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介紹
050100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
培養目標:
致力于培養出具有扎實寬厚的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知識、能夠從事科研、寫作及相關的實踐工作以及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能從事漢語教學、新聞傳播與編輯出版、媒體策劃開發等方面工作的新人才。
培養方向:
201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深圳大學獲準為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培養方向如下:
文藝學 050101
本專業是研究文學的性質、特點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給文學實踐以指導的學科。研究范圍包括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現象以及文學史等。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102
本專業強調科學地研究語言,注重在漢字處理與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二語習得的理論和應用,探索語言文字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并將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到其他領域,解決實際問題,旨在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高級人才。
漢語言文字學 010503
本專業從縱向和橫向等不同角度認識和梳理語言文字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狀況,探索語言文字與中國文化、現代生活之間的深淺交叉,理論緊密聯系實踐,學以致用,是本學科方向的主要特色和優勢。
中國古代文學010505
本專業以古代文學發展的歷史、文學體裁的演變、歷代作家作品、文學流派、文學現象、典籍、文論、各個時期文學承前啟后的關系等為研究對象。“國學熱”使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重新煥發活力。
中國現當代文學010506
本專業主要是對20世紀以來的文學理論與文學思潮予以重審,對現當代文學的歷史發展、思潮流變、文學群體、作家作品進行深入研究,強調與強化文學寫作。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10507
本專業立足于吸收傳統世界文學研究的成果,重點關注關于宗教文化與中外文學、中外文學主題學、當代歐美文學的研究。
師資隊伍
深圳大學1983年建校,在北京大學的直接支持下,次年創辦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199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育評估。1998年以來相繼獲得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漢語言文字學共5個碩士學位點的授權,2010年獲得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轄7個專業方向)的授權,2018年獲得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授權,目前,本學科擁有專任教師5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導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3人,研究方向明確,梯隊結構合理。近5年來,本學科已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余項項,省部級規劃課題20余項,科研經費達250余萬元;出版學術專著30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等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60余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5余項,還有一批文學創作成果廣泛見諸全國著名文學期刊。
課程設置:
1、常規課程:課程設置以專業需求為目標,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綜合素質提高為核心。結合全國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需修滿32學分。其中核心課程包括中國文學研究、文論與外國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概論等,方向課程包括文學寫作、文藝美學、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等,選修課程包括詩詞寫作學、音韻學、中國現當代作家專題、猶太—基督教文化與流散文學研究等;
2、“深大人文論壇”:邀請全國及海內外學術精英、知名學者走進深圳大學文學院深大人文論壇,與研究生面對面進行學術傳授與交流,每學期約15場。
教學資源:
1、文學院專用資料室,具有藏書15萬冊,電子圖書38萬冊,數據庫8種;
2、中文文獻與信息處理實驗室總面積150平方米,配有電腦35臺,多媒體視聽設備1套、其他多媒體設備若干;
3、便捷校園網及WIFI、圖書館等。
獎助體系:
除學校開設的每年一度的優秀學生、優秀班干部、優秀畢業生等校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及社會獎助學金(如好日子獎學金等)之外,文學院還設有專門針對本院研究生的湯一介人文獎學金(5000元/人)、侯寶垣人文獎學金(2600元/人)等。
培養特色:
深圳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以“人文素質”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體系,具有以下特色:
1、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寫作能力,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文學體裁的創作及學術論文的寫作;
2、提供豐富便利的學習資源。學校配備有專用教室、案例研討室、實驗室、圖書資料及數據庫資料等一流的教學條件,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朝氣蓬勃的校園文化。
3、積極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提供多樣化的實習及社會調研的機會。
4、充分利用深圳大學與港澳臺及國外高校的地緣優勢,積極拓寬我院研究生的學術視野與國際交往能力。
就業情況:
本專業畢業生融入社會能力較強,多在高校、科研單位、對外漢語培訓機構、新聞出版機構以及中小學、國家機關從事教學、研究、寫作、培訓等工作,以2013屆中國現當代文學12名畢業研究生為例,就有11名考上深圳市各區各大中小學職員及公務員崗位,工作多有佳評。
生源構成:
學生生源主要來自全國各高校應屆畢業生,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對中國語言文學相關學科感興趣的畢業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