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專業介紹
085100建筑學:
專業代碼:085100 授予學位:建筑學碩士
專業名稱:建筑學
建筑學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圍環境的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理、工、文、藝等領域,具有科學與藝術、理工與人文結合的特點。作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建筑學的關注對象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逐步從傳統的設計實踐領域擴展到更廣闊的人居環境學科群。建筑學的專業教育源于建筑實踐的悠久傳統,是學科發展的基礎,同時也不斷從學科交叉中獲得新的工具和方法論。建筑學專業教育強調學生了解建筑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具備建筑學研究、實務研發以及技術交流的能力。
深圳大學建筑學專業成立于1983年9月,長期是深圳大學重點學科,1993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2003年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08年被定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分別于1996、2001、2006年獲得二級學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歷史與理論和建筑技術科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招生及學位授予權;于2011年獲得建筑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招生及學位授予權。2012年,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評估,獲得建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并被評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201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19年,獲得建筑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建筑學專業入選國家“雙萬計劃”一流專業建設點。2020年,以優秀級別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評估。
培養目標:
掌握建筑學學科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堅實的基礎理論,熟悉國內外學科發展狀況,具有較高的設計水平或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從事建筑學領域的科研、設計實踐和技術交流工作,培養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較強的創新設計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建筑專業高層次設計人才。
培養方向:
一、公共建筑設計方向
結合大灣區和深圳的區位特殊性和建設特征,關注大型城市綜合體、醫養建筑、超高層建筑等專門化研究問題,展開公共建筑設計方法以及建筑行為學、建筑形態學、建筑空間構成模式等研究。
二、居住建筑設計方向
結合高密度居住與住區問題,關注居住綜合體、既有住區更新、居住建筑智慧建造等研究問題,展開居住建筑設計方法以及類型學、環境行為學、使用后評價等研究。
三、綠色建筑設計方向
研究建筑在其全壽命期內,如何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的方式設計建造,以達到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建筑。
四、既有建筑的保護更新方向
針對城市更新與新農村建設需求,關注城中村、舊工業區、舊商業區、舊街區及傳統村落等歷史環境及建筑等專題,注重對歷史環境生存機制及其保護策略的探究。
五、城市設計方向
結合大灣區高密度建成環境問題,關注物質空間品質、出行行為和城市活力,大數據和參數化新手段等研究問題,展開城市設計方法以及環境心理學、城市生態學、建成環境和空間活力評價及優化方法等研究。
導師隊伍: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專職教師共63(含規劃及景觀專業指導建筑學研究生)人,其中全國高等教育建筑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中國建筑學會理事1人。師資隊伍中教授12人,占19%;副教授21人,占33%;講師30人,占48%。具有博士學位的39人,占62%,有國外留學或進修經歷的占三分之一。學院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好,理論基礎和基本功扎實,教學、科研與設計并重,形成了嚴謹求實的教風。
學術骨干簡介:
1、孟建民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建筑設計大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常務理事、建筑師分會副理事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第七屆梁思成建筑獎得主。
2、范悅教授,于2019年受聘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原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院長,全國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建筑評估分會常務理事,遼寧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副理事長。
3、袁磊教授,現任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深圳大學教務部主任。兼任深圳市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深圳市建設工程專家庫專家,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技術分理事會理事,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物理分會會員,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青年委員會會員,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筑環境與節能專業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綠色建筑協會會員、監事。深圳市優秀青年教師,深圳市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后備級領軍人才。
4、喬迅翔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建筑史和建筑遺產保護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40余篇,論著和保護實踐項目多次榮獲獎項。
5、何川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何川建筑工作室主創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廣東省注冊建筑師協會常務理事。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
現代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理論與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及論文寫作、建筑設計專題、建筑設計實務及職業素養、當代建筑前沿、大灣區現代建筑設計的實踐與方法、建筑策劃與后評估、無障礙設計原理與方法、設計實驗研究專題、居住建筑與社區、中國傳統民居與評論、城市與建筑遺產保護、構造概念設計、數理統計與數據分析、綠色建筑與低碳城市參數化設計、生態建筑學、城市設計、環境與行為研究專題、城市空間導視系統設計、體驗現代藝術等課程。
教學資源:
建筑學科為教育部名牌專業,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建筑學院擁有藏書豐富的建筑圖書資料室、建筑物理實驗室(深圳市重點實驗室)、建筑模型與材料試驗室,建筑數字化試驗室(中央支援地方項目)。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具有國家甲級設計資質,為國內知名的優秀設計企業,建筑學院與設計院實行一體化管理,建筑學科教師在設計院設有工作室,學生可以在教師工作室進行設計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深圳市是聯合國命名的設計之都,擁有眾多的優秀設計企業和設計師,為建筑學專業實習和就業可提供了充足的機會。建筑學院與他們有廣泛的合作。已經建立的校外基地與校外合作單位主要有:萬科集團、中海集團、深圳市筑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悉地國際設計集團、深圳市歐博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深圳市清華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等。
獎助體系:
除學校的獎助制度外,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向上,促進學生專業素質的全面提高,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與佳兆業集團特在學院設立賽達•佳兆業獎學金。包括建筑考察獎:每年提供5名建筑考察獎,一等獎25000,二等獎15000,三等獎10000;學業優秀獎:一等獎3000,二等獎2000,三等獎1000;項目優秀獎:一等獎3000,二等獎2000,三等獎1000;優秀畢業本科生將:校級2000,院級1000;集體榮譽獎:一等獎3000,二等獎2000,三等獎1000;助學金:2000。
就業情況:
深大建筑學畢業生理論基礎扎實,實際設計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很多畢業生已經在社會上取得優異成績,例如:
蔡瑞定2005年畢業,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副總建筑師;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工程師方勇鋒2005年畢業,浙江萬里學院,設計藝術與建筑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浙江萬里學院建筑系第一工作室主持人;副教授
董建輝2005年畢業,卓越置業集團深圳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葉子君2005年畢業,深圳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注冊建筑師,高級工程師;一級注冊建筑師
李鏗2006年畢業,深圳市萬德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董事;高級工程師
黃躍昊2009年畢業,蘭州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筑系主任;教授
梁茵2007年畢業,華陽國際設計集團建筑產業化公司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郄榮榮2009年畢業,華潤置地華南大區華潤置地華南大區設計管理部;規劃創新中心負責人;高級建筑師
蔣志丹2009年畢業,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建筑系;副教授
曹凱中2011年畢業,中國傳媒大學環境設計系教師;樂造景觀事務所創始人;講師
深大建筑學教育學科知識面寬,重視實際設計能力培養,實習時間長,畢業生可以勝任建筑方案設計工作。本專業畢業生的一般就業去向:(1)建筑設計公司,(2)政府建筑管理部門,(3)房地產公司。
國際合作最新進展:
我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建筑環境學院合作二年半學制雙學位課程的合作協議已正式簽署,建筑學、城市規劃研究生入學后在滿足相應條件下,有望轉入該雙學位課程,通過深圳大學一年半及諾丁漢大學一年的學習研究,將獲得深圳大學建筑學碩士/城市規劃碩士及諾丁漢大學建筑學(設計)碩士雙學位。
招生概況:
本專業報考極為熱烈,生源分布廣泛,來自全國各大建筑院系本科畢業生,部分來自211大學畢業生。要求考生為大學本科畢業(不接收同等學力考生),對建筑設計具有濃厚興趣,知識面寬,基本功扎實,身體健康,生活樂觀。歡迎具有博士授權或碩士授權高校的考生報考,歡迎推免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