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四個面向”、踐行“四個服務”,聚焦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推進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和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努力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積極貢獻。
創新體制機制,高水平建設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研究中心。深化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成立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出臺《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建設方案》,明確組織架構、工作職責、崗位設置、支撐保障、考核要求等,著力提升公共基礎課程教學質量。設置優秀教學崗,聘任一批將主要精力投入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的高水平教師,支持公共基礎課程建設,已完成首批116名優秀教學崗教師的選聘工作。加強崗位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確保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優化教學促進津貼分配方案,提高教學促進津貼額度,聚焦基礎課程教學、課程建設、課程質量等方面,加大對公共基礎課程教育教學的支持激勵。
強化過程評價,高標準構建多元化學業評價體系。深入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數理化生等公共基礎課程中推行過程性評價改革。2021年,在42門公共基礎課程率先實施過程性評價改革,累計涉及337個教學班。細化課程考核評價方案,全方位跟蹤了解學生學習過程,組織實施好期中考試、階段性測試、隨堂測驗和課堂討論等教學環節,加強過程性評價的結果運用。優化學業成績構成,一般由作業及平時表現、階段測試、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等成績組成,合理確定各環節占比。加大助教配置力度,印發《研究生助教工作管理辦法》,并優先向公共基礎課程傾斜,通過小班習題講解、點對點交流等方式為學生答疑解惑、提供指導。2021—-2022學年秋季學期,配置數理化生公共基礎課程助教崗位410余個,占全校校設助教崗位近50%。
聚焦學生成長,高質量推進混合式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學業輔導,全面開展線上線下答疑,組織數理化生公共基礎課程師生面對面交流探討和答疑,幫助學生全面掌握知識難點。組織《微積分》《線性代數》《大學物理》《普通化學》等公共基礎課程教師,每周固定時間入駐學園(宿舍)答疑,切實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持續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推動“互聯網+”“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全面加強泛在學習空間建設。聚力打破時空限制,對所有教室完成信息化改造,搭建“學在浙大”“浙大釘”“智云課堂”等智慧教學平臺,搭建線下主(聽)講、線上直(錄)播課堂體系,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授課提供條件保障。推進優質課程擴容共享,落實優質公共基礎課程線下擴容,開設跨校區“直播課堂”,擴大優質師資資源輻射覆蓋,改善課程選課容量,著力解決跨校區修讀課程的困難,切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