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強研究生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西安交通大學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完善,形成落實研究生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運行方案。
深入調研,反復打磨
自2021年11月起,研究生院(研工部)積極進行總體規劃,研究國家、省部級、校級政策文件,開展C9高校實施現狀調研、校內現狀與需求調研,形成研究生院(研工部)、團委、人文學院、體育中心、后勤保障部、網信中心等六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同時邀請各職能部門、學院分管領導及學生代表共同參與研討,共組織研究生體美勞育人研討會20余次。盧建軍書記、王樹國校長多次給出指導意見,指明工作方向;鄭慶華常務副校長,柴渭副校長指導部門研討,打磨項目指南。
結合新時代學生全面發展需求和學校研究生教育實際,經過校長辦公會、黨委常委會審議,印發了《西安交通大學關于落實研究生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若干舉措(試行)》(以下簡稱《若干舉措》),工作專班制定了體美勞三份研修指南、研修清單和任務清單,保障2022級研究生新生入學后順利開展各項研修活動。
價值引領,內涵挖掘
《若干舉措》重申研究生體美勞教育的重要意義,通過體美勞環節研修引導研究生正確認識體育與涵養的融合、藝術與科學的統一、勞動與生命的價值,磨煉塑造研究生意志品質,促進研究生人格健全;引導研究生培養良好的體育精神,養成審美意識、提升美學追求和藝術素養,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幫助研究生在過程中養成習慣、體驗精神、陶冶情操、提升素質、培養情懷,從而終生受益。
具體而言,體育研修以“養成鍛煉習慣、提升身體素質、塑造健全人格”為目標;美育研修以“提高審美能力、提升人文素養、追求科學的藝術性、提升人格魅力”為目標,使得研究生能夠主動追求“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勞動教育研修以“熟悉基層勞動、尊重一線勞動人員、養成熱愛勞動品格和高尚的職業素養”為目標。
全面覆蓋,因材施教
自2022級開始,在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中增設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三個培養環節,三個環節均將“通過”作為研究生申請畢業與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確定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基調。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按四個學期設置研修任務,以研究生參與時長或參與次數作為考核主要依據,不追求難度和過關達標,增加研究生的參與感、體驗感。
全面覆蓋立足學校現有條件和資源,積極爭取外部資源,以全過程大數據管理為支撐,實現過程考核科學、精準、高效。全面覆蓋還與研究生的興趣和愛好相結合,充分尊重研究生個性發展,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為不同基礎的研究生設置不同的研修渠道,包括社團、志愿者、自主研修等各種方式在內的研修項目,滿足各類研究生的要求。
導師引領,多方協同
根據研究生教育特點,體美勞教育需要強化導師人才培養第一責任人職責,因此邀請美學造詣深厚的導師,運用溝通、管理、科學中的藝術與美學元素,參與美育課程、講座講授,理論聯系實際、科學聯系美學,現身示范,提升美育效果;強調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創造安全、整潔、專業、職業的科研工作環境,熟悉和遵守實驗室安全行為規范,掌握實驗室安全知識和技能,養成遵守制度、尊重生命的素養。
為保證研究生體美勞教育能得到平穩有效的執行,工作專班制定落實舉措清單五大類45個具體任務,通過細化分解舉措到實施動作、開發體美勞育人管理網上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加強師資建設、強化監督考核、營造宣傳氛圍,形成多主體全員參與、職能部門協同、校院兩級聯動、導師示范引領的良好局面。
氛圍營造,持續推進
今年7月,工作專班在興慶校區面向全體研究生培養二級單位的副院長、副書記召開研究生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若干舉措政策宣講暨工作動員會,進一步引導全校師生對研究生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關注和重視,充分調動學院工作的積極性,形成校院互補、各有特色的體美勞育人格局。
暑期至開學前2022級學生教育這一階段,根據工作安排,各學院(部、中心)將開展院級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政策宣講,持續營造積極向上、誠實守信的研修氛圍。工作專班將持續完善育人平臺信息化建設,組織平臺使用培訓、發布政策講解,確保2022級研究生順利開展體美勞各項環節研修學習,并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斷迭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效率、增加研修項目,繼續完善優化研修環節與過程,提高研究生身心健康水平,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