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轉學生處】關于2021-2022學年秋季學期學生到校安排和學籍注冊工作的通知
各學院(書院)、全體同學:
按照教育部、北京市相關部署要求,學校研究決定按照既定校歷時間安排開學工作,F將2021-2022學年秋季學期學生到校安排和學籍注冊工作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到校條件
(一)京內學生到校條件
1.在京內低風險地區且14天內無京內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學生,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確保到校前14天內“疫情防控通”信息每日填報正常,憑健康綠碼和通信大數據行程綠碼(以下簡稱“雙綠碼”)經審批到校。
2.在京內中高風險地區及14天內有過京內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學生,嚴格落實屬地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待上述區域降為低風險地區后,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雙綠碼”經審批到校。
3.在京學生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從境外返京的,該家庭成員完成“14+7+7”隔離和健康監測,且核酸檢測為陰性后,學生本人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雙綠碼”經審批到校。
(二)京外學生到校條件
1.在京外低風險地區及14天內有京外低風險地區(京外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級行政區或直轄市除外)旅居史的學生,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確保到校前14天內“疫情防控通”信息每日填報正常,憑登機登車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雙綠碼”經審批到校。
2.在京外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市、區、旗,直轄市為所在區、縣)及14天內有該區域旅居史的學生暫不安排到校;待上述區域降為低風險地區后,返京前進行14天健康監測,完成健康監測后憑登機登車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京,抵京當日在校外進行核酸檢測(如申請入住學校健康監測點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應至少提前3天提出),檢測結果為陰性后,持“雙綠碼”經審批可到校。
3.在京外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級行政區其他縣(市、區、旗)或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直轄市其他區(縣)及14天內有該區域旅居史的學生,返京前進行14天健康監測,完成健康監測后憑登機登車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京,抵京當日在校外進行核酸檢測(如申請入住學校健康監測點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應至少提前3天提出),檢測結果為陰性后,持“雙綠碼”經審批可到校。
(三)入境學生到校條件
入境學生須嚴格落實境外返京人員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完成“14+7+7”隔離和健康監測后,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雙綠碼”經審批到校。
(四)其他情況到校條件
1.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為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的,暫不安排到校,到校事宜一人一策另行確定。曾有以上情況的,須嚴格執行相關疫情防控措施后,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雙綠碼”經審批到校。
2.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有發熱、乏力、咳嗽、咽痛、咽干、腹瀉、嘔吐、嗅覺或味覺減退等癥狀的,暫不安排到校;待治療無癥狀后,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雙綠碼”經審批到校。嚴禁帶病到校。
3.有其他不適宜到校的身心健康情況的,暫不安排到校。
以上為學生到校必要條件。學院(書院)應逐一確認每名學生是否符合到校條件。如發現有謊報、瞞報、漏報以及其他弄虛作假行為,將依規依紀嚴肅處理;引起疫情傳播或者造成傳播風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二、到校準備
(一)開展健康監測
符合到校條件的學生,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市全域,不扎堆、少聚集,完成到校前14天健康監測。全日制學生堅持每日通過“疫情防控通”填報本人的位置信息和健康狀況,非全日制學生每日報送健康監測信息事宜由學院自行安排、確保落實。建議全體新生在屬地接種完畢新冠疫苗后到校報到。
(二)做好個人防護
學生應及時向學院(書院)匯報到校計劃和進度;到校途中應全程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護,遵守機場、車站等場所的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如出現不符合到校條件的情況,須第一時間向學院(書院)報告并中止行程。
(三)及時匯報特殊情況
校內住宿學生因疫情防控原因、自然災害原因或個人特殊原因(如生病治療、購票困難、在外地實習且暫無校內教學活動等)希望推遲到校的,應在9月8日前向學院(書院)報告,并按規定辦理請假(一般不超過開學后14天)和代注冊手續。
三、到校安排
(一)非新生返校
校內住宿的非新生自8月30日起可經審批返校,一般應于9月8日開學日前返校完畢;有特殊情況的,經批準后可推遲返校。
(二)新生報到
1.新生于9月7日到校辦理現場報到手續;有特殊情況的,經批準最晚可推遲至9月22日完成報到。校內分配住宿床位的新生最早可于9月6日中午12時入住宿舍。新生報到和入住的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2.國際學生于9月6日到留學生辦公室報到,9月7日到學院(書院)報到,具體安排由國際交流處通知。
四、到校須知
(一)擬到校學生在填寫微人大“進出校預約系統”時,須詳細寫明事由、出發地、行動路線、交通工具、是否途經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市等信息,上傳“雙綠碼”信息以及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確保各項信息真實、完整、準確。學院(書院)完善院內工作機制,安排專人嚴格、及時審核學生的預約信息。對于不如實填報的,一經發現,將依規依紀嚴肅處理。
(二)進校審批完成后,學生可于到校當天自東門、西門、知行小北門閘機處刷臉、測溫后通行進校,東門、西門24小時開放,知行小北門每日早6時至晚24時開放。北園住宿學生可自北園東南門(每日早7時至晚24時開放)進校。考慮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開學階段校園管理要求,不安排學生親友以及送人的社會車輛入校。
(三)校外住宿學生(包括有校內宿舍床位但選擇走讀、無校內床位兩種情況),在8月30日(新生為9月7日)及之后,如需到校上課、辦事,按照當天進校、當天離校的原則經審批或備案后進出校門。其中,有宿舍床位但選擇走讀的學生,須在8月30日前完成校外住宿備案手續。
(四)在境外的學生在符合到校條件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與學院(書院)確定到校時間,一人一策,不受以上時間安排限制。不具備7天居家健康監測條件的學生,可申請入住學校健康監測點。辦理流程見微人大《入境學生申請入校進行7天健康監測須知(2021年8月修訂)》。
(五)關于到校條件中所指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時間要求,京外到校的,按照登機登車(所乘交通工具應抵京)前48小時計算;京內到校的,按照到校前48小時計算。學生在8月30日至9月22日到校的,核酸檢測費用(除返京當日再次檢測外,均為1次檢測費用)將由學校按照統一標準承擔。
(六)學生到校后,需嚴格遵守學校疫情防控管理各項規定、措施、要求,非必要不離校、非必要不出京。開學后的學生出入校園管理措施等疫情防控政策,學校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工作實際進行決策,具體信息確定后將及時發布。
(七)雙培生、交流交換生等參照有學籍學生進行管理的學生群體,到校政策按照本通知要求執行。蘇州校區學生到校工作安排,由校區根據屬地要求和實際情況,自行制訂。
五、學籍注冊
(一)注冊對象和條件
1.注冊對象
具有本校學籍、學籍狀態為“在學”或“在學(延期畢業)”的學生(不包括休學學生)。
2.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冊:
(1)截至9月22日未到;蛭创_認在學狀態,且未履行請假手續或請假未獲批準的;
(2)截至9月22日未完成學年繳費,且未辦理助學貸款或未辦理暫緩繳費申請審批手續的;
(3)新生入學資格存在問題的;
(4)研究生已達基本學習年限,但未申請延期畢業或延期畢業申請未審批通過的;
(5)已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
(6)國際學生所持簽證為非學習類簽證的;
(7)因其他原因,不符合注冊條件的。
(二)注冊工作安排
1.9月15日前,學生及時向學院(書院)報告到;蛟趯W狀態。學院(書院)核查學生到校和在學情況,明確學生住宿類型,收取學生證。不能按時到校的校內住宿學生應辦理請假手續,如審核通過,各院予以代注冊;校外住宿學生應報告在學狀態(需備案的應完成備案手續),如核實確認,各院予以代注冊。
2.9月15日至22日,學院(書院)按照學籍管理系統中的學生信息,根據學生到校情況、在學狀態核查情況、繳費情況等,確認每名學生的注冊意見。
3.9月22日至30日,學生處審核注冊意見并反饋后,學院(書院)為經批準予以注冊學生的學生證加蓋注冊章,為新生學生證加蓋學校鋼印;有學籍信息變更的學生及時辦理加蓋校對章手續。相關具體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4.9月下旬至10月,學生處對予以注冊的學生,完成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電子注冊操作;對暫未予以注冊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復核,如符合退學條件,將啟動退學程序。
(三)工作要求
各學院(書院)應統籌學工部門、教務部門、外事部門工作力量,切實做好學生注冊工作,準確掌握每名學生的在學狀態,及時提醒學生按時到校、注冊。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紀律,認真細致按照學校學籍管理規定和《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學籍注冊工作規程》開展各項工作。
六、咨詢方式
(一)學生處熱線電話:62513855、62511693、13522656251(24小時)
(二)學生處聯系郵箱:xsc@ruc.edu.cn
學校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和上級要求,動態調整相關管理政策,屆時將及時通知。請師生及時關注微人大“防疫通知”欄目和“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處”微信公眾號。
【轉學生處通知】https://mp.weixin.qq.com/s/KYTCV517qp_YfrfBgsqa1g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