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對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屆研究生畢業班全體同學的勉勵寄語精神,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引導青年學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不懈奮斗,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打造“新高地”,守正創新推進思政課建設。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納入本科生必修課,并實現全覆蓋,2021年開設必修思政實踐課。加強授課教師力量,校領導班子全體成員上思政課講臺,黨委書記、校長帶頭講授“形勢與政策”課。通過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等形式,促進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充分融合。5門思政課被評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承辦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現場推進會,推動思政課教育交流研討。集中推出一批學術精品,創建有輻射力、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學科高地,近三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出版學術著作60部,發表學術論文346篇,8項科研成果獲評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編纂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傳播通考》,與國務院扶貧辦合作輯錄《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承擔“習近平扶貧論述的思想體系研究”重大課題,舉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論述思想體系學術研討會,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研究。完善思政課教師評聘制度改革,促進優秀青年教師成長發展,近三年引進相關學科青年教師7人,馬克思主義學院聘任20余個院系、部門的99名教師擔任思政課兼聘教師,不斷壯大思政課教師隊伍力量。
把好“總開關”,實學實干深耕信仰培育。創新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方式,自2012年起面向全校本科生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因材施教計劃,推進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兼修碩士項目,招收培養有志于從事基層工作的研究生。大力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協會、求是學會等學生理論社團的指導,面向全校開展黨員骨干讀書班、研究生骨干讀書會、學習讀書會等,帶領青年學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承辦北京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2021年市級班,與高校、基層單位、國有企業的青年骨干共學理論、體悟真理。推動社會實踐創新模式、豐富內容、提高質量,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圍繞“改革開放四十年”“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初心之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究、“中國力量—清華制造中國行”等主題,推動教師深度參與學生社會實踐全過程,強化學生價值引領和塑造。組建“百年百講”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團,打造精品黨史課程,面向校內外開放預約,已開展宣講100余場,覆蓋1萬余人次。博士生講師團沿著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足跡設置現場沉浸式宣講站,推出11門專題精品課程。組織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錄制“清華學子說黨史”系列微慕課視頻,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貢獻清華學子力量。
搭建“大舞臺”,用心用情做好職業引導。學校領導、教師、校友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深度參與學生主題黨團日活動,引導青年學生深刻認識愛國情懷、民族使命與青年責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抓住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契機,依托重大專項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百年接力、強國有我”等主題教育。圍繞“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等主題,深化就業引導教育,舉辦2021屆畢業生黨員大會,講授“百年黨史中清華人的選擇”主題黨課,講述清華人將個人發展匯入歷史洪流、在黨和國家發展征途上留下時代印記的先進事跡。每年組織學生赴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就業實踐,在全國累計建立就業實踐基地239個,圍繞“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組織就業實踐,引導畢業生為祖國和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完善專業化職業發展教育體系,創新校系聯動的職業輔導機制,結合學生和專業特色開設多門職業輔導課程,完善多元職業咨詢體系,助力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加強對畢業生關心和指導,支持在基層公共部門、重點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校友“沉下心、撲下身”“留得下、干得好”。立足“理論服務、就業引導、實踐賦能”的目標,引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走出書齋、了解時代、服務社會,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力量踐行在祖國的大地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