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抓住數字教育發展戰略機遇,堅持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管理服務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創新賦能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服務至上,一網通辦提效能。自主研發“交我辦”應用程序,匯集各類辦事事項和應用530余個,活躍用戶近7萬人,2021年完成線上辦事138萬件。持續實施流程再造、精簡流轉環節,提升工作效率。如通過財務商旅平臺,可直接預訂機票、酒店等,并實現差旅報銷全線上完成。對接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健康碼、行程卡、核酸檢測、疫苗接種、抗原檢測、消費碼、校園身份碼等相關信息“七碼合一”,方便校園管理并提升師生使用體驗。完善數字簽章平臺,實現電子成績單、在讀證明、學位授予證明等無紙化辦理和安全可信驗證。建立生活服務反饋平臺,受理師生各類訴求1萬余件,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快速解決,進一步提升師生滿意度。使用人工智能提升校園智慧化水平。如,新生在校內任何地點用手機AI動態人臉驗證,即可自助完成報到注冊;開發就餐指數應用,師生可根據餐廳空余座位情況錯峰就餐,并開展光盤打卡行動,鼓勵師生空餐盤拍照上傳,智能識別積分,推動養成勤儉節約好習慣。
堅持應用導向,數字治理強功能。研發新一代數據交換平臺,大幅提升數據共享安全性,更好保護師生信息。創新數據應用場景,建設院系管理系統,整合全校數百個應用系統數據,包含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8大模塊40余類數據,實現全景視圖功能。2021年在學校職稱評審、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等工作中,為教師和科研人員自動生成1.5萬頁的客觀數據申報表、為學院自動生成5萬余條客觀考核指標,節省了大量填表時間。建設BI數據分析系統,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決策支持能力。如,在財務風控平臺中,嵌入預算管控、支付管控等風險管控策略,切實保障交易支付安全。建立學生數據溯源圖譜,減少重復采集和線下交換,涵蓋招生、入學、在校和畢業等環節,記錄學生學習科研、資助幫扶、榮譽檔案、社會實踐等數據,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
堅持科學精準,疫情防控更智能。注重以信息化提高校園疫情防控科學化水平,開發師生位置申報、每日平安報、信息化流調等功能,為校園防疫提供科學準確數據。研制自習室、體育場、超市、浴室、理發店線上預約系統,并持續迭代升級,優化資源分配,方便師生學習生活。針對校內突發就醫需求,對接上海瑞金醫院的專家資源和互聯網醫療平臺,既可以通過文字和語音的方式在線咨詢問診,也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多方遠程會診。升級云視頻平臺,上線抗疫知識講座,提升師生科學防控能力。在校園封閉管理期間,智能報銷系統對支撐保障學校財務運轉發揮重要作用,無紙化零接觸業務量達95%以上。通過“交我辦”應用程序匯集的各類數據源和基礎信息,對人員和場所開展聯動管理,切實增強疫情防控科學性和精準度。
堅持創新驅動,教學科研增動能。以信息化手段支撐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依托100G高速校園網絡、互聯網視頻會議服務等,推出“統一平臺、自動排課、預設教室、直播授課”的大規模線上教學模式,開發教務數據大屏,支持教學督導在線聽課,對開課率、學生出勤率等進行實時監測。構建超算中心服務模式,整合相關高性能平臺、云平臺、人工智能平臺,打造“交我算”校級計算平臺,峰值性能已達10PFlops。組建30余人的專職教輔團隊,與專業課老師共同改造160余門計算相關課程,將計算思維培養深度融入相關專業課教學中。研制校級數字教學基座,支撐全校6500余名學生開展相關課程的“云上實踐”;為不同專業的老師優化并行代碼,支撐800多個課題組開展科研任務。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