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人才培養服務高質量發展,是濟南大學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全校上下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致廣大而盡精微,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傾情服務師生,履行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奮力書寫新時代學校人才培養新篇章。
近年來,濟南大學以培根鑄魂為引領,大力推進教育教學理念創新,堅持以本為本,辦一流本科教育,做大做優研究生教育,著重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努力讓每一位濟大學子成長成才、閃光出彩。學校通過優化思政育人工作格局、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研究生全鏈條培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等具體舉措,全面實施高質量人才培養工程。
優化思政育人工作格局。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系統化構建思政工作質量體系,持續推進“三進“工作。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加快課程思政提檔升級,打造高素質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堅持“五育并舉”,系統推進學生評價體系改革,構建“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共同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鞏固本科教學中心地位,加大教學投入,改革教學管理和評價,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考核,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的作用。優化招生專業目錄和計劃分配,吸引更多優秀學生,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奠定優質的生源基礎。推進學分制改革,建設多課堂協同育人體系,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內生動力。建強拔尖創新人才、復合應用型人才創新實驗班,積極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爭創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健全專業優化調整機制,壓縮專業規模,加快傳統專業升級改造,布局建設新興專業,打造一批高質量新工科、新文科專業。持續鞏固師范特色,打破學科壁壘,深化師范生培養模式改革,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師范教育品牌。強力推進專業認證,高標準推動國家和省一流專業建設,提升專業內涵建設水平。大力推進各類教改實驗計劃,鼓勵教師將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和教學,加快推進國家一流課程建設,打造一批特色“金課”,產出更多國家級教學成果和國家級優秀教材。扎實開展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做實教學督導等工作,健全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
推進研究生全鏈條培養。嚴把入口關,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生源質量。優化培養類型結構,強化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加大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力度,探索實施本碩博連讀人才培養模式,擴大研究生規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加強過程化管理和考核,健全科教融合與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建強建優聯合培養基地,提高研究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貢獻度。嚴把學位論文質量關,強化外部質量監督,有效提升研究生“出口”質量。優化導師選聘管理,確保導師規模達到1200人。
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推動第一、第二課堂深度協同,在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訓練等關鍵領域持續發力,鼓勵支持學生進實驗室、進團隊、進課題,打通創新創業全渠道,以研促教、交叉培養,讓好苗子成長為行業精英和國家棟梁。優化科創競賽體系,提升學生參與率和覆蓋面,持續產出高水平科創競賽成果。推進“跨學科創新知識空間”建設落地,力爭建成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孵化更多更優創業實體,促進雙創成果轉化。
近年來,濟南大學立足根本點,人才培養取得顯著成績。學校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獲評首批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0個、國家一流本科課程7門;停撤本科專業20個,新增新興專業10個,通過工程教育和師范類認證專業10個。凸顯“工科優勢、師范特色”的專業定位,聚焦“卓越工程師、卓越教師”的培養目標,培養畢業本科生、研究生、國際學生58817名。獲得面向臺港澳招生資格,新增公費師范生等招生類型,生源質量不斷提高。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改革,探索科教聯合培養等新模式,在校研究生數量實現翻倍,獲批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取得社區學院等辦學資質,繼續教育規模質量穩居省屬高校前列。“學在濟大”“創在濟大”氛圍日益濃厚,本科生繼續深造率穩定在32%左右,研究生發表高水平論文3780篇、獲批授權專利558項,學生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挑戰杯”國賽特等獎等國家級獎勵1947項。
濟南大學用人才鏈對接創新鏈、學科鏈對接產業鏈、知識鏈對接服務鏈,大力提高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實際行動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努力建設創新性、開放式、有特色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為服務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濟大貢獻。(劉珂珂)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