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鄭州大學5名校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消息再次將公眾的目光聚集在高校保安群體上。近年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屢屢曝出保安勵志故事,網友對這種積極改變命運的行為大加贊賞,不僅“口口相傳”,還汲取正能量觀照自身。同時,也有人認為,此類故事之所以吸引眼球,其實暗含了社會對保安職業的歧視以及學歷崇拜背后的價值觀、成功觀單一化。
保安哥
古有“掃地僧”,今有“保安哥”
保安考研的華麗轉身像是武俠小說慣用的敘事節奏。有網友點評說,古有“掃地僧”,今有“保安哥”,平時不顯山露水,卻暗中修得高深武功,一朝名揚天下,因為反差巨大而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江湖傳說。
家在河南農村的鄭大保安哥王強強,今年高分考取西南政法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這所以培養法律人才而聞名的高校是不少法律專業年輕人的夢想,而王強強完全是靠自學考上的。
從2009年開始,他在完成值班、巡邏等分內工作外,讀書學習、旁聽課程,先后獲得了大學專科、本科學歷,成為不少人眼中的勵志典范。與他同時考上名校研究生的還有另外4名同事,一時傳為美談,有網友稱“想調到保衛處,考研率高些”。鄭州大學保衛處辦公室主任李玨說,各路人馬的輪番探訪讓他們有點招架不住,學校甚至擔心抱著考研目的的求職者蜂擁而至。
這樣的故事不是第一次發生在高校保安身上了。粗略盤點近年來見諸媒體的“勵志保安哥”:北大保安甘相偉考上本校中文系,并出版了由校長作序的書籍《站著上北大》;中國人民大學保安張團政考上法律碩士;中國傳媒大學保安陳勝考取本校播音主持專業……他們無一例外地“一舉成名天下知”。
評論認為,保安們通過蹭課自學獲得深造機會,人生軌跡或將徹底改變,這印證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古老道理,傳遞的是正能量。對于迷茫中的大學生或身處逆境的人,具有激勵作用。許多網友往往發出感慨:保安都能通過奮斗成功“逆襲”,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還有人從中解讀出共享社會資源、打破階層流動藩籬的希望。相對火箭式提拔的年輕干部、各式各樣的蘿卜招聘,保安不“拼爹”不“拼錢”,全憑個人努力考進高校。公眾評價既說明對草根勵志情懷的推崇,也折射出對社會公正的期待。
勵志劇背后的爭議
光鮮勵志劇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社會暗疾,對保安考研的爭議聲也始終不絕于耳。一種廣受認可的看法是,此類故事其實暗含對保安職業的歧視,以及對學歷盲目崇拜和價值觀單一趨同的社會傾向。
“如果每個職業都能獲得平等尊重,保安等體力勞動者不再是朝不保夕的‘臨時工’,他們能安心本職并有暢通的職業上升空間,這才是健康的價值觀和成功觀。”有網友這樣評論。
一名公務員考研成功幾乎不會引起任何漣漪,但換做保安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此可見保安一職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保安技術含量不高、收入不高,代表草根勞動者;高校文憑象征進入精英階層或主流人群的通行證,是成功的代名詞。現實中,這種社會心理日漸主宰著我們的價值觀,卻很少有人察覺不妥之處。
獲得深造機會對保安的未來發展確實大有益處,但在本職崗位上干得出色也值得鼓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業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從小被教導的信條在現實中觸礁。人們為考進高校的保安歡欣雀躍,是因內心深處認為保安行業并不是青年人的理想選擇。
保安們多年摸爬滾打的社會經歷可能比一紙文憑更寶貴,但無處不在的學歷壁壘卻讓他們很難越過求職的藩籬,于是越來越多的高校保安憑借近水樓臺,瞄準再教育。如北京大學保安大隊20年中走出近400名大學生;20余年來年年有保安考入名校的鄭州大學,甚至吸引大量“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求職者。
學歷崇拜的單一價值觀并不只體現在階層之間,在所謂主流群體內部也愈演愈烈。綜觀用人單位的招聘啟事,清一色對學歷有明確要求,并把學歷的高低作為劃分人才層次的依據,這種社會暗疾屢遭詬病。
不久前,一則舊聞再度引發熱議:某銀行招聘時規定只要211高校畢業生,深圳大學校長章必功怒斥“不準歧視我的學生”,并撤回學校在該行的存款以示抗議。此舉引起了聲援者一連串的追問:非211大學的學生素質一定比211差嗎?靠一張文憑剝奪畢業生求職機會是否公平?學歷能否作為評判人才的硬性標準?
“逆襲”現象呼喚多元成功觀
層出不窮的保安“逆襲”在制造一輪輪輿論盛宴的同時,一再拷問被推崇的單一成功模式。將學歷與成才脫鉤,真正注重人才本身,多元化的成功觀亟待回歸。
“必須承認我們的教育導向乃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認識都是有偏差的。難道只有一條跑道才通向成功,而在其他方向上奔跑的人們都只能無功而終其一生?”上海大學教授浦家齊認為,我們提倡的成功觀,應該是承認人生的各個階段、各種崗位都有各自的價值。
“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宋真宗趙恒《勵學篇》中的成功觀影響了中國人上千年,在現代更是直接異化為“唯學歷”論,放大了學習的功利性。在以“學而優則仕”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響下,國人的成功觀較之西方顯得狹隘。
求學成功不代表人生成功,把文憑作為衡量成功的首要要素無疑是畸形的,不僅有損幸福度,還會扼殺許多創造力。整個社會對創新能力和知識價值的認識誤區值得反思。
此外,成功的另一種含義是把本職工作干得出色。對于保安邊工作邊自學的行為,有人擔心會影響安保質量。尤其是示范效應下,一些高校保安應聘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個別本科畢業生專門沖著“半工半讀”去,這種三心二意的工作態度在任何社會都不應得到鼓勵。
“成才的模式應該是多元的,社會不能用單一的價值觀念去挾持個體,逼迫個體進入‘規定’的成才模式。”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社會導向尤其重要,應該改變用人觀念,給個體成長以更寬松的空間;同時,作為個體也不要被社會“挾持”,要有勇氣結合特長走自己的成才成功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