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擬招生專業介紹——戲曲(京劇)代碼:135103
1.培養目標
戲曲領域京劇方向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秉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為支撐,以實踐訓練環節為主導,實施教育及培養的過程。由北京京劇院等京劇演出機構中著名藝術家及我校優秀專業教師共同培養學生,旨在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振興京劇藝術,為藝術團體、院校、藝術場館、電視廣播臺站、文化館站、各類媒體、文藝研究等單位和政府文化行政等部門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具備系統專業知識和高水平技能及良好綜合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藝術專門人才,特別是京劇導演類創作型人才,使他們具備更多的京劇舞臺實踐所需的知識后更好地從事京劇行業。
2.培養特色
(1)辦學機制:校行共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北京城市學院與北京京劇院已于2020年正式簽約,開展深度合作項目。由北京京劇院李宏圖等一批當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以及京劇演奏、舞美設計、京劇后臺技術等領域的專家,與本校優秀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課題研究和專業培養。戲曲藝術專業實踐人才的培養以打造高端藝術人才為目標,以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因其特色鮮明而形成了自身的獨特性。在教學中我校重視理論聯系實踐,充分運用校行各自優勢搭建研究生實踐平臺,深化研究生的實踐和交流。
北京城市學院與北京京劇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培養模式:深度聯合,為學生創造最佳條件
我校著眼于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個人創造性的開發,課程設置科學,教材先進,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建設完成專業表演排練廳、黑匣子劇場、動態影棚、靜態影棚、虛擬演播廳、T臺教室、健身房、舞蹈排練廳、琴房、暗房等專業實訓場所,配備一流的數字影音制作設備,為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提供了物質保障,從而使本專業的學生成為既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創新意識,又具有實際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基于戲曲藝術本身的綜合性,創作過程涉及編劇、導演、音樂、舞美等多個專業,北京京劇院基于這些專業特點,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課教學資源,學生可以得到最佳的實踐訓練。這種有效對接與資源共享,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作能力,提升學生在編劇、導演、音樂、舞美、服裝等方面的創新思考與設計,促進學生成為當代戲曲的新生力量。
(3)培養理念:為振興國粹藝術培養高層次人才
京劇,集中代表了中國戲曲文化的精華,其傳承質量對弘揚民族文化和增強文化軟實力有著重要影響。在2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京劇人才培養模式經歷了從科班教育、師徒傳藝到現代學校教育的轉變,確立了中專教育、高職教育、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規范體系,從形式上改變了中國戲曲傳統的傳承方式,也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我校的研究生培養,就是根據時代的發展和需求,探尋傳統藝術人才培養工作與現代教育體制融合的有效方法,使國粹藝術永遠在文化傳承、文化交流中讓每一個炎黃子孫感到自豪與喜悅。
京劇人才培養工作本質上是讓傳統藝術人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北京城市學院與北京京劇院的合作,就是為高端人才培養提供更為豐厚的文化滋養,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京劇從業人員的文化基礎更寬厚、更廣博。在培養中融合戲曲、文學、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元素,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體系,同時將大量的排演實踐結合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京劇本體知識及技藝水平,使其成為高層次的實用型人才。
3.師資力量
本專業實行校內導師為主,兼以行業導師指導的指導模式。以校內教學結合校外相關單位培養的模式,同時會聘請多位行業內的業務專家、劇院(團)學術導師及行業導師,同時我校擁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教師組成的教學、導師團隊。其中北京京劇院是規模最大、藝術底蘊最為深厚的國家級重點京劇院團,人才濟濟,行當齊全,為我校研究生培養提供強大的行業導師資源。
梅蘭芳京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李宏圖
4.就業前景
本專業碩士畢業生可以在各級各類藝術演出團體從事戲曲表演、導演、監制等工作,也可以在高校、中小學當京劇教師,傳承和普及國粹藝術。
*最終的招生專業和人數等確認信息請以“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布的為準。
圖文詳情https://www.bcu.edu.cn/hwdx/info/1242/1332.htm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