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信息學院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服務并引領光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流應用科學家和卓越工程師”為己任,以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為抓手,圍繞提升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路徑、提高工作實效,為光電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注入新動能。
圍繞學科廣泛動員,開拓工作思路
“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設置有13個主題賽事,各項賽事都具有顯著的學科特色,時代性、專業性、創新性和實踐性強。光電學科是全國A+和“雙一流”建設學科,學科重點建設的光電融合芯片與微系統、光通信與光感知、光電探測與顯示等方向均對研究生提出了“強數理、重實踐、促交叉”的能力要求,通過引導師生以研究生創“芯”大賽為主,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和數學建模競賽為輔,積極參與機器人設計大賽、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等賽事,構建起“1+2+N”的大賽參與模式,培養研究生全鏈條創新能力。學院每年參加創“芯”大賽的隊伍近30支,電子設計競賽和數學建模競賽的隊伍10余支,參賽人數近150人,占研究生總人數的12%以上,通過參加系列大賽,極大提升了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多方協同保障服務,創新工作路徑
學院成立了研究生創新實踐大賽工作組,黨委副書記和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長擔任組長,院長助理和系主任擔任組員,聘請光電領域業界專家擔任指導顧問,研究生輔導員擔任秘書,給大賽的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組長整合資源,聯動校內機械、人工智能等兄弟院系,共建競賽指導教師團隊,提供師資和政策保障。組員來自于各個系所,圍繞研究領域和人才培養目標,成建制組織研究生參加相關的主題賽事。指導顧問為研究生創設真實問題情境,磨練技術創新能力。輔導員指導學院研究生會開展隊伍選拔、賽前培訓和賽事保障工作。四方協同形成全流程創新實踐大賽服務體系。
健全獎勵考核機制,完善工作體系
通過完善研究生評價和導師考核機制,進一步激發師生參與系列大賽的熱情。研究生層面,將賽事獲獎列入研究生評獎評優體系,在國家獎學金等獎學金的評定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獎勵體現;同時,明確將大賽成果認定為學位成果,引導研究生積極參與大賽創新實踐。導師層面,對于系列大賽獲獎研究生的導師和指導教師,認定相應的工作量和等效課時;指導研究生獲國家級名次的導師,給予研究生招生指標的傾斜。在多項政策的激勵下,創“芯”大賽國賽入圍隊伍數量連續4年全國第三,連續4年獲“優秀組織獎”,并獲批承辦2023年第六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
以賽促創成績斐然,深化工作成效
2019-2022年,我院共獲得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國家一等獎9項(創芯大賽4項,電子設計競賽4項),二等獎21項,三等級30項,總獲獎數在全校研究生培養單位中名列前茅。依托創新實踐大賽的平臺,以賽促創,涌現出一大批光電學科的創業先鋒,2019屆博士程建偉創辦武漢極目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累計融資到賬3.6億元,獲評教育部2021年度創新創業英才獎;2022屆博士劉奇創辦武漢飛流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入選2022年度“光谷瞪羚”企業。在創新實踐中引導研究生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求相結合,近5年,培養畢業研究生1556人,90%成為國內外光電企業和研究機構骨干,為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的率先突破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今后,光電信息學院將進一步深化和加強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的各項工作,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創、讓更多的研究生了解大賽、參與大賽,更好地發揮大賽對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