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堅持“黨委謀劃、黨建引領、黨員帶動”總體思路,圍繞“國家所需、社會所求、人民所愿、師生所盼”服務導向,發揮各級黨團組織在志愿服務中的引領作用,鼓勵支持全校師生積極投身志愿服務、踐行奉獻精神、服務中心大局,探索構建“五聚焦、五著力”志愿服務工作體系。
聚焦黨的領導,著力以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志愿服務全過程,將志愿服務作為加強黨的青年工作、鞏固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重要抓手,作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團員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實踐環節,作為引領青年學子熱愛祖國、敬業奉獻、增長才干、砥礪奮斗的有效途徑,作為黨團組織凝聚引導青年師生服務人民、服務大局的重要平臺。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動的志愿服務中,成立臨時黨團組織,為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提供堅強政治保障。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引領廣大青年學子自發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許多青年積極遞交入黨申請書,“跟黨走”成為青年志愿者的真摯心聲和堅定選擇。近年來,學校有關團組織和團員青年先后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北京市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
聚焦思想引領,著力打造志愿服務“大思政課”。積極推動志愿服務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把志愿服務作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編寫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的輔導讀物,引導學生發揮專業優勢,開展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勞動和志愿服務活動。積極選樹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對志愿服務活動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進行廣泛宣傳,激勵廣大志愿者堅定信念、甘于奉獻。581名師生秉持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的態度,圓滿完成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相關工作任務,以實際行動向我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聚焦青年成長,著力強化志愿服務能力培養。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服務培訓體系,制定通用志愿服務培訓計劃,編輯相關培訓教材,定期開展對志愿者的通用培訓,有效提升志愿者服務能力。結合學校學科特色優勢和重點志愿服務項目需求,有效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開展新時代志愿服務培訓和針對服務崗位需要的專業化、貫通式培訓,打造特色化、專業化的志愿服務團隊。建立志愿服務基地,增加志愿服務項目供給,努力為更多師生提供參與志愿服務的機會。在定點扶貧貴州長順縣過程中,自主開發“助順郵我”科技扶貧綜合項目,在科技扶貧上精準發力,入選國務院扶貧辦2020年“志愿者扶貧案例50佳”。
聚焦機制完善,著力優化志愿服務條件保障。健全志愿服務激勵保障體系,完善志愿服務認證體系,依托信息化平臺做好志愿者服務項目與時長的認證記錄,并在畢業成績單中予以體現。以志愿服務質量與時長為主要參考依據,開展星級志愿者評定和年度優秀志愿項目、榜樣志愿服務團隊等評選表彰工作。實行志愿者注冊制,制定《北京郵電大學志愿服務管理辦法》等文件,規范志愿者行為,搭建志愿服務在線交流平臺,改進志愿服務工作流程。通過公開、在線、實時方式實現志愿項目的上報與審批、志愿活動的發布與報名、服務質量的評價與反饋,不斷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專業化、常態化發展。從落實餐飲住宿保障到協調課程考試安排,從落實各項培訓任務要求到嚴格疫情防控措施,完善以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激勵保障機制,最大程度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力推動青年志愿者平穩、優質、高效地完成各項志愿任務。
聚焦精神塑造,著力培育志愿服務校園文化。注重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的引領示范作用,著力打造一批志愿服務“金名片”,讓優秀志愿者成為校園明星。學校青年教師張佳鑫發起的“夕陽再晨”志愿服務項目,經過近10年的發展,已輻射全國數十所高校,服務人次逾百萬,包括張佳鑫在內的北京榜樣優秀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北郵研究生支教團組建12年來,138名志愿者接力前往新疆阿克蘇、青海平安、貴州長順等少數民族地區和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堅定投身民族團結事業和脫貧攻堅一線之中,譜寫了高校學子勇擔使命的青春華章。重視志愿服務工作與北郵精神氣質內涵的深度融合,引導青年學生在志愿服務中踐行“追求卓越 崇尚奉獻”的北郵精神,并形成了以“卓越服務”和“無私奉獻”為核心的北郵志愿服務校園文化。學校注冊成為志愿者的團員青年達95.1%,近三年開展大型志愿服務活動70余次,參與人數逾15萬人次。共有4000余人次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2000余人次服務學校疫苗接種工作,近萬人次參與垃圾分類桶前值守,北京馬拉松賽事志愿服務、航空總醫院醫療引導志愿服務、李大釗故居中英文講解志愿服務等院級項目機制成熟運行,弘揚志愿服務精神逐漸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