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介紹
071000生物學(一級學科):
培養目標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運用外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具有中外互譯、撰寫外文論文摘要和一定的聽說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掌握本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或本科教學的能力,具備獨立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
學科方向 生物學下設11個二級學科,并有二級博士點光生物學招收博士生。
導師隊伍
生物學專業共設6個招生方向進行招生,學院在崗教師中,共有導師65名,包括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1人,導師隊伍中教授職稱人數 28人,近90%導師有海外留學背景。近五年本學科導師共發表SCI論文473篇,共承擔科研項目215項,總經費數23388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84項,經費為9883萬元;其他縱向項目131項,經費為13505萬元。本學位同時還擁有一支本領域頂尖科學家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生物學專業還引入深圳大學的特聘教授充實隊伍,主要來自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仙湖植物園等科研院所,促進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學術帶頭人與學術骨干簡介
倪嘉纘(院士):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等,1995年擔任深圳大學兼職教授,曾任深圳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稀土生物化學、硒蛋白功能研究及老年癡呆癥的防治等。已撰寫專著三本及發表學術論文二百余篇。
胡章立(教授):現任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院長、深圳市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圳市海洋藻類生物開發與應用工程實驗室主任。曾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二十余項, 先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一百余篇,完成專利二十余項。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1995)、深圳市科技創新獎(2011)、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12)、深圳市自然科學二等獎(2013)、深圳大學“荔園優秀學者”(2013)。
莫蓓莘(教授):2005年進入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工作,現擔任副院長一職。長期從事植物發育和分子生物學研究。主持多項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Current Biology,RNA Biology 等國際主流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主持多項國家級、省級示范課程或精品課程的建設,2011年被評為深圳大學教學名師。
劉瓊(教授):2005年進入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工作。長期致力于生物微量元素的化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及其在醫藥學領域的應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先后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專利5項,合作編寫專著4本,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自然科學二等獎。
尤從慧(教授):2007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及法國凡爾賽大學獲博士學位,在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從事博士后。2014年進入深圳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作。2015年入選中組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青年千人”2013年在《Nature》上發表研究論文,該成果解決了困擾許多生物學家及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0多年的問題。多個知名期刊和網站 (Nature, Physicstoday,Science Daily 等)對該學術成果發表評論文章;該論文被Faculty 1000列為推薦文章;該成果被資助該項研究的美國國家自然基金委評為最高學術亮點并在其網站主頁報道。
張焱(教授):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特聘教授,深圳大學腦病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深圳大學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2002年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所生物醫學工程系獲博士學位。2002年至2009年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任博士后和高級研究助理。2009年至2011年在美國哈佛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醫學系擔任講師和副遺傳學家。2011年至2016年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12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2015年獲深圳市“鵬城學者”特聘教授。
課程設置
生物學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有生命科學前沿、高級升華與分子生物學、植物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技術、高級水生生物學、分子微生物學、高級生理學、重大疾病的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6門必修課和20門選修課。
教學資源
生物學依托廣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物科學教學實驗中心”,“廣東省植物表觀遺傳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海洋藻類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市級重點實驗室“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深圳市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和“深圳市海洋藻類開發與應用工程實驗室”。并且依托本學院組建了“深圳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大學創新藥物研究所”、“深圳大學生態環境研究所”、“深圳大學紅樹林濕地研究所”、“深圳大學植物生物技術研究所”五個校級研究所,擁有核磁、電鏡、質譜等高精端儀器設備近億元。校外合作單位包括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仙湖植物園、華因康生物技術公司等深圳市的科研院所及生物公司。現與美國加州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建立合作關系,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
獎助體系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設院長獎學金,每年獎勵品學兼優的研究生,獎金為2000元/生。
培養特色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緊跟國際生物學發展潮流,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實驗動手能力強,學術思維活躍,科研素養高”的生物學創新型人才。2008級生物化學與與技術專業閔久夢、程時鋒、瞿寧同學參與的大熊貓基因組項目成果已在Nature公開發表,殷旭陽同學參與的家蠶項目在Science公開發表;吳紅龍同學參與的有關泛基因組的文章在Nature biotechnology公開發表。2008屆畢業生張煜2013年被評定為深圳市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B類人才”。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的一般就業去向為考博升學、生物相關企事業單位。2017年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為100%、5個有代表性的學生就業單位,華大基因有限公司、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市邁瑞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聯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對報考者的要求
生物學覆蓋面廣,研究內容豐富,交叉學科多,歡迎具有生物學、農學、醫學、化學或計算機背景的考生。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師資雄厚、實驗室裝備精良,歡迎有志進入生物學研究領域深造的本科生報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