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社會工作碩士專業介紹
社會工作碩士專業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秉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專業價值觀及性別平等意識,熱愛婦女事業,掌握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能夠從性別視角進行政策研究與分析,具備一定的社會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強的社會服務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勝任各層級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婦聯組織、基層社區、調查咨詢及評估機構的政策制定、社會服務、權益保護與組織管理的應用型高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該專業下設婦女服務、婦女發展、女性與傳播、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四個研究方向,培養師資分別來自社會工作學院、婦女發展學院、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管理學院。
方向一:婦女服務
方向特色
婦女服務方向緊扣新時代婦聯工作和婦女工作需要,旨在培養遵守專業倫理守則、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身心健康,掌握與婦女服務相關的理論和方法,熟知我國與婦女服務相關的政策,了解婦女服務的熱點問題,具備直接服務于婦女面臨的就業、貧困、健康、權益保護等所需的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的研究生。
婦女服務方向注重與行業機構深度合作,突出研究型學習和服務中學習的設計,在指導學生研究課題和服務項目的過程中,將混合式多元課堂、案例教學和實踐基地教學等手段緊密結合,鍛煉學生開展基礎研究和實際服務的能力。
婦女服務方向研究生導師由社會工作學院教師擔任,社會工作學院設有社會工作專業和社會學專業。其中,社會工作專業成立于1993年,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社會工作專業之一,2013年招收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社會學專業2008年招收本科生。社會工作學院擁有全國一流的社會工作實驗室,可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其學習條件、教學資源等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社會工作專業先后獲得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專業教師先后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教育部課程思政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北京市精品課程、北京市優質課程、北京市優質教材等,三位教師獲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一位教師獲北京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兩位教師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婦女服務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全人視角,強調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協調發展,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性別意識,實踐能力突出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畢業生受到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和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社會工作學院與全國婦聯、國務院婦兒工委、北京市婦聯、深圳市婦聯、海南省婦聯、赤峰市婦聯等保持長期密切合作關系,承擔了多項有關婦女工作及政策的重大研究,在婦女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學術實力。近年來,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主辦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論壇會議,研究成果豐碩,與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港澳臺地區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與國際社會工作教育聯盟、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等機構保持長期密切工作聯系。
師資隊伍
婦女服務方向現有校內導師13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高級職稱占比47%。校內導師分別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德國奧爾登堡大學等境內外知名學府及研究機構。目前校外導師11人,皆為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校外導師全部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高級社工師1人,中級社工師9人。
就業領域
學生畢業后可在全國及各省市婦聯及其下設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基層社區、調查咨詢及評估機構等從事政策制定,社會組織服務與管理,項目策劃、執行與評估,社會調查研究等工作。
方向二:婦女發展
方向特色
婦女發展方向緊扣新發展理念,為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兼具國際視野、國情意識和社會性別意識,遵守專業倫理守則,掌握婦女發展和婦女服務相關理論和方法,了解國內國際社會與婦女發展和婦女服務有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具備從社會性別視角,圍繞婦女發展、婦女服務、家庭建設開展基礎研究,從事政策咨詢、婦女組織管理、婦女社會服務等實踐工作的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
婦女發展學院是中華女子學院以婦女與性別研究與教學為主責主業的特色學院,下設女性學專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研究院、全球婦女發展研究院,擁有較為強大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17人。社會工作婦女發展領域研究生培養工作主要由婦女發展學院教師承擔。女性學專業自200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女性學本科專業;2009年獲批北京市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由教育部批準一本批次招生;2017年招收社會工作婦女發展領域研究生;2019年獲批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2021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設有一個實體研究中心(中國婦女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包括性別平等教育研究與推廣中心在內的六個非實體研究中心。婦女發展學院與國務院婦兒工委、全國婦聯、北京市婦聯等保持長期密切合作關系,承擔了多項與婦女發展有關的理論研究、政策研究,在婦女理論研究、性別與公共政策、性別平等教育以及女性學學科建設、家庭學科建設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學術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婦女發展學院教師圍繞家庭暴力等議題提出的人大提案以及政策建議,參與《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專家意見稿)起草工作,參與北京市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十二五、十三五評估等,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立項,研究成果豐碩;主辦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以及港澳臺地區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
師資隊伍
婦女發展領域指導教師由校內優秀專業導師及校外資深行業專家構成。校內專業導師共11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其中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比64%,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82%,校內導師學科背景多元,具有哲學、社會學、歷史學、傳播學、人類學、經濟學、人口學的學術訓練背景。校外導師共7人,全部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并且是所在行業中具有社會影響的專業人員或機構負責人。
就業領域
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領域包含機關、企事業單位、民政、婦聯、慈善機構、社會團體機構、社區服務機構、專業社工機構等,可從事與婦女發展、婦女服務、家庭建設等有關的社工服務、項目管理、政策評估、教學科研等工作。
方向三:女性與傳播
方向特色
女性與傳播方向屬社會性別研究和社會傳播學交叉學科領域,該方向以我校社會工作學院和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為依托,在我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支持下培養研究生。該方向針對社會性別與傳播領域的不同研究主題,結合中國國情,培養具有性別意識和現實關懷,致力于推動社會傳播中的性別平等文化和理念,具備全球婦女傳播領域所需的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的跨學科人才。
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立足國家和婦女發展,以文學、藝術學為主體,以新聞傳播學、設計學、戲劇影視學為發展方向,突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別文化,實踐能力突出的跨學科應用型專業人才。文化傳播與藝術學院包括多個本科專業,如服裝與服飾設計、播音與主持藝術、視覺傳達、網絡與新媒體等,從200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已累計培養千余名本科畢業生。學院擁有智慧教室、專業演播室、專業錄音間等各種實驗室和校外實踐平臺,可開展科研與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條件、教學資源優厚。擁有兩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雙語精品課、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優質課程、北京市優質教材等。
師資隊伍
女性與傳播研究方向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團隊中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教指委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1人,高級職稱以上教師人數為13人,占比38.2%,博士15人,均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知名學府。
就業領域
具有跨學科優勢的學生畢業后可在與婦女服務、傳播相關的工作領域,如全國及各省市婦聯及其下設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社區等從事項目設計、服務、管理與研究、文化建設與傳播等工作。
方向四: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
方向特色
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方向以我校社會工作學院和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依托,圍繞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這一核心目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性別平等意識,深刻理解并掌握領導科學和社會組織管理的理論和方法,能夠基于國家宏觀社會政策,研究、分析、策劃、運作社會服務項目,具備動員、組織和推動婦女參與社會發展的領導能力的研究生。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12年獲批北京市專業特色建設點,2021年獲批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先后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北京市精品教材、北京市優質課程、北京市優秀教學管理人員等榮譽稱號。
該專業一貫注重學生女性領導力素質培養,整體構建起由內而外逐步提升的領導力發展四個層次框架。有模擬仿真綜合運營實驗室,重視基于實踐系統掌握現代組織管理理論和方法、掌握調查研究分析的技術和方法,并能夠運用所學理論、技術和方法解決實踐問題。畢業生廣受企事業等用人單位的好評。團隊承擔了科技部、全國婦聯、北京市教委多項有關女性人才成長、發展及政策的研究課題,在女性領導力、女性職業生涯規劃、女性創業、女性人才成長規律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師資隊伍
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方向現有校內導師12人,75%擁有博士學位,58%的教師有到國外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訪學研修經歷,高級職稱占比42%。校內導師分別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境內知名學府及研究機構。
就業領域
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領域包含機關、企事業單位、婦聯、社會團體機構、社區服務機構等,從事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社會服務項目策劃與管理、咨詢服務、政策分析與研究等工作。
二、法律碩士專業介紹
法律碩士專業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鑄魂育人,堅持“厚基礎、突特色、重應用”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整合法學與其他學科的研究力量,力求培養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倫理和社會性別平等理念、掌握扎實法學專業知識和法律技能、能夠服務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尤其是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和家事法領域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法治人才。
法律碩士專業緊密結合我國婦女兒童維權和家庭建設需要,以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和未來職業發展能力為導向制定學科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培養方案。法律碩士專業注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專業學位與法律職業資格緊密銜接。開設多門實務課程,建有模擬法庭等法律實踐平臺,注重產學研協同、校政企合作機制創新。法學院與國務院婦兒工委、全國婦聯和地方婦聯、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聘請相關人員擔任兼職教授和實務導師,指導和參與研究生培養工作。
方向特色
法律碩士專業開設婦女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家事法三個方向,培養單位為法學院。
“婦女法”方向主要研究性別與法律理論、婦女權益保障基本理論、婦女權益保障實務等。該方向為婦女權益保障相關立法提供持續智力支持,力求打造國家婦女法領域重要研究基地。通過特色課程體系,與婦聯系統、司法系統等合作,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增強學生社會性別平等意識,提高婦女維權實務水平,培養高水平的法治人才。
“未成年人保護法”方向主要研究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理論以及具體保護機制建設。該方向從國家和社會對未成年人的發展要求出發,從法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研究新時期該領域突出問題,培養學生樹立兒童利益最大化的維權意識,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家事法”方向主要研究婚姻家庭繼承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家庭財富管理法律實務、家庭危機干預與糾紛解決機制等。該方向基于國家社會治理、家庭財富管理和涉外婚姻家庭法律服務需要,通過法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復合,培養高水平家事法治人才。
師資隊伍
法律碩士專業擁有一支政治素質高、師德好、學歷高、專業能力強的師資隊伍。現有任課教師22人,均畢業于國內一流的法學院,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博士學位達到90%以上。擔任研究生導師12人,兼職律師和擔任人民法院陪審員的教師14人。教師中有國家督學1名,教育部法學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北京市教學名師2名。還有多名教師擔任國家和地方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專家。學科和專業帶頭人李明舜教授,為北京市教學名師,第十屆國家督學、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婦聯家庭建設專家智庫成員,國家和地方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專家以及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等欄目特邀嘉賓。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作為專家參與婦女權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家庭教育促進法等立法工作。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婦女研究會第二屆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反家暴杰出貢獻獎等稱號。
法律碩士專業教師在婦女法、婚姻家庭法領域研究位于全國前列,出版《婦女法學》、《婚姻家庭繼承法學》、《社會性別與法律》、《公權力干預家庭暴力的適度性研究》等著作,近五年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三十余項,深入參與《反家庭暴力法》制定和《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編纂、編撰《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專家建議稿和《家庭教育促進法》專家建議稿等。連續舉辦七屆中法反家庭暴力學術論壇,多次參加中歐人文交流機制和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會議,法學院已經成為中國婦女發展與權益保障、家事法等領域的主要研究基地和專家智庫。
法學院下設中華女子學院婦女兒童法律服務中心,在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方面的社會服務成效突出,師生積極從事婦女兒童法治宣傳、法律援助等活動。法學院榮獲全國婦聯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咨詢顧問、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等稱號。有3名教師榮獲全國維護婦女權益先進個人。
就業領域
就業前景廣闊,畢業生不僅可以在司法機關、律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單位從事法律職業及相關工作,也可以就職于與婦女兒童和家庭建設相關的法律實務部門,以及與婦女兒童相關的國際組織,甚至繼續在國內外高校或研究機構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三、教育碩士專業介紹
教育碩士專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中華女子學院“崇德、至愛、博學、尚美”的育人理念,培養有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扎實理論基礎、較強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與研究能力,能夠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領域發揮骨干作用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教育碩士專業開設學前教育方向,培養單位為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該學院擁有學前教育和應用心理學兩個本科專業,下設家庭建設研究院、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兒童保護研究中心、中華女子學院附屬實驗幼兒園。全國婦聯家庭建設研究中心和家庭建設專家智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幼兒園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處設在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成熟,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全實踐模式為辦學特色,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北京市特色專業、北京市特色優勢專業和北京市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為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應用型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機構之一,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該專業始建于1985年,2001年起招收本科生,2008年與東北師大聯合培養學前教育碩士,2015年招收社會工作(兒童保護與家庭教育服務領域)專業碩士,2019年榮獲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項目,2021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學校正式獲批成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專業特色
發揮婦聯優勢,形成幼兒園教師教育、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功能三位一體,突出社會服務和女性影響力的辦學定位;創建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為依托,本碩銜接的學前教育專業碩士人才培養體系;打造由教育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等多學科相交叉融合,突出幼兒園課程與游戲及家庭教育指導的特色課程;建立“產-教-研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師資隊伍
本專業教師團隊實力雄厚,現有專任教師32名,博士學位占比66%,高級職稱占比44%,擁有教育部教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校優秀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育人團隊”、首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省部級教學團隊“婦女干部能力提升教學團隊”成員,形成了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教師科研成果豐富,圍繞幼兒園課程與游戲、兒童發展、親子關系、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等開展大量科研與社會服務,是全國婦聯的家庭教育智庫。本專業教師近五年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北京市教育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福特基金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共14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及教材共20余部。
就業領域
本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可從事幼兒園教師、幼教從業人員或在學前教育相關領域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