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斷提升研究生生源質量,讓更多優秀本科學子全面了解我校學科優勢、培養環境和研招政策,2022年我校將繼續組織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
歡迎全國各高校2023屆優秀本科畢業生踴躍報名參加!
一、學校概況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于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八十余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走出了一條中國共產黨創辦和領導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紅色育人路”,一條立足國防傳統優勢、服務國家戰略的“強軍報國路”,一條開放包容、融合協同的“創新發展路”。
學校現設有22個專業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等8個教學科研機構,有30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其中9個學科進入全國前10%,兵器學科位居全國第一,有9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一流行列,4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一流前列。
學校現有專職博士生導師1100余名,匯聚了包括32名兩院院士和350余名國家級人才、青年杰出骨干在內的一大批優秀導師,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科研成果突出。在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中,學校共參與了受閱裝備中12個空中方隊中的10個方隊、32個地面裝備方隊中的26個方隊的裝備研制工作,并直接參與了多項數字表演與仿真任務、焰火技術任務和彩車設計的技術保障工作。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以及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空間交會對接等重大任務中,學校研發的多項技術均有優異表現。“十三五”期間,學校科技投入經費超過182億元,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牽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1項,其中一等獎3項。
學校人才培養碩果累累。學校致力于培養“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在已培養的30余萬畢業生中,有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將軍;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等60余位院士;有各個行業、各個層面的大批領袖人才和優秀建設者,被譽為“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北京理工大學航模隊奪得2018年英國國際大學生飛行器設計大賽載重飛行冠軍;機器人隊斬獲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國際挑戰賽總冠軍;“飛鷹”隊代表中國在2020年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國際機器人挑戰賽中成功衛冕;累計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冠軍2次、金獎22項;累計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7項、一等獎17項;累計獲“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13項。
二、暑期夏令營簡介
我校將以線上方式組織開展2022年暑期夏令營系列活動,內容包括“云招生宣講”、“云學科介紹”、“云師生交流”、“云科技互動”和“云印象北理”等環節,旨在引導全國各高校優秀學子充分了解我校研究生報考政策、學科特色、科研平臺、師資隊伍、就業趨勢和校園文化氛圍等。
活動期間,我校不收取任何費用。
三、申請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2、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學習期間未受過任何處分;身心健康,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學術實踐能力。
3、主要面向全國高校學習成績優秀、綜合表現優異的2023屆本科畢業生,專業成績或綜合成績名列前茅,國家大學英語考試成績四級480分或六級450分及以上。
4、本科期間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獲科研成果獎、在國內外高水平科技競賽中獲獎者優先。
5、其他申請條件詳見各招生單位暑期夏令營簡章。
四、暑期夏令營時間
2022年6月27日至8月12日
(具體時間安排詳見各招生單位暑期夏令營簡章)
五、“優秀營員”評選
1、各招生單位將通過線上綜合考核方式選拔“優秀營員”,并統一頒發“優秀營員”證書。
2、獲得所在院校2023年研究生推免資格的“優秀營員”,若滿足我校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要求,則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3、其他“優秀營員”考核標準及優惠政策詳見各招生單位暑期夏令營簡章。
六、聯系方式:
咨詢電話:010-68913781;010-68912286
傳 真:010-68945112
電子信箱:yjszb@bit.edu.cn
官方微信:BIT_grad_yz
招生單位聯系方式:詳見https://grd.bit.edu.cn/zsgz/zsxx/25371f2f361f42b2ae6a7b6c81f28a23.htm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