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為了進一步促進各高校之間大學生的學習和交流,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將于2022年7月4日至7月6日舉辦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歡迎各高校優秀大學生踴躍報名!
一、北京理工大學及信息與電子學院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我國第一個地方院校雷達設計與制造專業,是我國首批從事雷達、遙控遙測領域科研與專業人才培養的單位之一。1956年,以雷達設計與制造專業為基礎建立無線電工程系(五系)。1971年,無線電工程系更名為電子工程系。2002年,電子工程系參與組建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08年,以原電子工程系為基礎重組為信息與電子學院。在不同歷史時期均是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專業學院。經過近七十年的發展,學院已成為我國電子信息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探索和高新技術研發的重要基地。
學院建有“信息與通信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牽頭建設“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建有“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學院曾牽頭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含特等獎1項)和一批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勵,2021年獲批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3項(含一等獎1項)。
學院現有教職工239人,其中專任教師137人,正高級職稱38人,副高級職稱39人。師資隊伍匯聚了包含王越、毛二可、張軍、龍騰4名兩院院士在內的40余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和10個國家/省部級創新團隊,形成了一支由院士領銜、學術領軍人才與優秀青年教師共同建設的一流科學家和卓越創新團隊。具體包括:4名兩院院士、17人次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專家、4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4名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3名北京市教學名師。此外,擁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3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
學院實驗室面積約1.2萬平方米,配備的儀器設備總值超過4億元。建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中心、1個工信部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工信部重點實驗室、1個工信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1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以及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教學和科研平臺,為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學院始終以培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國民經濟主戰場的領軍領導人才為己任,堅持德育為先,引導學生立志立德;搭建多元平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秉承學科優勢,發揮科研與教學融合的優勢,致力于全面培養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創新人才。在近70年來培養的2萬余名畢業生中,有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王小謨、毛二可、吳一戎、尹浩、樊邦奎、王沙飛、姚富強、龍騰8位中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等一批科技領軍人才;有賴儀一、張學東2位中將,葉選寧、張兆垠等13位少將,北京理工大學前校長匡鏡明、原天津大學校長、南開大學校長龔克(現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北京理工大學現任校長龍騰等3位985高校校長,以及以中國科學院大學王穎為代表的多位重點大學副校長等;還培養了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陳國瑛、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副總經理張洪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王政、華為公司3GPP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萬蕾博士、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趙明等100余名企業翹楚和行業精英。青年人才方面,培養了以全國五四獎章獲得者、上市公司雷科防務總經理劉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梟龍科技董事長兼CEO史曉剛博士,2021年全國最美大學生、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冠軍的宋哲博士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才俊。十三五以來,學院共培養本科生2627人,畢業獲碩士學位2008人、獲博士學位289人。學生平均就業率96.61%,畢業生到國家重點單位和世界500強企業就業人數占直接就業人數的70%以上。本科生深造率達70.78%,出國深造學生中近1/3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前200的高校學習。
學院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急需為使命,始終堅持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通過科教融合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在不同時期均產生出技術引領和帶動作用顯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曾創造了我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第一個相控陣體制雷達、第一部星載空間目標測量雷達等。2011年以來,在空間目標雷達探測、在軌智能實時處理、衛星通信陣列測量等方面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先后研制出神舟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天舟一/二號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信號處理機,天宮一/二號、天和核心艙微波應答機信號處理機,圓滿用于載人航天工程歷次空間交會對接;研制出嫦娥五號軌道器微波雷達信號處理機,圓滿用于人類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研制了我國北斗二代/三代衛星導航接收機、首個光學衛星星上處理系統、首個微波成像衛星星上處理系統、我國首套衛星通信陣列并行測量儀等多個第一;牽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6項(含一等獎1項),在全國高校學院中名列前茅;參與獲得國防技術發明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學術與行業影響力持續提升。
學院秉持開放包容、前沿交叉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長期與多國的包含劍橋、牛津、新加坡國立、查爾姆斯理工等在內的多所國際著名大學建立了聯合培養和暑期夏令營等交流項目。與瑞典愛立信在內的多個國內外高校和企業建立國際人才培養聯合基地,為國際化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合作提供平臺。
為適應學校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需要,信息與電子學院把高質量建成世界一流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和建成一流“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群作為發展目標。在過去近70年發展的基礎上,學院牢牢抓住科技變革和高等教育發展的機遇,不斷深化改革,全面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力爭進入世界一流前列。
二、暑期夏令營申請條件
本屆夏令營活動面向北京理工大學以外的全國各高校2023屆優秀本科畢業生,根據報名情況擇優錄取。接收對象須滿足以下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2.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學習期間未受過任何處分;身心健康,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學術實踐能力。
3.主要面向全國高校學習成績優秀、綜合表現優異的2023屆本科畢業生;專業成績或綜合成績名列前茅,國家大學英語考試成績四級480分或六級450分及以上。
4. 達到所在高校推薦免試生要求,本科期間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獲科研成果獎、在國內外高水平科技競賽中獲獎者優先考慮。
三、暑期夏令營申請流程
1.請登錄網址填寫報名信息(建議電腦填寫)
https://www.wjx.top/vm/we01LLG.aspx。
2.報名截止時間為:2022年6月27日,逾期申請無效;
3.公布營員名單時間:2022年6月30日。(sie.bit.edu.cn)
四、優秀營員評選
1.本屆夏令營將通過線上綜合考核方式選拔“優秀營員”,并統一頒發“優秀營員”證書。
2.獲得所在院校2023年研究生推免資格的“優秀營員”,若滿足我校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要求,則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五、暑期夏令營相關說明
1.本次夏令營具體活動安排見后續學院網站通知(sie.bit.edu.cn);
2.本次夏令營所有活動均為線上進行;
3.未獲得參營資格或者未取得優秀營員的同學,可關注學院網站關于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的通知,還可參加9月推免報名;
4.本規定如與學校文件沖突,以學校文件為準。
六、暑期夏令營聯系方式
1.各學科方向招生負責教師聯系方式:
學科專業
|
負責教師
|
郵箱
|
電話
|
地點
|
通信與信息系統
(通信技術研究所)
|
李彬
|
binli@bit.edu.cn
|
18610630593
|
10#606
|
通信與信息系統
(空天網絡信息技術研究所)
|
于季弘
|
jihong.yu@bit.edu.cn
|
18810526871
|
10#303
|
通信與信息系統
(寬帶通信與網絡研究所
|
董澤
|
zdong9@bit.edu.cn
|
15159220602
|
10#109
|
通信與信息系統
(復雜環境科學探測研究所)
|
邊麗蘅
|
bian@bit.edu.cn
|
18311067599
|
4#246
|
信號與信息處理
目標探測與識別
(雷達技術研究所)
|
田琳琳
|
tianlinlin1994@163.com
|
68911162
18810996695
|
10#912
|
信號與信息處理
目標探測與識別
(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
|
李海
|
haili@bit.edu.cn
|
68918324
13910568596
|
10#413
|
信號與信息處理
目標探測與識別
(雷達與對抗技術研究所)
|
王俊嶺
|
mailwjl@bit.edu.cn
|
68918253
15811283418
|
10#805
|
信號與信息處理
(海洋信息技術研究所)
|
楊成竹
|
ycz@bit.edu.cn
|
15208205937
|
研究生教學樓411
|
信息安全與對抗
(多維度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
|
郇浩
|
huanhao@bit.edu.cn
|
68918217
13911134038
|
10#506
|
信息安全與對抗
(信息安全與對抗技術研究所)
|
羅森林
|
luosenlin@bit.edu.cn
|
68912609
13681233006
|
10#420
|
信息與通信工程
(學科交叉中心)
|
李慧琦
|
huiqili@bit.edu.cn
|
68918239
15811591086
|
4#324
|
2.聯系人:吳老師,聯系電話:010-68918192;郵箱:xxyjszs@bit.edu.cn。
相關附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