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一年一度的春季人才市場招聘又將啟動。滬上各高校去年畢業生就業狀況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2013屆畢業生,還是2014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與簽約率均與往年持平。可是,大學生就業市場平穩的同時,卻出現了一個新現象:研究生就業難,甚至超過了本科生,傳統的“學歷高工作好”觀念正在動搖。
本科生受青睞
不久前,在上海東北片高校的一場招聘會上,現場爆滿,用人攤位前排起了長隊。記者上前一打聽,排在前幾位的全是名校的研究生。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生小顧感慨:原以為自己拿了個碩士,找工作一定具備優勢,可現在環顧四周,幾乎個個是博士、碩士,早就淹沒在高學歷的求職者中。她告訴記者,“其實我們并不比本科生占優勢。本科生起薪3000元/月,我們的預期一般起薪在5000元/月以上,單位一樣用人,最后還是會選擇本科生。”
松江大學園區的一次招聘會上,記者遇到華東政法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小胡。他說,自去年9月起,就開始跑宣講會、招聘會,投了幾十份簡歷,工作至今還沒落實,“現在研究生太多了,以前的優越感蕩然無存。現在單位更看重的個人能力,而不是只看學歷了。”小胡告訴記者,由于研究生人數眾多,很多熱門的企事業單位并不關心求職者研究生學歷的學校、成績,很多招聘人員反而會問,“你的本科是哪兒畢業的”,這樣一來,又讓一些從二流大學通過考研升入名校的研究生面臨尷尬。小胡同學有個總結:研究生與本科生的競爭激烈,如果心態過高,就很難找工作。
招聘會上,許多企業明確表示,在新入職員工工資待遇方面,研究生基本工資會相對高于本科生。但總體講,本科、碩士、博士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待遇差異并不大,而日后提升主要依據實際工作能力和具體工作業績,招聘單位注重的是員工的技術操作能力而不單單是學歷高低。這與前些年,博士、碩士拿著文憑可獨行天下的局面已經全然不同。
從2014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降溫,亦不難發現研究生的就業壓力現狀。去年底,教育部首次取消報考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0歲”的年齡限制,但報考人數并沒有明顯增加,北京、湖北、黑龍江、遼寧、河北、青海等地均出現了近年來報名人數的首次下降。人力資源機構麥可思與騰訊教育頻道合作的2013屆畢業生流向調查顯示,從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調查的2013屆碩士畢業生簽約率為26%,低于本科畢業生(35%)和高職高專畢業生(32%)的比例。
高學歷已“貶值”
研究生緣何就業難?教育專家熊丙奇指出,1994年,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僅4.7萬多人,如今已超過每年60萬人,20年間,研究生擴招瘋漲了11倍,甚至超過了本科生,而如此擴招的背后,一方面,學術型碩士教育沒有提高學生的學術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由于缺乏專業人才,專業碩士培養仍處在零起步的狀態。研究生就業勢必遭遇“高學歷泛濫”困境,因為,所謂的高學歷其實是“貶值”的學歷。
熊丙奇說,2008年金融危機時,許多高校為了增加本科生的就業率,紛紛提高了研究生招生規模。久而久之,不少本科生也開始用上這一招,因就業難而選擇考研,把考研作為就業“避風港”,延緩兩到三年就業。其實,眼下的研究生就業難,正是考研熱帶來的就業壓力釋放;而高校在培養研究生過程中,由于缺少相關的職業教育,所以,許多研究生畢業時除了手拿一張文憑,并沒有提升自己的求職能力,相反,還因為自己多接受了幾年教育,就業預期比本科生高。凡此種種,最終增加了研究生的就業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各地還頻發研究生考試舞弊事件。不少單位在招聘研究生時,顯得更為謹慎。
調整求職心態
相比985、211高校,一些二本院校的研究生就業壓力更大。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就業中心負責人徐陽認為,從用人單位的結構分析,如今中小企業是主要的就業崗位提供者,但對研究生的吸引力不大,許多研究生仍片面地認為,“苦讀多年,一定要當公務員、進大公司”,而這個觀念,正是影響研究生就業的主要原因。
徐陽說,想要轉變碩士生“產能過剩”的現狀,要從高校、個人和市場三方面入手。高校應轉變研究生培養觀念,以“社會可用的高水平人才”為培養標準,研究生教育不再只是學理論;而碩士生在加強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求職心態;市場則要為高水平專業人才提供更多崗位,而不再僅僅是“學歷需求”。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