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9604名研究生新同學正式以川大研究生的身份開啟了人生新的征程。
9月9日,四川大學2021級研究生開學典禮在望江體育場舉行。校長李言榮,高潔院士、李安民院士、石碧院士、王玉忠院士,我校杰出教授項楚、曹順慶、詹石窗、霍巍,校領導張卓、張林,校友代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葉軍,各學院主要負責人主席臺就坐。機關部處和業務實體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以及2021級全體研究生參加典禮。典禮由副校長梁斌主持。典禮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李言榮校長首先代表學校和在京出差的王建國書記對新入學的研究生新同學表示歡迎,對大家正式成為川大研究生表示祝賀,并以“研究生要避免路徑依賴”為主題,給同學們講了開學第一課。李言榮校長談到,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應該是奔著成為專家去的,這就需要突出其科研能力、強化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拋棄從小就習慣了的模仿、跟蹤、重復的路徑依賴,需要打破傳統思維,不斷觸發創新靈感、實現推陳出新。關于如何跳出舊有框框、打破慣性思維,李言榮校長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主動走出舒適區、遠離平衡態,保持適度的壓力感。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舒適區、安全區而不走進挑戰區去闖一闖,就會對壓力失去察覺、對危機放松警惕,就會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和探索的好奇心。打破自我保護的舒適區就是打破思維和心理慣性,挑戰阻礙我們前進的恐懼和遲疑;二是要打破思維封閉,形成開放性的信息接收,保持一定活躍程度的非線性思維。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形成的正向思維中適當增加點逆向思維,在線性思維中增加點非線性思維,在連續態中增加點量子態、甚至是量子糾纏的思想。同時打破封閉思維關鍵是要敢于質疑,這可以讓我們從根源上窺探事物演變的根源、了解問題存在的本質,還可以促進人的思維從不敢想、不敢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習慣性”定勢中走出來,一步步逼近人類探索的極限。三是要學會交叉融通,建立更加多元的知識和思維體系。要在對自身研究領域進行深入探索的同時,盡可能地超越學科邊界,向其他學科尤其是相鄰學科學習借鑒,開拓研究視野、形成多元思維,努力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更多的關聯、交叉和貫通。他說,未來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只要你善于走出“舒適區”、打破思維定勢、學會交叉融通,就可以避免路徑依賴,走好學術研究之路,你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川大研究生。
教師代表、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我校文科杰出教授、博士生導師霍巍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研究生是科學研究的生力軍,也是學科建設的主力軍,要樹立立大志向、做真學問的目標;要注重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和科學實踐能力;要處理好與導師、與同門子弟、與研究生同學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學業與就業之間的關系。萬里之行,始于川大。希望同學們以川大為新的起點,放飛夢想,鎖定目標,前程萬里。
校友代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葉軍在致辭中對學校的培養表示感謝,并分享了自己求學川大,成就人生夢想的難忘經歷。他鼓勵全體研究生新同學要追隨內心的想法,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要堅持做微小的事情,深入本質解決問題,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川大精神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
在校生代表、生命科學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雷偉和新生代表、華西口腔醫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趙一凡在發言中向學校、師長和父母的培養表示衷心感謝,表示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勇氣、底氣,潛心科學研究,練就過硬本領,在川大書寫出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
典禮上,主席臺前排就坐的校領導、院士、杰出教授和嘉賓為2021級研究生新生代表授校徽,2021級的全體研究生新同學正式成為川大的一員。最后,全體師生共唱《歌唱祖國》,開學典禮在激昂奮進的歌聲中圓滿結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