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教育系統關于疫情防控和做好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工作相關要求,穩妥有序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守護好校園健康安全,我校秋季學期開學返?傮w安排如下:
師生員工開學及返校時間
1.教職工上班時間
全體教職工8月30日(星期一)正式上班。在京內外中高風險區及有特殊情況的教職工需根據返校條件確定返校時間。
2.學生返校、新生報到安排
按照北京市“錯峰”開學原則,自8月31日起有序組織學生入校、返校。
8月31日,京外2021級新生(含研究生)入校;
9月1日,京內2021級新生(含研究生)入校;
9月2日,新生開學典禮。
9月3日,2018級及其他高年級本科學生、2020級研究生返校;
9月4日,2019級本科學生、2019級研究生返校;
9月5日,2020級本科學生及轉專業至2021級學生返校。
9月6日,全校學生正式上課。
其他確需提前返校的學生,經個人申請、輔導員或研究生導師同意、學院審批并報學工部(研工部)備案后,可于8月24日-9月2日前返校。
返校條件
全體師生員工及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要完成開學前14天健康監測。
(一)京內師生員工
1.在京內低風險地區的師生員工,不前往京內中高風險地區,不扎堆、少聚會,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按時返校。
2.在京內中高風險地區的師生員工,待所在區域降為低風險地區后,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返校。
(二)京外師生員工
1.在京外低風險地區的師生員工和新生。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健康綠碼和行程綠碼方可返京返校和到校報到。
2.在京外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市、區、旗,直轄市為所在區)及14天內有該區域旅居史的師生員工及新生。推遲返京返校和到校報到;待所在區域降為低風險地區后,返京前進行14天健康監測,健康監測結束后可以返京,但需持登機登車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在抵京當日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后,持健康綠碼和行程綠碼方可返校和到校報到。。
3.在京外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級市域內其他縣(市、區、旗,直轄市為所在區)的師生員工及新生。返京前進行14天健康監測,健康監測結束后可持登機登車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返京;在抵京當日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后,持健康綠碼和行程綠碼方可返校和到校報到。
4.從境外返回的師生員工。在解除14+7入境隔離后,應繼續完成7天居家健康監測后,再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返校。
(三)特殊情況人員
在京師生員工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有從境外返回的,曾為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的,有發熱、乏力等疑似癥狀的,需要按要求執行防疫措施后方可入校。嚴禁帶病報到。
開學安排
1.新生報到安排
新生報到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進行,各學院分別設置報到點,新生輔導員和班導師負責接待新生,指導大家辦理入校手續,現場答疑解惑。
學校學生工作、招生等部門都會安排工作人員在毓秀廣場為新生提供咨詢和幫助。入校新生須嚴格遵守校園日常管理規定。
2.老生開學安排
2018-2020級的本科生、研究生返校后要及時完成繳費,上課,補考、緩考、免修考試,補選課,核對課表,畢設資格申請等各項任務,嚴格遵守校園日常管理規定。
校園管理
1.嚴格校門管控
學生:倡導“非必要不出校”,住校學生進出校園須履行各學院審批程序并憑有效證件(身份證或一卡通)出入。確有特殊情況需要外出的,必須嚴格執行請銷假制度,向所在學院提交申請并獲得審批后,方可出校。居住金鼎公寓學生實行金鼎-校園指定線路上下學。
教職工及家屬:憑臨時出入證并掃健康碼、行程碼和體溫檢測入校。
校外人員:外來人員憑身份證并掃健康碼、行程碼和體溫檢測入校。嚴禁未經批準的校外無關人員及車輛入校。
2.控制聚集性活動
從嚴控制、從嚴審批各類聚集性活動,提倡召開網絡視頻會議。如確需舉辦的線下會議活動,按照“誰批準、誰負責”“誰舉辦、誰負責”原則,盡量減少開會頻次、縮短會議時間、控制會議規模。會前、會后進行場地設施消毒,開會期間盡量開窗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科學佩戴口罩。
3.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
師生員工在校園內要嚴格落實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線”間距等防控措施。相關部門要做好人員密集場所日常通風,加大每日環境清潔消毒頻次。要建立日常監督檢查和通報機制,動態調整校園防控措施,扎實做好常態化校園防控體系建設,筑牢校園防控防線。
北方工業大學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1年8月22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