綱出來之后再系統復習不遲。當然,這里也有特殊情況,如果你是理工科學生,考研前基本不接觸政治課,而且看到政治就犯暈,那么我建議在大 綱出來之前,你可以把前一年的考研大綱或者復習資料借來看看,提前熟悉一下,這樣到了系統復習政治課的時候,你不至于久久不能進入狀態。
2、關于政治輔導班:依我的經驗,上政治輔導班在復習開始時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我嚴重支持至少要報一個暑假班,10天左右的課程,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新大綱的內容,熟悉政治課程框架和政治考研的注意事項,這樣你的政治復習起步就比較扎實,因為輔導班老師幫你梳理了知識,分清了重點。至于報哪個輔導班,我覺得一定要是著名的、口碑好的、師資力量強的輔導班,可以向過來人了解一下情況,而且現在很多輔導班都有試聽,選擇授課方式適合自己的輔導班就可以了。
3、關于參考資料:最重要的資料就是政治考試大綱、大綱解析和考試分析,這是我們的考研官方資料,其中,考研大綱和考試分析我們可以不買,但是大綱解析是一定要買的,而且一定要多看!尤其是這本書里的用語很規范,是我們考試中必須用到的考試用語。所以有些內容我們最好是背下來。比如:對于哲學概念的解釋,以及各種概念關系的描述等等。其次就是市面上的各種輔導資料,各輔導機構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出版物,我覺得購買的原則也是和輔導班選擇的原則一樣,一定要是著名的、口碑好的和名師編寫的。而且,如果選擇了一本輔導教材,那以后想補充其他輔導書時,我建議選用同一個輔導機構和同一批名師團隊出的輔導書,這樣可以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另外,報了輔導班的同學一定要注意,一般輔導班都會有配套的考研資料,報班之前一定要弄清,不要再到市面上買同樣的資料了,不然就浪費錢咯!
4、關于歷年真題:真題永遠是最好的參考資料,一定要好好利用真題。如何做真題呢?首先我覺得不能一套一套做,至少在我們開始復習時不能這樣做。政治課的內容龐雜,馬哲、政經、毛概、鄧論、世經,幾門課程之間的交叉其實很有限(當然,課程交叉點往往是出題點),在我們沒有系統復習完幾門課程時就做整套的真題不利于我們信心的建立,而且降低了真題的參考價值。所以我推薦大家在開始復習時用按章節分類的真題書。等我們已經系統復習了所有課程,進入了沖刺階段,倒是可以花點時間,做整套的題目,提前熟悉政治考研,進入考試狀態。
5、關于看書背書的方法:當時我把大綱解析看了三遍,劃劃寫寫,一本書被我看成了咸菜,看書時我經常在書的空白處做一些筆記:比如內容總結、內容比較等。到了12月份我們就該背書了,我的做法是:總結要點,要點必背,兼顧其他。什么是要點呢?主要是指:各種概念、概念的關系、文中列舉的答案。什 么是其他呢?主要是大綱解析中關于要點的解釋。當然能多背就多背點。考試時要點要清楚,其他內容也盡量用書本的話去答。這些就是考試用語,閱卷老師憑這些 給分。
6、關于練習與模擬題:依我的經驗,多做題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選擇題。做題的過程不僅是檢驗知識的過程,更是鞏固知識和學習知識的過程。不能只搞題海戰術,為做題而做題,而應該好好分析做錯的原因,熟記反復做錯的題目。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做題能力。所以,我建議買習題集或者模擬題的時候,一定要買有答案以及詳細解釋的,這樣就可以及時糾錯,及時記憶。
7、關于時事與政策:平時關心一些時事是提倡的,但是如果沒有時間和條件,在考研沖刺階段很多時事與政策方面的參考書可以幫我們理順思路。所以,我當時在12月之前根本沒有刻意去關注時事。至于用哪本時事資料,我覺得多看幾本更保險,每個老師都有可能有疏漏,綜合各家之言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7、關于應試狀態:在最后的正式考試之前,我強烈推薦在考前一周時花3個小時以考研的規格和要求做一套政治題,這樣可以提前熟悉考場環境,使自己進入臨考狀態。如果你報的輔導班有模考,那一定要抓住這樣的好機會。
好了,我的經驗大概就是這些了,祝14年的學弟學妹們能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最后我再用一首打油詩概括一下全文吧。
政治考研秘笈
盡量多看多記,時政不用著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