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學?平獭⑷瞬诺确矫鎯瀯,組織實施“鄉村振興荊楚行”五大行動,著力推進農科教緊密結合、產學研有效銜接,聚焦重點、強化示范,助推湖北省鄉村全面振興。
對接產業需求,實施科技支撐產業行動。通過“一位學校領導帶領組建一個工作專班,聯系服務一個市州”的組織方式,著力構建“院士領銜、團隊牽頭、專家對接、部門協調、產業發展、農民受益”的科技服務模式,開展對接活動850余場。把服務湖北稻米、生豬、柑橘、油菜等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作為重點任務,精準選派優勢專家團隊,主動參與農業產業鏈、價值鏈的延鏈、補鏈、強鏈工作。聚焦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技術難點,組織院士、科研人員、科技特派員、“三區”科技人才等500余人“下鄉駐企”。2021年學校投入鄉村振興經費667萬元,其中設立專項經費291萬元支持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產業項目建設,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聯合科技攻關、技術指導、產業培訓,幫助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和合作社解決發展技術瓶頸。聯系對接校友企業投資1.5億元,在學校定點幫扶縣建始縣建設年產35萬噸配合飼料生產項目,可惠及當地6000多戶、2萬余人。
堅持科技賦能,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結合湖北省農業現代示范區、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在湖北17個市州布局建設服務鄉村振興示范點,打造服務鄉村振興“試驗田”。圍繞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支持、共建“隨州香菇學院”“恩施特色農業研究院”“房縣農業特色產業研究院”等多個成果集成、示范、轉化平臺;在武漢、襄陽、鄂州等地舉辦了8場科技成果專場對接會,宣傳推介學?萍汲晒。“鄉村振興荊楚行”啟動以來,學校共有256項科技成果在鄂轉化,轉化金額1.03億元,努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注重教育幫扶,實施“三農”人才培育行動。圍繞地方人才能力提升需求,實施“培訓一批技術人才、一批鄉村經營人才、一批公共服務人才、一批鄉村治理人才、一批高素質職業農民”的“五個一批培訓計劃”。兩年來,采取“來校集中培訓、專家送培上門”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系列培訓58場,培訓人數7000多人。助力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已舉辦2期鄉村教師示范培訓班,培訓鄉村教師59人。與湖北省各市州組織人事部門聯動,每年舉辦“才聚荊楚”專場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引導畢業生報考選調生、湖北省“三支一扶”和基層農業技術服務公益性崗位等。2021年,2200余名學生留鄂就業創業,占畢業總人數的35%。
突出思想引領,實施黨建強基固本行動。深入開展湖北省“百馬宣講行動”、“五送”惠民活動等,組建多學科宣講服務隊,開展專題調研宣講服務。2021年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鄉村振興背景下的“三產融合”等主題宣講120余場次,覆蓋黨員干部及群眾1.5萬余人次。助力鄉村組織建設,與17個鄉村振興示范點基層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服務基層黨組織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建好鄉村振興示范黨支部。連續10年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湖北專才支持計劃人員、博士服務團成員等60余人到建始縣掛職,充實基層黨建工作隊伍。近兩年來,開展專題培訓10余場,組織50余名村“兩委”干部開展參觀學習,助力提升村干部政治理論水平和基層治理能力。
強化智力支持,實施鄉村建設服務支撐行動。依托學校鄉村振興研究院,推進鄉村振興特色智庫建設,出版《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撐》等,系統闡釋鄉村振興制度和政策。組織相關學科教師緊扣鄉村振興需求開展系列前瞻性、針對性研究,形成180余篇資政報告。助力服務鄉村文化繁榮,組織10支專家團隊赴傳統村落、民族村寨開展非遺文化保護行動,弘揚傳承區域特色文化。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組織規劃團隊赴神農架林區、建始縣、紅安縣開展美麗鄉村規劃設計、鄉村特色風貌保護和利用研究。利用寒暑假組織3000余名大學生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深入全省17個市州農村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子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展才華、強本領。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