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為了促進全國高校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青年學子進一步了解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的發展方向和相關學科的前沿研究,從不同角度啟發大學生運用心理學的科學方法和技術探索學科熱點領域,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擬于2022年6月下旬或7月上旬開展第六屆“心理學:科學與社會”學術夏令營活動(暨心理學夏令營第九屆)。因受疫情影響,本次活動將以線上方式開展(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歡迎全國優秀大學生(限大三年級)積極報名參加。
一、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科在歷史上星光熠熠,在現實中奮力前行。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伊始就有心理學教研室;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我國著名心理學家車文博教授、章志光教授、王啟康教授等都曾經在這里學習。作為學科,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成立,目前擁有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基礎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兩個碩士點,還擁有自設社會心理學碩士點和博士點,心理語言學碩士點和博士點。
踐行“頂天立地”的建設理念,參與國家高端智庫建設。作為國內民族與文化心理學研究的中堅力量,承接“國家民委民族語言文化心理重點研究基地”和“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心理與教育重點研究基地”兩個研究基地建設,與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共建“民族心理數據中心”;是中國心理學會文化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依托建設單位,同時也是中國心理學會民族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共建依托單位;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共建“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
目前,心理學系共有教師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講師4人,海外博士占全職教師人數50%。師資隊伍中有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國家民委專家2人。心理學系擁有四個教學研究機構、十個實驗室和網上大數據測評系統,擁有超過三萬冊的圖書,年均發表國內外優秀期刊超200篇。近五年來,專職教師共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80余項,合計研究經費超過2100萬元。2021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的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學科首次進入全球ESI前1%。
在雙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正以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導向,圍繞社會心理學和基礎心理學兩大學科體系,聚焦于“民族與文化心理學研究”“情緒與腦研究”“心理健康促進研究”“社會心理與服務實踐研究”四大研究方向,完善重大學科發展布局。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將依托中國人民大學強大的人文社科優勢,努力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學學科發展體系,為實現探索高深知識、培養“國民表率、社會棟梁”、努力服務健康中國和平安中國的三大目標而奮斗。
為了讓更多的青年學子能夠了解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的發展與活力,積極參與到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的發展進程中,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歡迎有意愿、有熱情的優秀大學生參與我系暑期夏令營,讓我們彼此認識,攜手同行,共同創造屬于你也屬于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的美好未來。
二、“心理學:科學與社會”夏令營簡介
第六屆“心理學:科學與社會”學術夏令營(暨心理學夏令營第九屆)暫定于2022年6月下旬或7月上旬舉辦。在夏令營期間表現優異的同學,優先向學校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
特別說明:
本屆夏令營將采取“導師制+項目研討”的形式,致力于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高端平臺,為營員提供更多機會與資源,深入了解心理學某一領域的前沿知識,在導師的指導下短時間完成從選題、設計、分析結果到報告展示的心理學研究全過程。
① 每位營員會在夏令營期間進入不同的主題研究小組,由導師帶領完成任務。研究主題及分組辦法待后續與入選營員名單一起公布。分組結果將于開營前在人大心理學系官網發布。
②所有研究主題分別歸屬兩個大的研究方向:基礎語言方向和應用社會方向,如果營員最終進入人大心理學系攻讀研究生,夏令營中所在的方向組原則上與入學后的專業保持一致。其中,基礎語言方向包括基礎心理學專業和心理語言學專業;應用社會方向包括應用心理學專業和社會心理學專業。但營員所在夏令營課題小組導師與入學后的碩士導師沒有必然聯系。
2. 夏令營還將安排精彩的學術講座、研究小組討論和教師指導等活動。活動最后,根據營員的綜合表現,夏令營將評選優秀營員和潛力營員(在基礎語言方向和應用社會方向分別評選)。
夏令營專業及分組備注說明:
第一步:公布入選營員名單,并公布研究主題及分組辦法。
|
第二步:最終入選一個主題小組(同時確定歸屬于兩大研究方向中的一個),并參加夏令營活動及考核。
|
正式推免時填報專業
|
1)基礎語言方向(包含若干個主題活動小組)
|
基礎語言方向:
在本方向內部評選優秀營員和潛力營員
|
基礎語言方向營員
① 基礎心理學或②心理語言學;二選一。
|
2)應用社會方向(包含若干個主題活動小組)
|
應用社會方向:
在本方向內部評選優秀營員和潛力營員
|
應用社會方向營員
①應用心理學或②社會心理學;二選一。
|
凡申請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夏令營活動的學生應該符合以下報名條件:
1. 大學三年級(2023年應屆畢業生)心理學、社會學、計算機、統計學、醫學、生物學、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英語等交叉學科專業成績優異者,英語基礎較好,大學英語六級(CET-6)成績460分以上;其它專業有特別才能且英語水平突出者也可申請。
2. 具備良好的溝通意愿與溝通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對心理學有濃厚的興趣。
3. 本科前5學期平均學分績排名應為本專業的前10%(所在學校或者院系優秀生源集中的可放寬排名要求)。
4. 有兩個熟悉申請人情況的推薦人推薦(推薦人應在所在學院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
四、夏令營報名與入選程序
1. 電子申報(5月27日起至6月13日17點前)
(1)本次夏令營的網上報名系統采用中國人民大學推免生預報名系統,網址為http://yjsfs.ruc.edu.cn/tp/zs/login/toLogin/tm
【系統開放時間為2022年5月27日上午9:00至6月13日17:00。系統關閉后無法進行補報名;未在以上時間段進行的報名無效。】
申請人需在網上申報,填寫相關資料,報名時請使用真實姓名和有效手機號,并根據要求在系統的“上傳電子材料”模塊上傳以下材料(PDF格式):學生證(封皮、個人信息頁、每學期注冊頁合并成一個PDF文件)、身份證(正反面合并成一個PDF文件)、本科成績單、本科前三年(或前5學期)總評成績專業排名證明(由所在院校教務部門蓋章)(模板見附件1)、英語六級成績單、本人簽字的《誠信承諾書》(模板見附件2)、《應屆生承諾書》掃描件(模板見附件3)。
其中招生類型請填報“碩士”,報考院系選擇“理學院心理學系”,本次報考專業只是意向專業,待正式填報推免系統時,可重新填報夏令營所最終入選的方向組所包含的專業(即入選基礎語言方向的,可填報基礎心理學專業或心理語言學專業;入選應用社會方向的,可填報應用心理學專業或社會心理學專業)。
(2)同時提交以下材料電子版發送到心理學系夏令營郵箱(xlxly@ruc.edu.cn):
① 報名表1份,在線報名提交后下載打印簽字(下方空白處),在申請表上貼證件照片,并由所在學院教務部門蓋章。
② 個人陳述(請用1000字以內介紹你的學術背景、曾經做過的研究工作、以及將來攻讀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研究計劃、研究生畢業后的就業目標等。個人陳述應由申請人獨立完成,如發現是由他人協助完成,將取消申請人資格。可加頁,落款須簽名)
③ 本科專業研究領域范圍內的代表性學術成果1篇
要求:在校期間完成的;申請人為第一作者(或指導教師為第一作者,本人排名第二);可以是公開發表的,也可以是未發表的;格式符合學術規范。
④專家推薦信2封(電子簽名即可,提交掃描件)
⑤其他證明材料(包括英語成績單、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校級以上獲獎證書等,掃描件即可)。
備注:請按以上編號,對每項材料單獨命名,如“1報名表”,每項材料單獨存成1個PDF;然后將所有的文件打包壓縮命名“姓名+學校+2022人大夏令營”為一個附件,郵件主題同此附件命名。請將自己郵箱的發件人設置為自己的真實姓名。
(3)完成問卷星作答,填報心理學系2022夏令營報名大組方向意愿
問卷星作答網址:https://www.wjx.cn/vj/rvcn6f2.aspx(請在報名截止前完成作答)
說明:在報名系統上報名信息填寫不完整或上傳電子材料不完整,或未通過郵箱發送所需要材料,或未填報大組方向意愿,均視為報名不成功。
2. 入選名單公布與確認
入選名單將于6月17日左右在心理學系網站上公布,同時公布本次夏令營的所有研究主題和具體的日程安排。入選的營員請于規定時間前通過電子郵件確認參營,未按時確認視為放棄參加夏令營。
3. 注意事項
(1)在線申請是報名的唯一途徑;
(2)請準備好有效期內的身份證和學生證(每學期均須蓋注冊章),以及上述掃描文件原件備查。
五、夏令營咨詢
聯系人:陳老師
聯系電話:010 – 82509716(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疫情期間,請郵件咨詢。
郵箱:xlxly@ruc.edu.cn (疫情期間,請郵件咨詢)
疫情期間,將主要通過心理學系官網公布信息,以及郵件進行溝通,請各位同學密切關注心理學系官網和注意查收報名所用郵箱郵件。
更多信息請關注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網站:http://psy.ruc.edu.cn
官方微信:“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