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扶貧工作、“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部署要求,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積極服務閩寧協作大局,在組織領導、科技賦能、教育幫扶等方面聚力用勁,持續做好定點幫扶工作,助力寧夏隆德縣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支持保障。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調整定點幫扶與促進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黨委書記擔任組長,下設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消費幫扶、理論研究、媒體宣傳8個專項工作小組,壓緊壓實責任,推進各項幫扶工作落細落實。將定點幫扶工作納入學校“十四五”規劃并作為年度重點工作,定期召開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以及專題會、調度會等研究部署。建立常態化互訪交流機制,深入對接幫扶工作需求,近兩年組織26批學校領導、專家團隊、師生代表赴隆德縣開展實地調研;接待4批隆德縣基層干部、企業家代表團來校交流。2022年,與隆德縣簽署新一輪定點幫扶框架協議,涵蓋11個方面36項具體工作。學校設立鄉村振興辦公室并配備專門編制,在隆德縣建立“鄉村振興工作站”,協力織密定點幫扶“保障網”。
聚焦科技賦能,服務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隆德縣廈門大學康業扶貧產業園建設,成立“廈門大學—寧夏大學—隆德縣人民政府農業科技研發示范基地”、質量安全控制實驗室,累計投入600余萬元用于新購置儀器設備,定期派駐專家團隊、技術人員,圍繞馬鈴薯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園區開發馬鈴薯產品30余種。實施“南強大樹”鄉村創新試驗項目,探索構建“肉牛養殖+胡蘿卜種植”生態互補產業鏈,研制促進飼料增效的微生物制劑,投入近200萬元建成生產線,有效提升肉牛青貯飼料利用率。學校自主育種高產胡蘿卜品種,在隆德縣建立4個示范點進行推廣種植,實現畝產1.3萬余斤,每畝增收4000余元。與隆德縣人民政府以及相關企業共建食品藥品檢測中心,成立“廈門大學與隆德縣共建檢測實驗室專家委員會”,捐贈價值300余萬元的實驗儀器。簽訂《開展中藥材產業科技幫扶合作發展協議》,與隆德縣科技局、隆德職業學校共建中草藥種養科研實踐示范田,組織師生實踐隊開展科學調研并提供技術指導,持續加強當地中草藥專班隊伍建設,助力隆德縣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
突出教育幫扶,夯實人才支撐。接續選派優秀研究生赴隆德支教,打造“南強名師云課堂”“嘉庚號海洋云講堂”等特色平臺,開展“七彩假期”等第二課堂品牌活動,推出“送教下鄉”“山海情·兩地書”等系列愛心公益活動,助力隆德學子全面發展。與隆德縣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積極服務“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與隆德縣高級中學簽訂縣中托管幫扶協議,圍繞教師跟崗、聯合教研、研學實踐等方面,開展教育幫扶工作,促進縣中辦學水平整體提升。開展“鄉村振興大講堂”“山盟海誓·鄉村振興”等系列講座,為當地干部講授鄉村振興專題黨課。舉辦中小學信息化教育教學、企業管理研修等專題培訓班,推動教授專家到鄉村地頭進行農技示教、現場教學等,兩年來組織培訓基層干部2400余名、鄉村振興帶頭人和技術人員2800余名。
堅持多維發力,提升幫扶成效。積極開展健康幫扶,持續推進校地醫院5G網絡遠程聯合會診,組織附屬醫院“組團式”援寧醫療隊赴隆德縣開展教學查房、手術示教、學術講座等,組織醫學院實踐隊深入鄉村開展義診,投入資金為鄉村醫生配備相關醫療設備,并組織現場培訓。積極推動消費幫扶,建設“精準幫扶特色產品直營中心”,在學校食堂開設“寧夏隆德精準幫扶特色食品”窗口,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幫助設計、宣傳推廣隆德農產品;統籌校內采購安排,兩年來采購隆德等脫貧地區農產品1200余萬元,幫助銷售2000余萬元。積極推進生態幫扶,募集投入專門資金用于改善村民人居環境,引進光伏供電項目、推動農村改水改廁,組織環境與生態學院專家團隊深度參與隆德渝河流域治理,研制微生物制劑有效抑制肉牛糞便氣味和污染物排放,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優化。積極開展文化幫扶,成立促進隆德縣鄉村振興文化藝術實踐基地,推廣特色文化作品,展銷非遺文化產品,助力隆德縣創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良好環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