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
以培養“素質高、基礎好、敢為人先的創新創業型高層次專門技術人才”為總目標,具體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積極為社會發展建設服務;掌握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運用外語閱讀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文獻資料,具有中外互譯、撰寫外文論文和溝通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學科方向:
學術研究一流,在國內外同類學科中聲譽很好且發展迅速,具體學科方向:
(1)控制理論與智能控制系統,機器視覺、機器人與物聯網控制方向:研究各種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統建模、分析、設計及實現的有關理論、技術和方法。主要包括智能機器人與物聯網、嵌入式計算機與移動互聯網控制、機器視覺、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及復雜網絡空間的信息安全、智能家居、電機與磁浮系統設計及電力電子驅動與智能控制、智能電網信息處理與控制、高頻傳感器、智能儀器與故障診斷等。
(2)電力電子及智能電網控制方向:以電力電子系統、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等為核心,基于最優觀念研究其設計、建模和控制的先進理論及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先進的電力電子變流器及電源系統、電動汽車及充電樁、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系統、微電網、能源互聯網、電力信息物理系統、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電能質量檢測與控制等。
(3)直驅系統、機器人智能、網絡化集群控制及數據挖掘:研究直驅電機及系統設計、運動控制系統、智能系統、網絡化控制、非線性積分及數據挖掘等,包括新型電磁設計、先進控制算法、馬爾科夫跳變理論、集群運動控制方法、基于非線性積分的模式識別理論與應用研究等。相關研究主要應用于直驅系統、機器人、智能裝備、海洋發電、分布式能量管理、小型無人飛行器、集群系統組網與控制、圖像視頻背景分離以及無人駕駛領域中的行人檢測問題。
導師隊伍:
由28名教師組成導師隊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助理教授8人,博士講師5人,絕大多數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是一支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具有國際視野的導師隊伍,此外,還聘請有50余位校外特約導師。
l曹廣忠教授, IEEE高級會員,中國微型計算機應用學會理事,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人才,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領軍人才、優秀教師,深圳大學學科帶頭人、優秀學者、優秀研究生導師。深圳電磁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圳大學自動化所所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余項課題,在IEEE期刊等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4部,獲省市科技進步獎與教學獎5項、專利30項。
l費躍農教授,長期從事無損檢測及其自動化技術的研究,曾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的研究工作,在無損檢測領域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l彭建春教授,國際IEEE會員,CES高級會員,《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雜志編委。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3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在IEEE和IET期刊等上發表論文百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
l李岳峙教授,廣東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已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多項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等。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的SCI論文共7篇。
l潘劍飛教授,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深圳市教育系統優秀教師,深圳大學優秀學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廣東省科技項目5項等。獨著英文專著1部,出版中文專著1部。獲發明專利7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課程設置:
線性系統理論、現代控制理論、數字信號分析與處理、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現代測控技術與系統、系統工程、控制系統仿真與CAD、嵌入式系統、DSP系統設計、高級軟件工程、現代控制網絡、計算機視覺、現代電力電子技術與交流驅動、無損檢測、虛擬儀器、機器人控制技術、現代運動控制技術、電氣系統綜合自動化、人工智能等。
教學資源:
培養條件優越,本學科點是國家級全國示范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依托深圳電磁控制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自動化研究所、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重點實驗室(部分)、深圳大學智能電網研究所等科研平臺,擁有豐富圖書資料以及學術數據庫,便捷校園網及WiFi滿足資訊需要。與中集集團、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達實智能、眾為興、雷賽、固高、深圳神視檢驗工程公司、深圳圣月科技公司、大族集團、大疆等50多家深圳高科技企業有著緊密的聯系,研究生學習期間可以到上述公司進行帶薪實習;還與英國利物浦大學、蘭開夏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建立了穩定的聯系,研究生出國交流學習機會多。
獎助體系:
1、學校提供普通獎學金;2、每年可參評各種優秀研究生獎學金,獎金額度2000~30000元;3、參加導師/企業研究課題者,導師/企業給予額外獎學金;4、享受辦公與體育福利。
培養特色:
通過基于國家項目的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基于交叉領域項目研究的具有集成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基于高科技企業工程應用項目的具有應用型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培養的研究生具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創業多樣化的特色;另一特色是高科技企業實習項目多,鼓勵研究生實習,有利于奠定良好的就業基礎。代表性畢業生如:
林旅明,2010年畢業,現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人員
彭 劍,2010年畢業,現為施耐德電氣深圳研發中心研發人員
鄭偉欽,2010年畢業,自主創辦高科技企業,公司董事
陳新立,2011年畢業,現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
李春暉,2011年畢業,任職南方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
趙 歡,2012年畢業,任職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張建偉,2013年畢業,任職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呂潔印,2014年畢業,任職中集集團
劉崇銘,2015年畢業,任職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鄭鴻鑫,2016年畢業,任職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孫俊締,2017年畢業,現為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
陳志敏,2017年畢業,任職EMERSON公司
肖松松,2018年畢業,任職深圳三星通信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鐘祥永,2018年畢業,任職中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阮嘉祺,2019年畢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博士
就業方向:
深圳市經濟發達,本專業研究生畢業工作機會多,就業環境十分優越,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可在國內外自動化機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電網、石化、鐵路、醫療器械等行業高科技公司、研究院所或教育機構從事研發、設計、制造或經營管理等工作。畢業生就業率100%,代表性就業單位如:中集集團、大族集團、深圳市地鐵集團、深圳邁瑞、匯川技術、艾默生網絡能源、華為、騰訊、比亞迪、南方電網、西門子、施耐德、大疆、三星,等等。
以往生源情況:
以往的錄取考生中,多名來自985、211高校,來自具有博士授權或碩士授權高校的考生超過60%。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