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為了進一步響應國家“新醫科”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支持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推動西部地區創新型人才培養,由西安交通大學、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外科手術學組共同主辦,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人才培養處、精準外科與再生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外科夢工場)負責組織實施的2022年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醫工交叉外科創新與實踐”于7月26-28日線上舉辦。
26日舉行開學典禮。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外科手術學組副組長、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呂毅,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外科手術學組委員兼秘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普通外科專家王健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人才培養處處長張明,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劉昌、外科學系主任孫學軍、臨床技能實驗中心主任柏宏亮出席開學典禮,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30余所高校的81名博士、碩士、本科生和青年研究人員,以及西安交通大學思源直播平臺上的332名師生參加開學典禮。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人才培養處副處長吳小健主持開學典禮。
呂毅致辭。他表示,自2012年申報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全國唯一外科領域的“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外科創新與實踐”獲批開班,醫學部人才培養處與外科夢工場負責組織實施。十年不忘初心,每屆精心準備,受到各屆導師團、學員高度好評和關注。每年6月都會收到全國高校、醫院教師來電咨詢暑期學校是否舉辦,安排學生參加并積極報名作報告。
目前“醫工交叉外科創新與實踐暑期學校”已成為品牌活動,始終堅持臨床問題為導向,設計醫工、醫理、醫文等交叉課程,通過資深專家講授如何發現臨床問題、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如何采用CDIO模式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創新性產品并應用于臨床的專題報告。通過多學科交叉創新性成果的實踐操作,讓學員真正體會到創新成果的優勢。同時根據本期所學、所思以組為單位設計創新小品進行路演角逐。通過10年實踐,為研究生、本科生搭建了交叉學科實驗和交流平臺,在教材、培養方案方面逐漸形成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體系。
暑期學校是對現行研究生教學、科研、實踐存在短板的必要補充,為本科生開展醫工交叉通識課及科普打下興趣基礎,為醫工交叉人才培養形成了有力的補充,對學科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為促進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交大力量。今年的活動更是精心籌劃,邀請了國家級大師和大專家,從醫理、醫工、醫文、醫管、思政多維度分享如何將創新思路轉為臨床實踐。
此外,結合一附院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情況,特意安排了國家醫學中心建設與學科發展、人才招聘政策宣講等內容。希望各位學員能夠珍惜學習機會,認真學習,學有所獲,也期望和各位專家攜手推進這個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學術交流與實踐平臺,為創新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添磚加瓦。
王健東代表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外科手術學組對暑期學校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之后可以與西安交大共同舉辦更多的活動。張明介紹了西安交大醫學扎根西部的歷史背景以及醫學人才的雙導師培養模式,鼓勵學員加入到西安交大的創新研究中。劉昌介紹了西安交大一附院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優秀的導師資源,并提出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醫學中心會是學生們未來強有力的支撐平臺,預祝學員們學有所成,預祝暑期學校圓滿成功。孫學軍希望各位學員通過本次暑期學校的學習,能夠開發思路、勇于探索,在攀登醫學科學高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取得一系列重大的成果。
期間,近30位專家教授依次按基礎篇、專題篇和臨床篇主題報告為學員帶來了精彩的知識盛宴。
蘇州醫工所崔崤峣教授分享了微小型超聲探頭的研制到產品轉化的研究歷程,以及高頻微型超聲探頭的臨床應用;北京大學鄭玉峰教授從可降解金屬的定義與分類入手,對植介入器械中的生物安全性與有效性、降解調控等關鍵科學問題進行剖析;清華大學王廣志教授詳細闡述了多模態信息規劃與引導實現精準外科治療;西安大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李金升首席技術官分享了用于癌癥治療的質子治療,探討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為質子治療帶來的潛在優勢;西安交大張鎮西、郭保林分別介紹了生物醫學光子學中的光動力療法、多功能醫用水凝膠的應用與研究;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劉曉麗、張占琴、王傅民分別作了磁性納米藥物與物理治療、拉曼光譜與臨床檢測、高維度臨床數據挖掘的思考與研究的報告。
四川大學王云兵教授就生物心臟瓣膜以及ECMO等研究領域作了最新的介紹,探討了“醫工企研”結合對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實現醫療器械領域“大國重器”國產自主化研制的重要性;西安交大陳貴敏教授介紹了柔順機構以及“剛柔軟”醫療機器人研發,彭年才教授分享分子診斷技術的產學研用歷程;西安交大一附院韓蘇夏教授、吳榮謙教授、任馮剛博士分享了切倫科夫成像技術、磁外科裝備研發、脈沖消融技術治療腫瘤等方面的創新,楊健教授、丁小明教授介紹了醫學影像技術、器官移植關鍵技術創新,馬欣主任、劉佳副部長、賀大林教授分別介紹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在響應國家醫學中心建設與學科發展作出的努力與決心、醫院在推動建設國家醫學中心人才招聘方面的相關政策,對青年一代醫生在醫工結合創新領域中發揮力量、貢獻智慧、創造成果提出殷切希望。
王健東教授介紹了膽囊癌、肝內膽管癌和肝門部膽管癌三種疾病的流行病學現狀、診斷方法、手術方式選擇等外科治療策略;浙江大學二附院嚴盛教授介紹了小肝綜合癥的發病機制及研究進展;西安交大一附院劉學民教授、樊林教授、姚英民教授、張谞豐教授分別介紹了磁輔助快速肝移植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磁外科在胃腸道手術中的應用進展、腹腔鏡發展演變歷程—鏡技之路、外科能量輸出設備發展與外科技術創新相關方向的前沿技術;西安交大張寧博士詳細介紹了系統綜述的寫作方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劉穎斌教授結合自身的求學經歷和工作經歷講述了外科中的傳承、創新與發展;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冰熔教授從做人、做事、做學問三個方面向青年醫務工作者傳達了“將強國作為理想,讓探索成為習慣”的理念。
28日舉行結業典禮。精準外科與再生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馬鋒主持。
來自深圳大學本科生鄒天樂、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生劉子怡、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生蔣芊芊、重慶大學博士生馬馳等學生代表分享了參加此次暑期學校的心得。他們表示,暑期學校課程涵蓋多學科多領域,既有前沿知識分享,也有醫學人文的思考。能夠讓醫學生了解工科的技術和運用,讓工科生了解臨床需求,通過這樣換位思考,醫和工相輔相成,使大家深刻意識到外科技術創新離不開理工科前沿技術的支撐。同時,各位老師身體力行教導大家如何去做人、做事、做學問,這也將深深影響他們的求學和工作生涯。
與會嘉賓對年輕的學員給予勉勵。劉冰熔教授對暑期學校活動給予了肯定,鼓勵青年醫務工作者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不僅要敢想,更要踏踏實實地做,還要有家國情懷,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和水祥教授講述自己見證了外科夢工場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強大、從地方到國家的整個歷程,以此勉勵學員不斷努力學習,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仵正教授講到,“醫工交叉外科創新與實踐”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是全國唯一一個外科領域的暑期班,經過十年的努力已具有較大影響力,感謝各位授課老師的精彩報告和各位學員的積極參與,希望學員們在這次學習中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人才培養處王淵副處長對本屆暑期學校活動進行總結。感謝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外科手術學組對本次活動給予的幫助和支持;感謝授課專家帶來精彩的線上講座,特別是來自臨床的各位教授調整手術時間配合授課和主持工作;感謝導師支持學員參加醫工交叉外科創新與實踐暑期學校學習。研究生暑期學校從2012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已經走過十年歷程,始終不忘初心堅定不移推動醫工交叉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學科發展。每年通過設計調查問卷,不斷根據學員反饋進行課程優化。今年選擇線上授課模式,騰訊會議參與人次190,思源直播上線人數2200多人,學員數量有大幅度提升,可見醫工交叉的魅力所在。希望明年的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可以線下舉辦,為學員們提供與專家教授面對面的學習交流機會和實驗操作平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