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研究生處獲悉,2023年仲愷農業工程學院928農業生態學考研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已發布,內容如下
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
學科: 農業碩士 專業: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 滿分:150分
考試科目名稱(代碼):(928)農業生態學
考試內容范圍[參考書目(作者、出版單位、年份、版次)]:
(一)考試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農業生態學的發展基礎
主要知識點:生態學發展的四個階段;農業生態學發展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背景。
第二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
主要知識點:系統及其特性;生態系統及其特點;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特點;生態效益;
第三節 環境生態學產生及發展趨勢
主要知識點:環境、環境生態學的概念;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及發展趨勢。
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環境因子與生態因子
主要知識點:環境因子、生態因子的概念;環境因子、生態因子的類型;環境因子與生態因子的區別。
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關系的基本規律
主要知識點: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最小因子定律、耐受定律;生態型與生活型定義。
第三節 生態因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主要知識點:光、溫度、水、土壤、風的生態作用于生物適應;有效極溫法則。
第三章 農業的基本生態關系
第一節 個體生態學關系
主要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制約;生物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生物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種群
主要知識點:種群的概念;種群的基本特征;集群及集群的生態學意義;種群結構;種群動態;種群間的相互作用;次生代謝物質在種間關系中的作用;種群的生活史對策;種群調節。
第三節 群落
主要知識點: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群落的組成;群落的結構、群落演替和協同進化。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主要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生態系統的能流、物流;物質循環的概念及基本類型;生態系統的平衡及自我調節;生物圈主要生態系統。
第四章 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
第一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物種結構
主要知識點:物種結構的含義、農林牧副漁及大農業的組分結構。
第二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水平結構
主要知識點:景觀多樣性與農業生態系統的水平結構;自然條件與農業區位引起的水平結構。
第三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垂直結構
主要知識點:地形變化與垂直結構;農林立體模式;農田立體模式;水體立體模式;畜禽養殖業立體模式。
第四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主要知識點:食物鏈的加環與解鏈;食物鏈的結構類型。
第五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時間結構
主要知識點:作物的套作、輪作、輪養。
第五章 農業生態系統的能流
第一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輔助能
主要知識點:輔助能的概念、分類及其作用;不同類型生態系統輔助能的特點與能量效率;輔助能的合理使用與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
第二節 初級生產中的能流
主要知識點:初級生產的能量平衡關系;初級生產的能量效率與生產力比較;地球主要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初級生產力的制約和改善。
第三節 次級生產的能流
主要知識點:次級生產的能流路徑與能量平衡;次級生產的地位和作用、次級生產的轉化效率;農業次級生產的影響因子及其提高的途徑。
第六章 農業生態系統的物流
第一節 水循環
主要知識點:水循環過程;水循環的生態學意義;人類對水循環影響和水資源的危機;節水措施。
第二節 碳循環
主要知識點:碳循環及其主要特點;人類對碳循環的影響與溫室效應。
第三節 氮循環
主要知識點:氮循環及其主要特點;氮循環的基本生物化學過程;人類對氮循環的影響及氮污染;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措施。
第四節 磷的循環
主要知識點:磷流動的特點;人類對磷循環的影響及磷污染;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措施。
第五節 硫循環
主要知識點:硫循環及其主要特點;與硫循環有關的環境問題;海洋二甲基硫的產生及其作用
第六節 污染物的流動和累積
主要知識點: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及生態效應;農藥的遷移及轉化;重金屬元素循環;污染物在食物鏈上的濃縮作用;農業生產的內源污染與外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的生態治理;生態工程。
第七章 農業生態系統的信息流和資金流
第一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信息流
主要知識點:環境與動植物、植物之間、植物與動物之間、動物之間的信息聯系;農業生態系統人工信息流;人工信息流與自然信息流的比較。
第二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資金流
主要知識點:資金流的基本構成;資金流與能物流的關系。
第三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特點
主要知識點:農業系統調控的基本特點;自然調控、人工調控與社會間接調控。
第八章 農業資源與區域環境
第一節 農業資源
主要知識點:農業資源的概念與分類;不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和增殖。
第二節 我國農業氣候資源的區域特點好資源問題
主要知識點:降水的區域特點;溫度帶與耕作制度;我國的農業氣候區劃。
第九章 農業發展的生態軌跡
第一節 農業發展的階段
主要知識點:農業發展的各個階段的特點
第二節 世界各國對未來農業的探索
主要知識點:自然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含義及其實踐
第三節 我國的傳統農業
主要知識點:傳統農業的精華及其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啟示。
第四節 我國的生態農業
主要知識點:我國生態農業的概念、發展階段、建設層次、關鍵措施。
第十章 生態農業模式與技術體系
第一節 生態農業的模式與技術體系
主要知識點:緩解干旱、鹽堿、水土流失的模式與技術體系;農田內的循環模式;種養之間的循環模式;農業與企業間的循環模式;減少對化肥好農藥依賴的模式與技術體系;控制有害生物的生態農業模式。
第二節 各地典型的生態農業模式
主要知識點: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等地的生態農業的主要模式。
第十一章 支撐生態農業發展的政策法規
第一節 引導生態農業發展的相關經濟政策
主要知識點:生態環境效益的經濟外部性問題;經濟外部性的資金內部化措施。
第二節 生態法律體系
主要知識點:生態法的概念、基本原則和制度;生態法的法律關系與法律責任;我國與國際的生態法律體系。
第三節 生態農業相關的標準體系
主要知識點:有機農業與有機食品標準;綠色食品標準;無公害食品標準;生態村、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標準。
(二)參考書目
《農業生態學》,駱世明,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第二版;
《環境生態學》,胡榮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第二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