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各項要求,積極發揮高校人才和科研優勢,聚焦黨建引領、教育扶智、科技賦能、協同固本,為貴州省從江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貢獻。
聚焦黨建引領,健全精準幫扶體系。學校黨委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持“一把手”負責工程,著力打通“兩個一公里”,推動“黨建+扶貧”深度融合,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助推脫貧攻堅的強勁動力。設置黨建引領脫貧工作研究專項課題,由掛職黨員干部擔任課題負責人,對貧困地區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黨員模范作用發揮等有關內容深化研究。推動產研院黨支部等與從江縣有關部門黨支部結對共建,聯合開展黨建交流、教育培訓等活動,為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凝聚共識和力量。實施黨建引領幫扶項目,開展油茶合作社、生態農業合作社、養雞合作社等項目建設,持續擴大板藍根、當歸等經濟作物種植規模,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聚焦教育扶智,激發脫貧原生動力。深度謀劃實施教育扶智“一攬子”計劃,從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干部培訓、鄉村支教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幫扶。多方籌措資金捐助“從江兒童教育基金”,保障貧困兒童順利完成學業,推進幫扶村鎮圖書館、教室、操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劃撥專項經費開展健身活動場地配套項目、廁所改造項目等,持續改善從江基礎教育辦學條件。依托學校教師培訓中心、繼續教育與網絡教育學院等教育培訓資源,開辟線上中小學教師能力培訓“空中課堂”,堅持來校學習和送教入縣相結合,面向從江縣領導干部、產業技術人員開設江南大學“從江講壇”“篤學講壇”等,持續提升教師隊伍和干部隊伍能力水平。聯合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江南大學教育實踐基地(從江)等,推進實施研究生扶貧支教服務項目,組織設計、教育、服裝、環境等學科學生深入從江開展支教、社會實踐等活動,積極支持地方教育文化事業發展。
聚焦科技賦能,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組織食品科學、發酵工程、社會學、金融學、設計學等學科專家學者組建“從江智庫”,圍繞糧食深加工、金融政策、鄉村振興策略、非遺文化傳承等開展研討,圍繞百香果、香禾糯米、茶樹油等地方特色農產品和瑤醫、瑤浴、侗族大歌等做好地方產業長效發展規劃。成立“江南大學—從江技術轉移分中心”,發動學校科研力量與地方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幫扶、產品升級等產學研合作,引進社會資金推動當地食用菌、百香沖飲劑、檳榔芋頭干、香菇干等凍干食品研發與規模生產,打造“菌醬”“香禾糯”等系列特色農副產品。深度挖掘地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優勢,助推地方醫藥產業發展和瑤浴康養產業升級,聯合共建“江南大學—從江非遺文化傳承促進中心”,加強地方特色刺繡、侗歌、舞蹈等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聯合開發非遺系列文創產品,助力從江民族文化傳承和非遺文化產業發展。
聚焦協同固本,多方聯動解憂紓困。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方式,攜手中國教育電視臺、教育系統“e幫扶”平臺、抖音平臺等,公益推廣銷售兼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從江農產品,在校內開辟“扶貧產品專柜”,積極助推消費扶貧。建立扶貧產品名錄,發動校友企業和董事單位等積極開展消費扶貧,重點購買從江農扶貧產品,多渠道為從江“帶貨”。與貿促會幫扶從江專班、澳門幫扶從江專班建立聯合辦公機制,打通從江產業規劃、農產品深加工、產品銷售各環節,培育從江經濟新增長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