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部署要求,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持續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美育工作,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強化政策制度保障,凝聚工作合力。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校領導任組長的美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校17個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推進規劃、協調、指導、監督等相關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出臺《新時代美育工作實施細則》《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美育四個一建設計劃》等文件,建立健全美育工作政策體系;優化經典賞析、美育課程、學生藝術團學分管理等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構建完善美育政策體系。加強資源整合,深化與地方政府、高校以及相關企業的全方位合作,推動實現美育工作“校地互動、校際聯合、校企聯手”。
強化分層分類設計,豐富課程資源。面向新生開設經典賞析核心通識必修課,通過閱讀經典、小班研討等形式,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加強“藝術導論、音樂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美術鑒賞、電影鑒賞”等6門美育核心通識課程建設,打造N門“藝術史論、藝術賞析、藝術實踐、文化傳承”美育素質選修課,探索建設一批藝術科技融合課程。構建形成美育教學“1+6+N+1”分層課程體系,累計建設120余門進階式課程,努力確保美育課程全覆蓋。
強化課內課外銜接,深化美育實踐。打造美育教學平臺,推動建設專用教室、訓練室、表演廳、實驗藝術館、數字體驗中心等,開展“一院一團一節”美育計劃,促進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有機統一。搭建實踐活動平臺,持續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校園主題演出等特色項目,組建23個學生藝術團隊,打造“成電講壇”“成電舞臺”“成電故事”“成電相冊”等美育品牌;編創校史劇《又見青春》,推動美育知識與實踐有機銜接。拓展創作研究平臺,加強“川江號子”“博巴森根”“川劇”等傳承研究基地建設,打造“歌、舞、劇”三位一體非遺傳承模式,深入開展傳統文化呈現、表達、傳承、創新等美育課題研究,持續豐富育人資源,不斷提升美育工作專業能力與水平。
強化專業交叉融合,改革培養模式。探索“電子信息+藝術”專業融合培養模式,推動工科基礎課程與藝術輔修專業相結合、深造科目與綜合項目相關聯,促進工程專業教育與美育融合融通。探索“電子信息+文化遺產”文化融合培養模式,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大力支持“川劇名家工作室”建設,推出《小蘿卜頭》《高原的彩虹》《爾瑪謠》等原創作品,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新工科+新藝術”產教融合培養模式,與企業聯合開發課程項目,與藝術類高校共建教學創作基地,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多方協同發力,營造良好氛圍。堅持“專兼結合、特色鮮明”工作思路,通過設置教學關鍵崗位、開發海外藝術訪學項目等方式加強美育師資隊伍建設,開展學歷提升、業務培訓、素質拓展等項目,推動成立一批美育名師工作室。依托學工隊伍打造美育實踐團隊,指導各學院成立美育專項工作組,統籌院級美育工作室、合唱團、特色品牌建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美育計劃,讓愛美創美成為每一位學生成長的必修課。整合高水平藝術團、學生藝術類社團、學院興趣小組等學生力量,實行學生藝術團“專任輔導員、藝術指導”雙導師制,打造一支充滿活力的學生美育骨干隊伍。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將美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帶動青年學子在文化浸潤中提升審美素養、陶冶高尚情操、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