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選擇題
1.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歷史學理論著作是( )
A。司馬遷的《史記》 B。班固的《漢書》
C。劉知幾的《史通》 D。杜佑的《通典》
2.唐朝傳奇小說的出現適應了哪種情況( )
A。宮廷生活的需要 B。城市繁榮的需要
C。逃避現實的需要 D。反抗壓迫的需要
3.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主要標志是( )
A手工業水平超過前代 B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擴大
C手工業作坊增多 D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
4.下列哪一現象為結束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奠定了基礎( )
A。周世宗改革 B。后周統治江淮地區
C。契丹國改遼 D。契丹國控制了蒙古大漠
5.石敬瑭割讓幽云十六州,最重要的影響是( )
A。成為北宋對遼用兵的直接原因 B。使契丹國的實力大為加強
C。開漢族政權向少數民族割地的先例 D。使中原政權失去了北方的戰略屏障
6.在下列哪個時期,火藥開始用于軍事( )
A。唐末B。五代C。北宋 D。南宋
7. 國共關系徹底破裂的標志是( )
A。國共內戰的爆發
B。國民黨召開“制憲國大”
C。國民黨限令撤退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代表
D。蔣介石集團制造一系列血案
8. 1947年5月1日,____自治區宣告成立
A。內蒙古
B。寧夏回族
C。廣西壯族
D。新疆維吾爾
9.毛澤東為新華社寫的1949年新年獻詞一文是( )
A。《論人民民主專政》
B。《將革命進行到底》
C。《丟掉幻想,準備斗爭》
D。《唯心歷史觀的破產》
10. 規定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區域自治的文件是( )
A.1949年的《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論聯合政府》
11.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國家干預 ( )
A 擴大消費帶動生產 B 使美元升值
C 鼓勵農民提高產量 D 保護喪失支付能力的小銀行
12.促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的關鍵因素是 ( )
A。新航路開辟 B。殖民侵略 C。資產階級革命 D。工業革命
13.19世紀末,英國失去在 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沒有興建新興工業
C。工業生產技術和設備更新緩慢
D。成為美國的債務國
14.通過推行改革 使國家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是 ( )
A。亞歷山大二世B。明治天皇
C。俾斯麥 D。甘地
15.從結果上看,南北戰爭時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羅斯福新政”的相同之處是( )
A。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B。鞏固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
C。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D。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內種族歧視狀況
16.最先把生產資料由國家所有制改為社會所有制的是 ( )
A。蘇聯 B。波蘭 C.中國 D。南斯拉夫
17.在20世紀50~70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進了經濟較快發展的國家是( )
①日本 ②匈牙利 ③捷克斯洛伐克 ④波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在進入21 世紀之后日趨明顯,這主要是因為 ( )
A。主要霸權國家的衰落 B。多個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聯合國地位和作用的加強 D。地區一體化組織的建立和加強
19.17— 18世紀,先后出現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三次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處是 ( )
A。都體現了封建制度必然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的規律 B。革命武裝都打敗了王黨軍隊
C。都處死了國王 D。都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20.歷史上英國曾先后荷蘭、法國、美國發生戰爭, 這些戰爭的共同點是( )
A。爭取殖民地、勢力范圍 B。英國聯合荷蘭、法國、美國作戰
C。均以英國勝利告終 D。英國為維護自身資本主義發展的優勢
二、名詞解釋
1.丁村人
2.二里頭文化
3. 福建事變
4.《中國土地法大綱》
5. 巴比倫之囚
6. 瓦爾納制度
7. 滑鐵盧戰役
8. 教務專約
三、問答題
1.管仲改革的內容。
2. 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 簡述希波戰爭的原因、過程及歷史影響。
2011歷史學專業考研測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1—5 C B B A D 6—10 A C A B A 11—15 A D C B B 16—20 D A A D D
二、名詞解釋
1、①屬于早期智人;②生活于舊石器時代中期;③距今約7萬年左右;④在山西襄汾丁村發現;⑤能夠使用石制工具,并對工具進行加工。
2、①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395年到公元前1625年之間;②分為四期,四期的歸屬有較大分歧;③第三期的內涵最豐富,有兩座宮殿遺址,墓葬中發現不少青銅器和玉器;④青銅器和玉器中不少屬于禮器和祭器;⑤第三期一號宮殿的被廢棄正是夏滅商興情況的反映。
3、1933年11月,蔡廷鍇、李濟深等組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發表《人民權利宣言》,是為福建事變,這是國民黨 內部要求民主,主張抗日的反蔣事件。
4、《中國土地法大綱》:1947年中共中央頒布分土地革命綱領,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提 高了農民群眾對革命的積極性。
5、巴比倫巴比倫之囚是指公元前597~前538年期間,兩度被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的猶太王國,大批民眾、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員被擄往巴比倫,這些人稱為巴比倫之囚。
6、以印度為主的南亞各國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種彼此嚴格區分的社會等級或集團制度。梵語為瓦爾納,意為色、種、質。中國古代的漢譯佛經或旅印高僧的著作中,稱為種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語音譯為卡斯塔,世界上則多用卡斯特一詞。現在已逐漸廢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
7、1815年初,拿破侖在厄爾巴島獲悉反法聯盟在維也納會議上由于分贓不均而幾乎分裂,率舊部逃離厄爾巴島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奧、俄等 國君主停止爭吵,結成第七次反法聯盟,集結了70萬重兵,準備分頭進攻巴黎。18—19日發生了著名的滑鐵盧戰役,拿破侖最后遭到失敗。從此結束了拿破侖的“百日政權”和拿破侖帝國在法國的統治。6月21日,拿破侖回到巴黎,自動宣布第二次退位。
8、為爭取羅馬教廷的支持,拿破侖排除種種干擾,派代表與 羅馬教廷談判,施展各種手法使談判成功,1801年7月15日,拿破侖與羅馬教皇之間的協議—政教協議(即《教務專約》)在巴黎簽字。不久得到羅馬教廷批準。翌年,經法國立法院同意,元老院批 準,最后由拿破侖作為國家法律正式頒布實施。進一步明確了教會與國家的關系。教務專約與組織條例的公布施行,就以法律的形式既維護了法國廣大民眾信教的自 由,又使天主教從屬拿破侖政權,將天主教由封建專制王權的精神支柱,變成了法國資產階級國家的精神工具。
三、簡答題
1、答案要點:
一是內政上實行“叁國伍鄙”制。“叁國”即把“國人”分為三部分設三官管理。“伍鄙”,即把郊外分為5個屬,設立五大夫管理,一屬含10縣。這一改革表明,春秋初年,齊國的國野關系開始破壞,出現“四民”雜處的情況。如此整頓內政,為的是集權于貴族,加強統治。
二是軍事上實行兵民合一組織。按此系統組織的國人,平時生產,戰時出征。既擴充了軍隊編制,增強了戰斗力,又減少了養兵的兵賦負擔。
三是經濟上實行賦稅及山海的改革。首次打破井田制,對“鄙野”出現的大量“私田”,變以往的不收稅為“相地而衰征”的稅制。衰,是等差的意思。就是按土地好壞,分等征實物稅。免除關稅以鼓勵出口,設立鹽鐵官。
四是外交上建議齊桓公樹起“尊王攘夷”旗幟。打擊了戎族侵擾,在保衛北方中原小國的戰役中,樹立了自身的威望。
管仲治齊進行的富國強兵改革,使齊很快強大,奠定了齊國建立霸業的基礎。
2、答案要點: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歷史由此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第一,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從此結束,中華民族一洗近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第二,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長期以來受盡壓迫和欺凌的廣大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一個真正屬于人民的共和國建立起來了。
第三,軍閥割據、戰亂頻仍、匪患不斷的歷史從此結束,國家基本統一,民族團結,社會政治局面趨向穩定,各族人民開始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從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建設的時期開始到來了。
第四,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第五,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執政黨。它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和調集全國力量,鞏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個中華民族。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的勝利,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這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勝利。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第一項歷史任務,即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務基本上完成了;這就為實現第二項歷史任務,即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開辟了道路。
3、答案要點:
原因:希波戰爭主要是由于波斯帝國侵略擴張引起的。導火線是公元前500年小亞的米利都暴動。
過程:希波戰爭從公元前492年起至公元前449年結束,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前492~前479),波斯軍隊對希臘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進攻。第二階段(前478~前449),主要是希臘人進一步解放愛琴海上和小亞沿岸的希臘城幫。
歷史影響: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在世界歷史上影響深遠,此后,世界文明發展的格局便逐漸形成西方并存之勢,一致延續至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