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傳媒業的強勁發展,帶動了新聞傳播類專業考研的持續火爆,競爭相當激烈。近年來全國有近百所院校招收新聞傳播類專業研究生幾千名,包括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傳媒經濟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等7大專業,是新聞傳播類專業招生最多的一年,而報考人數也相應增加,競爭依然激烈。因此,輔導名師建議,勇于奔赴新聞傳播類考研戰場的考生,對專業和院校的選擇一定要慎重。
揭開迷霧:新聞傳播之比較
新聞傳播學分新聞學和傳播學兩大類,各類又細分多個研究方向。由于新聞學和傳播學相關性強,各高校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劃分出來的研究方向多有重合和交叉。報考者往往被五花八門的研究方向弄得暈頭轉向,在搞不清專業及研究方向的情況下盲目報考,或錯失良機,或后悔莫及。因此,報考者必須對新聞學和傳播學有基本的了解。
新聞學研究的是新聞信息的傳播活動,在我國起步較早,研究也相對成熟。而傳播學研究的則是人類社會的一切傳播活動,20世紀80年代初才在我國興起。新聞學研究側重于新聞的采、寫、編、評等業務實踐層面,具體到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的新聞采制和運作。而傳播學注重理論研究,范圍更廣,與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經濟學、文化研究等緊密結合,包括了新聞學的研究。
新聞學和傳播學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諸多地方是相通的,因此,在職業選擇時分歧不大。一般來說,新聞學的實踐性較強,傳播學要求理論功底較強、知識結構全面合理。考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現有的知識儲備,具體選擇報考方向。
誰主沉浮:熱門方向之剖析
目前,新聞學和傳播學在專業方向設置時界限不清,出現不同院校將同一方向劃分為不同專業的情況,如有些院校將廣播電視方向劃歸新聞學專業,有些院校則劃歸傳播學專業,有的干脆直接獨立出來。那么就新聞學與新聞傳播碩士先做以簡單說明。
運籌帷幄:報考之錦囊
錦囊一:看專業。報考前,考生應對院校相關專業的研究實力、師資力量、專業排名等“硬”指標有清楚的了解,然后根據自身實際水平,正確定位。切忌盲目追求“名校”,許多名牌高校新聞傳播專業的實力可能僅僅一般,而一些一般高校的專業實力卻相對不錯,如上海大學、廣西大學等。
錦囊二:看地域。主要關注高校所在地的發達開放程度和學術研究氛圍。其中,北京、上?胺Q一流,其次是中部的武漢、長沙等,西部省市則相對閉塞。因此,對于能力一般的考生來說,報考發達省市的一般高校是不錯的選擇。地域優勢帶來的是資源和機遇的優勢共享,將彌補學校專業實力的不足。
錦囊三:看錄比。作為招生和報考人數最多的新聞傳播專業院校,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人數逐年增長,2006年招收696人,2007年招收764人,2008年計劃招收778人。但伴隨擴招而來的是更激烈的競爭,因此,并非招生越多的院校,考取的幾率就越大,有時候競爭可能更為激烈。所以,看近年的錄取比例才能作出科學的判斷。
錦囊四:看人脈?佳谐晒κ嵌嘀匾蛩刈饔玫慕Y果。“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尤其是人脈因素不可小視。信息的收集、考試經驗的傳授等都需要“知情人士”的幫助,導師也屬于人脈資源之一,能左右將來的學術方向趨勢。
錦囊五:看錢袋。如今,各種考研輔導班漫天飛,但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元的培訓費并不能擋住考研大軍。考研期間,保守估計,一個考生購買各種書籍、繳納考試費用、上考前輔導班、差旅食宿等將達數千元。而考上了,考生還可能需要每年近萬元的學費。因此,考與不考?考發達地區的高校還是中西部地區的高校?還得問問自己的“錢袋”。
三思后行:風險之評估
風險一:報考過熱,考試難度大。評點:近年來,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報考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此外,新聞傳播類專業考研上線分數普遍偏高,多年來一直在340分~350分之間。其中,兩門公共基礎課(英語和政治)一般要求在55分~65分之間。這些數據表明其競爭激烈程度非同一般。
風險二:供大于求,就業壓力大。評點:新聞傳播學研究生良好就業和豐厚薪金的誘人前景,主要是針對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而言的。而對于大多數“中不溜秋”的普通學生來說,缺乏實踐經驗、普通媒體人才的飽和,將使身處“夾層”又無特殊專長的碩士生面臨就業市場的寒冬。
風險三:教育成本高,短期難收回。評點:國內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學制為2~3年,其學費依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為7000~12000元/學年。由于文科專業的自身特點,注定了其公費比例無法與理工科專業相比,加上許多高校已取消公費而實行全面收費,勢必會進一步增加考生的教育資本投資和風險。學生畢業后,短期內很難收回教育成本。
風險四:資源有限,質量滑坡。評點:由于新聞傳播類專業的持續走俏,全國新聞傳播學碩士點多達62個。但許多高校由于教學資源、師資力量沒有跟上擴招的步伐,而出現了1個導師帶二三十個碩士研究生的現象,很難保證畢業生的培養質量,使得一些碩士畢業生空有一紙文憑在手,卻無實際能力和較高水平,影響了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的整體質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