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4日,為期五天的2014年研究生報名現場確認時間正式結束。近日,記者走訪部分報考點發現,前來現場確認的人數在前三日達到高峰之后,后兩日已經開始出現冷清,而有些報考點甚至出現人數減少的情況。分析稱,研究生全面自費、碩士就業預期降低、名校報考競爭加大等因素,致使盲目考研正趨于理性。另一方面,越來越興盛的海外留學潮也分流了國內的考研大軍。
報名確認現場前緊后松
從11月10日開始截至14日,2014年研究生報名現場確認時間正式結束。作為研究生報名中的最后一個環節,現場確認情況往往反映了來年的報考趨勢,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做了相關調查。
由于現場確認首日恰逢周日,從各報考點的反饋情況來看,許多地方排起了長龍,由于確認時間從8時30分開始,有的學生早在8時前就來到現場。就北京地區而言,在經歷過前三天的密集確認期后,后兩日的確認人數已經開始回落,13、14日,北京商報記者再次走訪北京化工大學等熱門考點發現,確認現場已經很輕松,部分考點甚至略顯冷清。
一位考研二戰的林同學是最后一天前去現場確認的,她表示,為了錯開高峰期,去年也是選擇的同一考點的最后一天。針對兩次現場確認情況,她分析稱,“去年最后一天排隊的人仍然很多,今年明顯感覺到減少了”。
與往年相比,2014年的考研政策中還有一條重要規定,首次取消了“一般不超過40周歲”的限制條款,這意味著所有考生均可報考。然而北京商報記者在現場走訪中發現,“大齡”考生仍然寥寥無幾,考生仍以應屆生或工作不久的年輕人為主。
“以前,考研主要以應屆生為主,大概占到70%以上;但是現在,社會考生的比例明顯多了起來,據統計,這一比例超過40%,他們大多工作了三年以上,年齡在26歲左右。”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部分考點考生數量下降
從2003年研究生大規模擴招開始,十年間,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已經翻了一番。在相關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報考人數也出現連年增長,平均每年增長超過10萬,到了2013年報考人數接近180萬。
然而,這種規模性的增長到了2014年或將結束,部分考點甚至出現報考人數較往年略有下降的情況。據海天教育相關負責人透露,有的考點出現了3%-5%的降幅,以教育大省江蘇為例,南京大學今年的報考人數同比減少了4個百分點,報考南京師范大學的人數較去年也有小幅降低。而在另一教育大省湖北也出現了報考人數下降的情況,其中華中師范大學考點的考生比去年減少700余人。
“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考研趨于理性是未來基本走向,這也預示著"考研熱"降溫已成定局。”海天教育考研專家龔承毅分析稱,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家對考研漸趨理性,當前的研究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碩士文憑并不能成為好工作的“敲門磚”,甚至出現二、三類院校畢業的研究生就業困難的情況,這就使得大家對報考研究生更加理性。另外,新公布的2014年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也動搖了部分考生的考研決心,不少學生開始權衡到底考研還是直接就業更劃算,畢竟對于家境普通的學生來說,三年的學費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跨考教育考研專家王偉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可以肯定的是,研究生不再可能出現前幾年那樣每年10余萬人的規模性增長,接下來將會趨于平穩甚至有所回落。”
功利心致報考兩極分化
在分析現在考生的報考心態時,王偉坦言,現在考生的功利心態已經越來越明顯,不同于十年前考生是為了個人興趣、學術追求、人生理想等目的考研,現在許多考生考研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能有一個好的工作。“其實,這也是整個社會環境所迫,畢竟在這個學歷通脹的擇業氛圍中,高學歷意味著多一分競爭。”
這種心態反映在報考情況上也十分明顯。“我們在對考生的報考情況做分析時發現,絕大多數考生在報考時首選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就業好的地區,而且像金融、管理等就業好、薪酬高的領域報考的人數格外多;相反,像新疆、西藏、青海等地院校,以及哲學、歷史、農學等專業,報考的人數很少。可以說,報考院校的兩極分化現象已經越來越明顯,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劇。”王偉分析稱。
相關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盡管近幾年研究生錄取比例一直維持在1/3左右,但是在全國有研究生培養資格的約800個招生機構中,有150個是招生困難的;而在所有的考生中,有約30%的人群不得不選擇調劑。對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研招機構,由于報考人數太多、太集中,相關院校不得不把復試比例提高到1:1.5甚至更高。
而考生為了盡可能報考名校,在報考成本上也不惜重金。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現在考生平均有70%會選擇報考輔導班,報考費用普遍在數千元至數萬元,而一些動輒收費10萬元以上的天價考研班也屢見不鮮。
出國留學分流考研人群
“我國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但發展迅速,特別是1999年以后獲得快速發展。實施研究生教育35年以來,已培養博士50多萬人,碩士420萬人。”在近日的一次學術論壇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黃寶印透露。
龐大的研究生隊伍也引發了人們對于研究生學歷價值的反思。在此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把目光放到了海外高校,出國讀研正在分流國內的考研人群。相關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海外留學人數年均增長率超過20%,2013年達到了近40萬人,而這些留學生中有60%左右是讀研。
“出國讀研究生的學生每年都在增加,有自費的,有拿獎學金的。出國讀研的目的各有不同吧,有些是為了出國見識一下,開拓一下視野,增加一些閱歷。還有一些學生出國純粹是為了鍍金,拿一個碩士學歷。”某留學機構副總監喬美華認為,與國內讀研相比,國外讀研還多了一個“海歸”身份,在落戶等方面都有優惠政策。“國內讀研,花費較低,時間多為2-3年;國外讀研,花費較高,時間多為1-2年。綜合來看,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國外讀研更有優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