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水文地質學854》考試大綱
一、試卷結構
1、內容比例
基本概念與原理 約60%
綜合分析及主觀題 約40%
2、題型比例
簡述及辨析題 約55%
圖示綜合分析題及論述題 約45%
二、考試要求
要求掌握地下水科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掌握運用基礎知識分析水文地質問題的方法與思路,掌握讀圖和基本繪圖能力,考試內容及考試要求具體如下(其中要求掌握的為重點內容):
1. 緒論:了解水文地質學研究內容和學科發展歷史、趨勢和前沿;掌握地下水功能。
2. 地球中水的分布與循環:了解地球上的水與量的分布,了解我國的水循環狀況與水量分布特征;掌握水文循環和地質循環的概念及作用。
3. 巖土中的空隙和水:掌握巖土中空隙的三種類型——孔隙、裂隙和溶穴;掌握空隙的大小、多少(空隙率)的表征、影響因素、特征及其差異;掌握結合水、重力水、毛細水的特點;掌握巖土孔隙度、給水度、持水度、容水度、滲透系數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
4. 地下水的賦存:掌握包氣帶與飽水帶劃分,掌握含水層、隔水層與(弱)透水層的概念及其相對性,掌握地下含水系統的概念;了解地下水劃分依據與劃分類型;掌握潛水、承壓水與上層滯水的概念、表示方法、要素及其特征。
5. 地下水運動基本規律:掌握達西定律表達方式及其各項的物理實質;掌握運用達西定律分析水文地質問題;掌握均質各向同性介質中定性流網的繪制方法,了解流網在水文地質問題分析中的應用。
6. 包氣帶水:了解毛細負壓、毛細上升高度和毛細上升速度等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了解包氣帶巖土滲透系數的影響因素。
7. 地下水的化學組分及其演變:掌握地下水中主要氣體成分、七種主要離子成分,了解它們的來源及指示意義;重點掌握水化學成分形成作用及其影響因素;了解水化學成分的表達方式與分類;學會初步分析不同地質環境下地下水的水化學特點及其形成作用。
8. 地下水的補給與排泄:了解地下水補給來源與方式;掌握大氣降水對地下水的補給過程、影響因素及補給量的確定;了解地下水的各種排泄去路;重點掌握泉的出露條件、類型及其意義;了解蒸發與泄流發生條件與影響因素;掌握地下水排泄量的初步估算方法;能夠分析典型條件下的地下水補給與排泄問題。
9. 地下水流系統:了解地下水系統相關概念的形成,掌握地下水含水系統與流動系統的概念、劃分方法及二者的關系;掌握地下水流動系統的特征和劃分意義;掌握地下水流動系統的分析方法。
10. 地下水動態與均衡:掌握地下水動態與均衡的概念、地下水動態的影響因素、水均衡基本原理及水均衡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區域水均衡的研究方法。
11. 不同類型的地下水:掌握不同類型的地下水的賦存、運動、水化學、動態特征及其差異:孔隙水——掌握洪積物、沖積物及黃土中的地下水賦存與分布特點;裂隙水——掌握風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的分布特點和影響因素,掌握斷裂帶的水文地質意義;巖溶水——掌握巖溶發育條件、巖溶水的賦存和運動特征,了解巖溶水系統的演變及巖溶水系統的分析方法。
12. 地下水資源與水資源管理:掌握地下水資源的概念與特征,掌握地下水補給資源和儲存資源的劃分、特征及其供水意義,了解地下水可持續開采量的評價和水資源管理遵循的原則。
13.地下水與生態環境:了解地下水是活躍的生態環境因子,掌握不合理開采水資源(地下水)及人為干擾下引起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過量開采或補充地下水引起的主要環境問題產生的機理與防治措施;掌握地下水水質危害類別、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了解地下水支撐的生態系統。
14.水文地質發展特點和研究方法:了解水文地質調查的常用方法和原理,了解新技術方法在當代水文地質學科中的應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