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1.復試方式、內容及評分標準
1.1復試方式:
類型:筆試、面試及英語。
時間:筆試2.5小時(建筑學為3小時快題),面試20分鐘,英語口試15分鐘。
1.2復試內容:筆試——綜合專業知識
考核考生對本專業相關知識掌握的情況。
面試——綜合素質和能力
學生學習背景、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英語——聽力和口語
考核考生應用英語進行聽、說的能力。
1.3評分標準
①復試成績采取綜合各方面的考核結果按百分制評分,60分及格。其中筆試成績占70%、面試成績占20%。外語聽力、口語測試占10%復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②考研總成績按初試成績占60%,復試成績占40%計算
2.復試及初錄工作時間安排
3月14日8:00—9:00復試考生報到。考生憑身份證、準考證,直接到學院研究生教務辦公室報到(主校區南四樓103辦公室)。報到時學生提供準考證、身份證、學歷證書原件(畢業學校及證書編號,應屆本科畢業生交驗學生證,畢業證書入學時交驗)、政審表、成績單。報到時,每位考生需交復試費100元。
3月14日上午9:30—10:00全體參加復試的考生報到后到計算機中心403進行心理測試
3月14下午2:00—5:30去校醫院體檢。體檢時(不需要空腹),考生需準備一寸近期免冠照片一張,體檢費35元,由考生自理。體檢后,醫院統一將體檢表交我院。未參加體檢者不予錄取。體檢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3月15日上午9:00—11:30綜合專業知識筆試;
建筑學碩士(3小時快題)在南四樓301教室
城鄉規劃學和城市規劃碩士在東九樓B501
風景園林碩士在東九樓B501
設計學和藝術碩士在東九樓B501
下午2:00—2:30參加復試的老師在東九樓B403進行培訓;
下午2:30—5:30面試
建筑學碩士在東九樓B403
城鄉規劃學和城市規劃碩士在東九樓B501
風景園林碩士在東九樓B502
設計學和藝術碩士在東九樓B503
下午2:30—5:30英語
建筑學碩士在東九樓C501
城鄉規劃學和城市規劃碩士在東九樓C502
風景園林碩士在東九樓C501
設計學和藝術碩士在東九樓C502
3月17日下午5:00公布復試成績、總成績及初錄名單。
4.學院初錄
按初、復試總成績進行排序,免試推薦生按免試推薦的排序列在統考生排序前。
排序在各學科專業錄取指標數以內的考生具備初錄資格。
5.免試推薦生不參加復試,沒有體檢的推免生要參加這次的體檢。
6.本細則由學院復試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解釋。
復試大綱
2014年建筑學碩士專業研究生入學復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復試是通過特定的考試科目,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所掌握的建筑學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專業設計技能。考查的范圍不僅包括專業素質,還包括思想素質和品德、發展潛力、創新精神和能力等綜合素質。
二、考查形式
考試科目分為筆試和面試。
筆試為3小時建筑快題,主要考察學生的設計能力、表達能力、創新精神。
面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和理論的掌握程度,邏輯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
三、考查內容
筆試考察內容:
熟練掌握建筑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充分理解功能、形式、結構、空間、流線、環境等諸要素的概念
對基地分析判斷準確,并能結合環境進行建筑設計
熟練的設計技巧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掌握一定的建筑造型語言
清晰熟練的設計表達能力
面試考察內容:
重要建筑師的思想、理論和實踐
著名建筑作品的解讀
基本建筑學理論概述
2014年城鄉規劃學和城市規劃碩士專業研究生入學復試大綱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是為高等學校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其中,綜合考試實行學院統一考試。考試對象為參加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的考生。
二、考試的學科范圍
報考“城市規劃與設計”方向的考生的應考范圍包括:中外城市建設史、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生態與環境。
考查要點詳見本綱第二部分。
三、評價目標
綜合筆試在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運用各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1.準確地理解或再現有關應考范圍方面的知識。
2.正確理解和掌握各科理論課中的有關概念、原理和觀點。
3.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辨明理論是非,比較和分析有關規劃設計現象或實際問題,綜合認識和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4.準確、恰當地使用各學科的專業術語,文字通順、層次清楚,合乎邏輯地表述。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
1.閉卷,筆試。
2.所列題目全部為必答題。
(二)答題時間
150分鐘。
(三)各部分內容的考查比例(滿分為100分)
1.中外城市建設史約30%;
2.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約20%;
3.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約30%;
4.城市生態與環境約20%。
(四)題型
論述題共6道。
(五)主要參考書目
1.吳志強、李德華主編.城市規劃原理(第四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國標.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3.沈玉麟編.外國城市建設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董鑒泓主編.中國城市建設史(第三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彭震偉編著.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6.國標.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
7.沈清董編著.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查要點
一、中外城市建設史
(一)中國城市建設史
1.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會分工的產物。設防城市的產生。
2.古代中國的城市
鄭州商城。殷墟。洛邑。成周。周王城制度。
3.中古中國的城市
齊臨淄。漢長安。隋唐長安。宋汴梁。明清北京。
4.近代中國的城市
上海。青島。南京。
(二)外國城市建設史
1.古代外國城市
古埃及的城市。卡洪。
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吳爾城。
古印度的城市。哈拉帕文化。莫享約達羅。
古希臘的城市。克諾索斯。邁西瓦。雅典衛城。
古羅馬的城市。羅馬營寨城。提姆加德。龐貝城。古羅馬城。
2.中古歐洲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文藝復興。佛羅倫薩。威尼斯。圣馬可廣場。理想城市。
古典主義。凡爾賽宮。彼得堡。
3.近代工業化城市
倫敦重建。巴黎改建。華盛頓。紐約。芝加哥。
工業城市理論。帶形城市。田園城市。
4.現代城市的發展
衛星城。大倫敦規劃。新城運動。
集中主義。昌迪加爾。巴西利亞。
多中心結構。莫斯科總體規劃。平壤重建。
小區規劃。郊區化。
二、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
(一)區域規劃基礎理論體系
1.區域資源差異與分區協作理論
古典學派理論。現代學派理論。區域發展戰略。
2.區域產業結構的關聯和地域生產綜合理論
3.產業空間布局的古典區位理論
農業區位理論。工業區位理論。中心地理論。
4.空間集聚理論與現代區域空間結構理論。
5.空間擴散理論和現代區域相互協作理論
空間引力理論和潛力理論。核心邊緣理論。空間擴散方式。效應差異理論。
6.區域發展的空間組織與增長極核理論
(二)區域規劃的基本內容
1.區域規劃概述
區域規劃的概念、性質和任務。區域規劃的編制依據和基本原則。區域規劃的類型體系與主要內容。
2.區域工業規劃布局
區域工業合理結構與合理布局的分析研究。主要工業部門及其布局特點。
3.區域農業生產的特點、作用。農業自然資源條件與農業生產。現有基礎的分析評價。農業主要部門的布局規劃。
4.區域主要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
交通運輸規劃布局。電力系統規劃布局。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布局。
(三)區域城鎮體系規劃
1.城鎮體系概況
城鎮體系概念與特征。城鎮體系發展的影響因素及機制。
2.城鎮體系發展條件分析
現狀分析與發展條件分析
3.城鎮體系規劃的基本內容
城鎮體系規劃的基本概念,規劃目標、原則與指導思想。城鎮化水平預測。城鎮體系組織結構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編制。
三、城市道路交通規劃
(一)城市道路系統規劃
1.城市道路交通基礎
城市道路的功能、組成、特點、分類及主要技術標準。
道路交通運輸工具及設計車輛。交通量與車速。道路通行能力。
2.城市道路橫斷面規劃設計
機動車道寬度確定。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設計。道路橫坡與路拱。
3.城市道路平面線形規劃設計
平曲線。超高與加寬。線形的組合與銜接。行車視距。
4.城市道路縱斷面規劃設計
道路縱坡與坡長。豎曲線。
5.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設計
平面交叉。主體交叉。交叉口的豎向規劃設計。
6.城市道路交通服務設施
停車場。停靠站。加油站。
7.城市路網規劃
影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的因素。路網規劃的基本要求。路網類型及技術經濟指標。
(二)城市交通規劃
1.城市客貨運交通規劃基礎
城市居民流動特征。公共交通規劃。自行車交通規劃。貨運規劃。
2.城市對外交通規劃
公路。鐵路與軌道交通。機場與港口。
四、城市生態與環境
1.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自然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調控原理
3.自然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的特征
4.城市生態規劃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5.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各類環境(大氣、水、土壤)污染,以及污染的綜合治理、生態工程治理的原理與方法
6.環境質量評價,城市環境、區域環境以及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等問題。
2014年風景園林碩士專業研究生入學復試大綱
筆試部分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考試性質
風景園林基礎的評價標準是高等學校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或者具有基本的學科理論、知識和較寬廣的知識面,
并有利于各高等學校擇優錄取。
考試的學科范圍
風景園林基礎面試應考范圍包括:近現代景觀史、園林與景觀設計生態理論、園林文化與園林美學、園林景觀設計的社會學等內容。
評價目標
綜合考試注重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問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3.1應用有關理論、原理、觀點和方法,綜合認識、比較分析和評價有關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理論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
3.2準確、恰當地使用各門學科的專業術語,文字通順、層次清楚、有理有據,合乎邏輯表述。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答題時間:150分鐘
題型:以論述題為主要題型。
參考書目
(美)麥克哈格,著黃經緯譯《設計結合自然》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佛雷德里克.斯坦納,生命的景觀—景觀規劃的生態學途徑,中國建工出版社,2004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2版,2005
吳必虎劉筱娟,中國景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中國園林——中國風景園林學會》、《風景園林——北京林業大學》、《景觀設計學——北京大學》,2008——2013近五年各期雜志主題論文。
2014年設計學與藝術碩士專業研究生入學復試大綱
筆試部分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試的學科范圍:
應考范圍包括:設計學科基礎知識;環境設計理論;媒體藝術設計理論;設計徒手表現。
考查要點詳見本綱第二部分:考試樣題參見本綱第三部分。
二.評價目標
設計綜合考試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運用設計綜合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1.準確的理解及掌握設計學科中有關設計的基礎知識,并能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設計創作中的觀點及現象,以辨明理論是非,直至能夠綜合運用有關設計理論解決設計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2.正確理解和掌握設計學科中的相關概念、原理和要點,以及進行設計創作的基本理論、風格流派及發展進程等方面的知識。
3.準確解析和運用設計學科的專業術語,要求論述、解釋能夠行文通順、層次清楚、合乎邏輯的進行表述。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所列題目必答
2.答題時間:150分鐘
3.設計綜合考試滿分為100分﹙設計綜合考試內容由設計藝術基本理論+作圖構成,其中作圖不需帶繪圖工具﹚
四.主要參考書目:
1.《藝術學基礎知識》王次炤,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年7月;
2.《設計學概論》尹定邦,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8月;
3.《室內設計》黃建軍.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年3月;
4.《室內環境設計理論與入門方法》辛藝峰.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年1月;
5.《數字藝術設計》方興蔡新元,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第二部分:考試要點
一.設計學科的基礎知識
1.設計的屬性與特征(包括設計的理念、基本元素與構成、造型與裝飾的體現);
2.設計的領域與分類
3.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線索與設計源流
4.國外藝術設計發展線索與設計源流
5.二十世紀主要藝術設計流派與代表人物
6.設計師與設計批評
7.常用藝術設計名詞解釋
二.環境藝術設計理論
1.認識室內及其環境設計
2.室內環境設計的基本理論
3.室內環境設計的風格變遷
4.室內環境設計的藝術原理計
5.室內環境設計的技術問題
6.室內環境設計的學習方法
三.數字藝術設計理論
1.數字藝術設計概述
2.數字藝術設計的發展歷程
3.數字藝術設計的設計環境
4.數字藝術設計的特征
5.數字藝術與傳統藝術
6.數字藝術設計的應用
7.數字化藝術的審美特征
8.數字藝術設計的未來
四.設計徒手表現
用筆試答題筆在所發紙張徒手繪制指定設計項目表現
第二部分考查要點
考試內容:
依據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時代性要求,熟悉掌握園林風景有關基本理論與原理、規劃設計理論與思潮、法規性和規范性,應用有關理論、原理、觀點和方法,綜合認識、比較分析和評價有關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理論問題和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考試要求:
近現代景觀史
從景觀角度,亦即從文化地理現象的角度對中國的地域性景觀進行以下幾個方面,如景觀機制、景觀過程、環境背景、聚落景觀、產業景觀、公共事業景觀、民俗景觀、語言文學景觀、宗教景觀的深入探討與研究分析。
2.園林藝術與園林美學
園林藝術、園林美學的概念;園林靜態空間與動態空間序列布局;園林藝術特征;園林美的創造、園林美的欣賞;中西園林藝術的比較。中西方園林審美差異、價值取向與哲學思維基礎。
3.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
文學與畫論;功能理論(生態功能、景觀功能、旅游休閑功能、減災防災功能);環境美化理論(自然美、生活美、社會美);休閑游憩理論(生命周期理論、門檻理論、社區理論、市場供給需求理論);綠地空間結構理論;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理論;景觀生態學理論;生態學理論;景觀生態學理論;視覺景觀理論;景觀感受理論;景觀美學理論;生態規劃理論;生態都市主義、景觀都市主義、低碳城市、后現代主義等。
4.當代風景園林規劃實踐
公園綠地規劃設計、風景區規劃、旅游區規劃、綠地系統規劃、景觀規劃設計、園林博覽園規劃、主題公園規劃設計、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城市濕地公園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自然保護規劃、世界遺產保護地規劃、休閑娛樂場地規劃、農業觀光園區規劃、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等。
5.熟悉當代國內、國外著名風景園林師的理論與設計作品。
1.復試方式、內容及評分標準
1.1復試方式:
類型:筆試、面試及英語。
時間:筆試2.5小時(建筑學為3小時快題),面試20分鐘,英語口試15分鐘。
1.2復試內容:筆試——綜合專業知識
考核考生對本專業相關知識掌握的情況。
面試——綜合素質和能力
學生學習背景、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英語——聽力和口語
考核考生應用英語進行聽、說的能力。
1.3評分標準
①復試成績采取綜合各方面的考核結果按百分制評分,60分及格。其中筆試成績占70%、面試成績占20%。外語聽力、口語測試占10%復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②考研總成績按初試成績占60%,復試成績占40%計算
2.復試及初錄工作時間安排
3月14日8:00—9:00復試考生報到。考生憑身份證、準考證,直接到學院研究生教務辦公室報到(主校區南四樓103辦公室)。報到時學生提供準考證、身份證、學歷證書原件(畢業學校及證書編號,應屆本科畢業生交驗學生證,畢業證書入學時交驗)、政審表、成績單。報到時,每位考生需交復試費100元。
3月14日上午9:30—10:00全體參加復試的考生報到后到計算機中心403進行心理測試
3月14下午2:00—5:30去校醫院體檢。體檢時(不需要空腹),考生需準備一寸近期免冠照片一張,體檢費35元,由考生自理。體檢后,醫院統一將體檢表交我院。未參加體檢者不予錄取。體檢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3月15日上午9:00—11:30綜合專業知識筆試;
建筑學碩士(3小時快題)在南四樓301教室
城鄉規劃學和城市規劃碩士在東九樓B501
風景園林碩士在東九樓B501
設計學和藝術碩士在東九樓B501
下午2:00—2:30參加復試的老師在東九樓B403進行培訓;
下午2:30—5:30面試
建筑學碩士在東九樓B403
城鄉規劃學和城市規劃碩士在東九樓B501
風景園林碩士在東九樓B502
設計學和藝術碩士在東九樓B503
下午2:30—5:30英語
建筑學碩士在東九樓C501
城鄉規劃學和城市規劃碩士在東九樓C502
風景園林碩士在東九樓C501
設計學和藝術碩士在東九樓C502
3月17日下午5:00公布復試成績、總成績及初錄名單。
4.學院初錄
按初、復試總成績進行排序,免試推薦生按免試推薦的排序列在統考生排序前。
排序在各學科專業錄取指標數以內的考生具備初錄資格。
5.免試推薦生不參加復試,沒有體檢的推免生要參加這次的體檢。
6.本細則由學院復試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解釋。
復試大綱
2014年建筑學碩士專業研究生入學復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復試是通過特定的考試科目,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所掌握的建筑學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專業設計技能。考查的范圍不僅包括專業素質,還包括思想素質和品德、發展潛力、創新精神和能力等綜合素質。
二、考查形式
考試科目分為筆試和面試。
筆試為3小時建筑快題,主要考察學生的設計能力、表達能力、創新精神。
面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和理論的掌握程度,邏輯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
三、考查內容
筆試考察內容:
熟練掌握建筑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充分理解功能、形式、結構、空間、流線、環境等諸要素的概念
對基地分析判斷準確,并能結合環境進行建筑設計
熟練的設計技巧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掌握一定的建筑造型語言
清晰熟練的設計表達能力
面試考察內容:
重要建筑師的思想、理論和實踐
著名建筑作品的解讀
基本建筑學理論概述
2014年城鄉規劃學和城市規劃碩士專業研究生入學復試大綱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是為高等學校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其中,綜合考試實行學院統一考試。考試對象為參加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的考生。
二、考試的學科范圍
報考“城市規劃與設計”方向的考生的應考范圍包括:中外城市建設史、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生態與環境。
考查要點詳見本綱第二部分。
三、評價目標
綜合筆試在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運用各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1.準確地理解或再現有關應考范圍方面的知識。
2.正確理解和掌握各科理論課中的有關概念、原理和觀點。
3.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辨明理論是非,比較和分析有關規劃設計現象或實際問題,綜合認識和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4.準確、恰當地使用各學科的專業術語,文字通順、層次清楚,合乎邏輯地表述。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
1.閉卷,筆試。
2.所列題目全部為必答題。
(二)答題時間
150分鐘。
(三)各部分內容的考查比例(滿分為100分)
1.中外城市建設史約30%;
2.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約20%;
3.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約30%;
4.城市生態與環境約20%。
(四)題型
論述題共6道。
(五)主要參考書目
1.吳志強、李德華主編.城市規劃原理(第四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國標.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3.沈玉麟編.外國城市建設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董鑒泓主編.中國城市建設史(第三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彭震偉編著.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6.國標.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
7.沈清董編著.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查要點
一、中外城市建設史
(一)中國城市建設史
1.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會分工的產物。設防城市的產生。
2.古代中國的城市
鄭州商城。殷墟。洛邑。成周。周王城制度。
3.中古中國的城市
齊臨淄。漢長安。隋唐長安。宋汴梁。明清北京。
4.近代中國的城市
上海。青島。南京。
(二)外國城市建設史
1.古代外國城市
古埃及的城市。卡洪。
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吳爾城。
古印度的城市。哈拉帕文化。莫享約達羅。
古希臘的城市。克諾索斯。邁西瓦。雅典衛城。
古羅馬的城市。羅馬營寨城。提姆加德。龐貝城。古羅馬城。
2.中古歐洲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文藝復興。佛羅倫薩。威尼斯。圣馬可廣場。理想城市。
古典主義。凡爾賽宮。彼得堡。
3.近代工業化城市
倫敦重建。巴黎改建。華盛頓。紐約。芝加哥。
工業城市理論。帶形城市。田園城市。
4.現代城市的發展
衛星城。大倫敦規劃。新城運動。
集中主義。昌迪加爾。巴西利亞。
多中心結構。莫斯科總體規劃。平壤重建。
小區規劃。郊區化。
二、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
(一)區域規劃基礎理論體系
1.區域資源差異與分區協作理論
古典學派理論。現代學派理論。區域發展戰略。
2.區域產業結構的關聯和地域生產綜合理論
3.產業空間布局的古典區位理論
農業區位理論。工業區位理論。中心地理論。
4.空間集聚理論與現代區域空間結構理論。
5.空間擴散理論和現代區域相互協作理論
空間引力理論和潛力理論。核心邊緣理論。空間擴散方式。效應差異理論。
6.區域發展的空間組織與增長極核理論
(二)區域規劃的基本內容
1.區域規劃概述
區域規劃的概念、性質和任務。區域規劃的編制依據和基本原則。區域規劃的類型體系與主要內容。
2.區域工業規劃布局
區域工業合理結構與合理布局的分析研究。主要工業部門及其布局特點。
3.區域農業生產的特點、作用。農業自然資源條件與農業生產。現有基礎的分析評價。農業主要部門的布局規劃。
4.區域主要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
交通運輸規劃布局。電力系統規劃布局。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布局。
(三)區域城鎮體系規劃
1.城鎮體系概況
城鎮體系概念與特征。城鎮體系發展的影響因素及機制。
2.城鎮體系發展條件分析
現狀分析與發展條件分析
3.城鎮體系規劃的基本內容
城鎮體系規劃的基本概念,規劃目標、原則與指導思想。城鎮化水平預測。城鎮體系組織結構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編制。
三、城市道路交通規劃
(一)城市道路系統規劃
1.城市道路交通基礎
城市道路的功能、組成、特點、分類及主要技術標準。
道路交通運輸工具及設計車輛。交通量與車速。道路通行能力。
2.城市道路橫斷面規劃設計
機動車道寬度確定。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設計。道路橫坡與路拱。
3.城市道路平面線形規劃設計
平曲線。超高與加寬。線形的組合與銜接。行車視距。
4.城市道路縱斷面規劃設計
道路縱坡與坡長。豎曲線。
5.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設計
平面交叉。主體交叉。交叉口的豎向規劃設計。
6.城市道路交通服務設施
停車場。停靠站。加油站。
7.城市路網規劃
影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的因素。路網規劃的基本要求。路網類型及技術經濟指標。
(二)城市交通規劃
1.城市客貨運交通規劃基礎
城市居民流動特征。公共交通規劃。自行車交通規劃。貨運規劃。
2.城市對外交通規劃
公路。鐵路與軌道交通。機場與港口。
四、城市生態與環境
1.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自然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調控原理
3.自然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的特征
4.城市生態規劃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5.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各類環境(大氣、水、土壤)污染,以及污染的綜合治理、生態工程治理的原理與方法
6.環境質量評價,城市環境、區域環境以及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等問題。
2014年風景園林碩士專業研究生入學復試大綱
筆試部分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考試性質
風景園林基礎的評價標準是高等學校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或者具有基本的學科理論、知識和較寬廣的知識面,
并有利于各高等學校擇優錄取。
考試的學科范圍
風景園林基礎面試應考范圍包括:近現代景觀史、園林與景觀設計生態理論、園林文化與園林美學、園林景觀設計的社會學等內容。
評價目標
綜合考試注重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問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3.1應用有關理論、原理、觀點和方法,綜合認識、比較分析和評價有關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理論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
3.2準確、恰當地使用各門學科的專業術語,文字通順、層次清楚、有理有據,合乎邏輯表述。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答題時間:150分鐘
題型:以論述題為主要題型。
參考書目
(美)麥克哈格,著黃經緯譯《設計結合自然》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佛雷德里克.斯坦納,生命的景觀—景觀規劃的生態學途徑,中國建工出版社,2004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2版,2005
吳必虎劉筱娟,中國景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中國園林——中國風景園林學會》、《風景園林——北京林業大學》、《景觀設計學——北京大學》,2008——2013近五年各期雜志主題論文。
2014年設計學與藝術碩士專業研究生入學復試大綱
筆試部分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試的學科范圍:
應考范圍包括:設計學科基礎知識;環境設計理論;媒體藝術設計理論;設計徒手表現。
考查要點詳見本綱第二部分:考試樣題參見本綱第三部分。
二.評價目標
設計綜合考試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運用設計綜合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1.準確的理解及掌握設計學科中有關設計的基礎知識,并能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設計創作中的觀點及現象,以辨明理論是非,直至能夠綜合運用有關設計理論解決設計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2.正確理解和掌握設計學科中的相關概念、原理和要點,以及進行設計創作的基本理論、風格流派及發展進程等方面的知識。
3.準確解析和運用設計學科的專業術語,要求論述、解釋能夠行文通順、層次清楚、合乎邏輯的進行表述。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所列題目必答
2.答題時間:150分鐘
3.設計綜合考試滿分為100分﹙設計綜合考試內容由設計藝術基本理論+作圖構成,其中作圖不需帶繪圖工具﹚
四.主要參考書目:
1.《藝術學基礎知識》王次炤,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年7月;
2.《設計學概論》尹定邦,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8月;
3.《室內設計》黃建軍.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年3月;
4.《室內環境設計理論與入門方法》辛藝峰.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年1月;
5.《數字藝術設計》方興蔡新元,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第二部分:考試要點
一.設計學科的基礎知識
1.設計的屬性與特征(包括設計的理念、基本元素與構成、造型與裝飾的體現);
2.設計的領域與分類
3.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線索與設計源流
4.國外藝術設計發展線索與設計源流
5.二十世紀主要藝術設計流派與代表人物
6.設計師與設計批評
7.常用藝術設計名詞解釋
二.環境藝術設計理論
1.認識室內及其環境設計
2.室內環境設計的基本理論
3.室內環境設計的風格變遷
4.室內環境設計的藝術原理計
5.室內環境設計的技術問題
6.室內環境設計的學習方法
三.數字藝術設計理論
1.數字藝術設計概述
2.數字藝術設計的發展歷程
3.數字藝術設計的設計環境
4.數字藝術設計的特征
5.數字藝術與傳統藝術
6.數字藝術設計的應用
7.數字化藝術的審美特征
8.數字藝術設計的未來
四.設計徒手表現
用筆試答題筆在所發紙張徒手繪制指定設計項目表現
第二部分考查要點
考試內容:
依據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時代性要求,熟悉掌握園林風景有關基本理論與原理、規劃設計理論與思潮、法規性和規范性,應用有關理論、原理、觀點和方法,綜合認識、比較分析和評價有關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理論問題和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考試要求:
近現代景觀史
從景觀角度,亦即從文化地理現象的角度對中國的地域性景觀進行以下幾個方面,如景觀機制、景觀過程、環境背景、聚落景觀、產業景觀、公共事業景觀、民俗景觀、語言文學景觀、宗教景觀的深入探討與研究分析。
2.園林藝術與園林美學
園林藝術、園林美學的概念;園林靜態空間與動態空間序列布局;園林藝術特征;園林美的創造、園林美的欣賞;中西園林藝術的比較。中西方園林審美差異、價值取向與哲學思維基礎。
3.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
文學與畫論;功能理論(生態功能、景觀功能、旅游休閑功能、減災防災功能);環境美化理論(自然美、生活美、社會美);休閑游憩理論(生命周期理論、門檻理論、社區理論、市場供給需求理論);綠地空間結構理論;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理論;景觀生態學理論;生態學理論;景觀生態學理論;視覺景觀理論;景觀感受理論;景觀美學理論;生態規劃理論;生態都市主義、景觀都市主義、低碳城市、后現代主義等。
4.當代風景園林規劃實踐
公園綠地規劃設計、風景區規劃、旅游區規劃、綠地系統規劃、景觀規劃設計、園林博覽園規劃、主題公園規劃設計、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城市濕地公園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自然保護規劃、世界遺產保護地規劃、休閑娛樂場地規劃、農業觀光園區規劃、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等。
5.熟悉當代國內、國外著名風景園林師的理論與設計作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