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黑龍江省碩士研究生全國統一考試哈爾濱理工大學考點出現通訊工具作弊事件引發社會關注。
高考、四六級考試、研究生考試、各種資格考試,有考試的地方,都可能有作弊在發生;無人值守電臺、無線電對講機、隱形耳機……諜戰片中的高科技設備,在考場發出一道道挑戰公平的“作弊電波”。
不少網友驚問:多年持續嚴打之下,考試作弊為什么成了打不死的“蟑螂”?
持續嚴打,擋不住作弊案頻發
就在2013年12月26日,教育部在官方網站公布了違規違法行為舉報電話,并要求對考試不誠信、違紀作弊的考生嚴肅處理。而此前,各地一直在嚴厲查處各類舞弊案件。
1月7日,甘肅省招辦、甘肅省公安廳報告稱,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試中,在西北師大考點共破獲三起利用無線信號進行考試作弊案件,涉及人員6人,涉案設備20多臺套。
1月2日,吉林省公安廳網安總隊一舉抓獲9名省內涉嫌非法獲取國家考試秘密未遂案涉案人員,現場抓獲報名參與考試舞弊、購買無線考試作弊器材以及接受考試舞弊咨詢的考生26名,查獲一批“考研保過協議書”、交款收據、無線考試作弊器材等涉案物品。
2013年12月10日,一起由公安部掛牌督辦的涉嫌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案件在湖北荊門告破。警方摧毀了一條覆蓋全國20余省市、涉案價值千萬余元,專門生產、銷售考試作弊器材謀利的犯罪鏈條,涉案1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
2013年6月,高考最后一科考試結束后,湖北鐘祥三中藝術體育考點發生圍堵事件,起因是收繳了一些通訊工具和作弊儀器引起部分考生不滿。就在高考前,荊門市曾抓獲4起有組織、有預謀的集團作弊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9人,收繳了一批作弊設備。而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剛在6月3日通報了2012年高考違紀作弊考生處理情況:查處違規考生145人,1名高三學生參與組織團伙作弊被停考3年。
暴利驅動,作弊產業鏈已形成
記者了解到,在暴利的誘惑下,作弊已經形成考生、中介商、作弊答案和器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其中作弊器材更是完整覆蓋了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
盡管已經“洗手”兩年,但說起當初在考試界“叱咤風云”的歷史,譚軍還是很興奮,電話那頭的聲音也提高了不少。
“職稱英語考試、四六級都不算事兒。”這位剛滿30的湖南小伙稱自己做這個“生意”多年,深諳“江湖上”的道道。
“我們一般都是熟人介紹,先確定買主身份和價格,然后再開始運作,答案源、器材設備都是我們自己的,絕對沒問題。”譚軍告訴記者,監考松一點的職稱英語等考試,一般是找“槍手”,花80塊錢辦個假身份證就進去了。“"槍手"賺800元,我賺1200元,這就是個小錢。”
但像四六級這類有專門監控的考試,流程要嚴密得多,也謹慎得多。譚軍稱,必須是“團隊作戰”,技術手段也在不斷升級,十分隱蔽,已形成招攬客源、購買設備、組織答題、選取傳送點、傳送答案等“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鏈。
盡管不直接見面,但考前譚軍的“團隊”會要求先把學生證、身份證、準考證等掃描過來,確定沒問題再進行操作。“還要先進行演示,蹲點過后確定在什么位置傳遞答案,接收器是放在兜里還是纏在身上,或者嵌在筆上,都得講究,否則很容易出問題。”譚軍透露,他們對每個考點附近的地理位置都一清二楚,哪里適合蹲點駐守“了然于心”。
每到考前,網上就會出現兜售答案、販賣無線作弊器材、承諾“保過”等宣傳廣告。記者在網絡搜索“作弊無線耳機”“考試作弊器”等,結果多達上百萬條。
作弊產業堪稱暴利:一個“橡皮擦”接收器,制造商成本價不過40元,售價也僅為70-90元。通過網絡購買的高考答案,每門課程的價格為20000~30000元,打包賣給考生,每人收取12000~20000元,而一個發射器可以向數十個“橡皮擦”發送信號。
打擊作弊,仍需“重拳”“猛藥”
教育部2013年5月召開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對所有涉考違法違紀行為“零容忍”,絕不姑息、決不手軟。
盡管各級主管部門對作弊行為打擊呈高壓態勢,但作弊手段高明加大了偵破力度,違法成本低,在暴利的誘惑下,鋌而走險的大有人在。
記者了解到,對于考試作弊案件,罪行認定主要有兩種: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罪和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真正打擊處理的多為第二種。而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罪最高刑罰為3年有期徒刑。高額的犯罪利潤和極低的犯罪成本,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敢于以身試法。
“考試作弊行為頻現與法律懲治力度較小具有一定關系。”山西大學法學院院長張天虹表示,我國目前并沒有專門規范考試的立法,對考試作弊行為主要依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及教育部出臺的臨時性規定等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和保密法定罪量刑。但這些處罰主要以行政處罰為主,力度偏低,難以對作弊者起到震懾作用。應盡快完善考試作弊行為的法律規定,用法律武器來震懾舞弊者。
無線電通信管理部門相關人士認為,對無線電作弊根源的查處力度必須加強。一是由政府牽頭,工商、質監、公安、無線電管理等相關部門參加,加強對非法生產、銷售、傳播無線電作弊器材的查處力度,從源頭上杜絕無線電作弊器材的研制、生產、銷售和流通;二是對互聯網上“助考”“保過”“器材銷售”的廣告及傳遞答案的信息采取技術手段予以整治,切斷作弊信息的傳播渠道。
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承蔚認為,防范高科技作弊,不僅需要技術上與時俱進,也須從根源上入手,進行相關立法和制度設計。
此外,不少教育工作者建議應建立完善誠信體系,加強誠信教育,從思想源頭杜絕考試作弊行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