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抓住“拔節孕穗”關鍵時期,大力推動紅色革命文化、時代文化、實踐文化、網絡文化教育有機結合,努力拓展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幫助引導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強化思想引領,傳承偉大精神。以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將愛國主義教育貫通其中,結合專業特點拓寬紅色文化學習路徑,通過開展“真人圖書館”“文化反哺”“學術修養”等精品學術文化活動,立足學術內涵和傳承脈絡,發揮專業課程特色,提煉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等要素,將理論學習轉變為青年學生的主動參與、敘述、講授和表達,弘揚紅色革命精神,培育青年家國情懷。以“第二課堂”建設為平臺,開展“夢想公開課”“與信仰對話”“我的青春故事”等活動,加強理想信念培育、形勢政策宣講、時政熱點傳播等平臺建設,開設“寶哥說”“江南友約”等課程。以班團一體化建設為抓手,組織“學習十九大精神,爭做新時代青年”“貫徹法治原則,信仰永在心中”“厲害了,我的國”等主題班會團課、研討微課,開展“加強頂層設計,建設一個運行機制;解讀價值內涵,舉辦一門道德課程;紀念特殊時刻,緬懷一段紅色歷史;線上線下互動,開發一套網絡載體;樹立青春榜樣,培育一批先鋒典型”的“五個一”主題教育活動,引領青年學生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治修養。
唱響紅色旋律,融入時代內涵。邀請全國“時代楷模”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團來校宣講,“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來校巡演;編排軍旅題材舞蹈《同行》等,累計舉辦100余場“紅色江南”報告會,幫助學生在情境教學中體悟紅色文化的魅力。以“紅色”為底色打造“特稱團支部”,自1996年成立“瞿秋白特稱團支部”以來,已建成包括“張聞天特稱團支部”“雷鋒特稱團支部”“王選特稱團支部”“蛟龍號特稱團支部”等特稱團支部55個。通過邀請革命先輩后代來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編排校園紅色情景劇等,開展情景式“紅色革命文化互動微課堂”,將紅色力量蘊于黨團支部建設,打造鮮活的教材、育人的課堂、實踐的載體。
創新組織模式,強化實踐育人。組建“江南大學博士科技服務團”,連續13年奔赴全國8個省14個市縣開展服務地方產業實踐活動,推動地方企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探索“紅色教育+社會調研”的綜合社會實踐模式,培育“紅粉筆”西部山區支教、新農村經濟創新創業調研、少數民族地區及農民工普法教育等實踐項目。組建“紅色革命文化宣講團”,赴福建古田、貴州銅仁、重慶等地,走訪調研革命舊址、紅色村落、老區產業發展及企業現狀,了解鄉村振興進程,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調研相結合,探索大學生理解、認同、踐行愛國主義的有效路徑。與地方人武部結對共建,成立高校“民兵連”,通過國旗班升旗儀式、護校拉練、“我是一個兵”分享交流會、民兵文化沙龍等活動,在全校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
筑牢網絡陣地,彰顯校園風采。以網絡思政為主戰場,采取“互聯網+”教育模式,融新媒體新技術、思政教育傳統優勢于一體,推動校園新媒體聯盟、網站集群建設,整合校園視頻和網文資源,打造網絡名師、網絡評論員、“網絡紅客”隊伍。統籌推進微博、微信、專題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媒介平臺,打造“江南學子”“江大青年”等主題教育網站,搭建“e江南”網絡服務互動平臺,建設“筑夢江南”“篤學網”等學習資源網絡發布平臺,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網站集群,推進實施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完善優質網絡教育資源建設支持機制,重點建設“學在江南”“創江南”等一批貼近大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的主題教育網站和網絡互動社區,遴選培育一批導向正確、影響力廣的網絡文化工作室,探索培育網絡“名篇名作”及優秀網絡文化產品的工作機制,引導青年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互動討論、深入交流,匯聚網上正能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