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為促進優秀大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加強優秀大學生對學院“智能建造、智慧水利、智能測繪、交叉與應用力學”學科特色、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了解,學院將于2022年7月16-18日舉辦“2022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現誠摯邀請廣大學子踴躍參加。
優秀大學生夏令營“優秀營員”如獲得所在學校推免資格并一志愿填報該一級學科合肥工業大學2023級碩士研究生,可免復試直接錄取;“優秀營員”如未獲得所在學校推免資格,第一志愿報考合肥工業大學該一級學科,參加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達到報考專業復試分數線,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本次夏令營活動涵蓋學科專業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力學、測繪工程四個一級學科,擬招收營員數量視報名情況待定,申請工作自本通知發布當日開始,F將有關安排通知如下:
一、申請資格
1.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勤奮學習,愿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思想政治表現優良。
2.申請學生應為2023屆相同或相近專業本科畢業生,本科前兩年半加權成績排名應符合下列情況之一:
(1)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排名前50%;其他具有推免資格高校,成績排名前20%。
(2)就讀專業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排名B類,成績排名前50%;排名C類,成績排名前20%。
(3)就讀專業已通過國家工程教育認證,成績排名前20%。
(4)有突出成果、高水平論文或特殊專長者(需在申請表的顯著位置注明)。
3.對土木、水利、測繪、力學專業有濃厚興趣,愿意從事學術研究。
4.英語水平良好,通過國家四級考試。
二、申請程序
1.相關電子表格下載
申請者可通過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網站下載《夏令營報名表》(附件1)、專家推薦信(附件2)、夏令營匯總表(附件3)的電子文檔。
2.電子報名材料提交
申請者將申請材料(1)~(7)掃描件按照下列順序整理合成一個PDF文件和夏令營匯總表(excel電子版),發送到電子郵箱hgdtmyjs@vip.163.com,郵件主題:2022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申請+姓名+本科在讀學校+專業,郵箱報名截止日期:2022年7月12日。
申請材料掃描件整理順序:
(1)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2022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申請表(需本人簽字、院系推薦意見或教務部門蓋章)。
(2)本科前兩年半成績單(需加蓋學校教務部門或院系公章)。
(3)專家(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推薦信1封。
(4)身份證、學生證。
(5)大學英語四級成績單及其他體現英語水平的證明。
(6)獲獎證書。
(7)其他附件材料,包括參與科研項目證明、學術論文等(較厚的出版物等可只提供封面)。
3.未按要求提交報名材料者,報名不予受理。
三、材料審核及錄取
材料審核和錄取工作由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負責,材料審核工作將于7月12日結束。夏令營錄取名單將在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網站上公示,未公示同學為未錄取,不另行通知。
四、日程安排
因疫情影響,本次夏令營活動采取線上方式進行。內容包括線上學術報告、線上綜合面試等環節,具體日程安排待進一步通知。
五、優秀營員選拔
在夏令營活動期間,按一級學科開展“優秀營員”的選拔工作,選拔環節包括申請材料評估與綜合面試。
六、其他
請關注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http://civil.hfut.edu.cn)網站相關通知。
聯系電話:0551-62901736
聯系人:陳老師,黃老師
電子信箱:hgdtmyjs@vip.163.com
QQ群:751451137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2022年6月20日
附: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簡介
合肥工業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國防科工局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學校2005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9年成為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辦學歷史悠久,是我國近代土木學科發展較早的學院之一,也是安徽省建筑、交通和水利學科的搖籃。學院前身是安徽省立蚌埠工業職業學校土木科,是合肥工業大學1945年建校創辦最早兩個專業之一。
學院招收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工程力學、測繪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等8個本科專業和智能建造新工科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和國家綜合教改示范專業,下設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巖土工程、工程管理4個方向;2019年開設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創新實驗班(全校選拔)。測繪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是省級綜合教改示范專業、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是省級特色專業。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測繪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5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0年土木工程專業第五次通過國家認證;2019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第二次通過國家認證;2018年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第二次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測繪工程專業首次通過國家認證;2017年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首次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2003年獲批安徽首批省級高等學;A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安徽省教育廳頒發)1個;2022年獲批安徽首批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安徽省教育廳頒發)2個。
學院建立了從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培養體系,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000余人。擁有土木工程、力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涵蓋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學位授權點,新增智能建造、水利與海洋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學位授權點;能源動力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可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博士生;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力學、測繪科學與技術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1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新增智能建造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水利、工程管理(MEM)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結構工程、巖土工程、工程力學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土木工程是安徽省優勢重點學科。近年來加強與英國伯明翰大學、諾丁漢大學、法國里爾大學、加拿大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法國院士1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首席專家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3人;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2人,歐盟瑪麗居里學者基金獲得者3人;安徽省教學名師2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7人,安徽省杰青7人,廣東省珠江學者1人,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斛兵學者2人,黃山學者系列25人。博士生導師36人,教授51人,副教授89人。95%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所有教師均來自國內外名牌大學,75%以上教師具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
學院設有8個系,1個實驗中心,7個研究所。實驗中心包括3個基礎實驗室,8個專業實驗室,1個BIM中心。建立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等國家級科研平臺,先進鋼結構技術與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土木工程結構與材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安徽省基礎設施安全檢測與監測工程實驗室、安徽省氫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安徽省農村水環境治理與水資源利用工程實驗室、安徽省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安徽省水泥基材料低碳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9個省級科研平臺。參與共建安全關鍵工業測控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非煤露天礦山災害防控重點實驗室”;與中鐵四局集團、東華科技、安徽建工集團、安徽控股集團、安徽富煌集團、安徽路港、安徽路橋等大型企業共建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12個,與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建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個。
此外,和法國里爾大學共建智慧城市與韌性防災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開展廣泛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同時,學院還建有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實踐國家級教育中心、工科力學安徽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并與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化集團、上海建工、安徽建工、安徽控股等大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人才培養和項目合作關系,共建有100個實習基地,為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的工程技術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77年辦學,學院共培養了4萬名校友,涌現出以唐承沛、蔡其華、顧祥林、李和平、袁宏永、徐禮華、唐軍、張伯中、彭志斌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
學院構建以“立德樹人、能力導向、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本科教育教學模式,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重視“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有機融合”,堅持“基礎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研究并舉”,倡導“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里,成效檢驗在市場內”,科研成果斐然。學院圍繞智能建筑與建筑工業化、重大基礎設施建造與運維、環境治理與資源再利用、韌性防災與能源安全利用等4個重要發展方向,承擔重大項目理論與應用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知名的一流科研團隊。
學院學術氣氛濃厚、科研成果喜人。近五年,主持承擔國家級項目超過100項,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成功應用于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蚌埠博物館、蚌埠體育中心、合肥地鐵、鄭州高鐵南站、杭州高鐵東站、合肥濱湖會展中心、馬鞍山長江大橋、池州公鐵兩用橋、濟南石濟公鐵兩用橋等上百項重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學院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國內外各類科技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20年入圍世界太陽能大賽前10名。
學院以“培養德才兼備、能力卓越,自覺服務國家的骨干與領軍人才”為人才培養總目標,培養積極投身國家未來建設事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寬廣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拔尖人才。學院積極面向世界科技進步與創新,面向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發展需求,科學規劃和全面推進我院一流學科建設,努力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國內引領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