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25日,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簡稱研考)南京郵電大學考點工作圓滿完成。今年共有13872名考生報考南京郵電大學碩士研究生,其中3718人在南京郵電大學仙林校區考點參加考試。本次研考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舉行的首場全國性教育招生考試,也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的首次“國考”,無論對考生,還是考試組織,都是一次特殊而嚴峻的考驗。在全校共同努力以及各位考生配合下,我校圓滿完成考點各項工作。
高度重視,周密部署。校黨委書記劉陳、校長葉美蘭多次就考務組織工作聽取匯報,明確要嚴格落實要求,實現精準組考,做到“如期考試、應考盡考、平安研考”。12月8日、20日,學校兩次召開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領導小組會暨考點工作協調會,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蔣國平召集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保密委員會辦公室、紀委辦公室、宣傳部、學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保衛部、研究生院、教務處、后勤管理處、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成立11個工作組,對考務組織、安全保密、疫情防控、校園交通、環境布置、考生入場引導與服務等工作進行周密部署。12月21日,劉陳書記、葉美蘭校長主持召開研究生入學考試組考工作部署會,傳達省委教育工委會議精神,聽取研究生院等部門就考務組織、疫情防控、安全工作、考生進校、應急管理和工作預案等方面的專題匯報。
跨省借考,應考盡考。疫情形勢快速變化是今年研考面臨的最大挑戰,為幫助部分考生解決赴考的實際困難,12月7日晚,教育部提出,對當前仍滯留在報考點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報考點確有困難的考生,12月8日8時—10日8時起可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提交借考申請。當晚,省教育廳緊急召開全省研考組織工作視頻會議,部署跨省借考的試卷調配、考點增設和組織協調工作,并同步向社會發布江蘇研究生考試借考公告,穩定考生情緒。我校研招戰線聞令即動、令出行隨,研招辦老師加班加點,通過電話、短信、數據比對等方式排查考生近千人次,并分類制定考生借考工作實施方案,于12月12日完成28名外省考生在我校考點借考的接收工作,以及12名我校考點考生在外省借考的協調工作。今年,我校共涉及42門自命題科目,在跨省借考工作開始前,已將1萬多份自命題試題袋通過機要寄送全國31個省份共計637個報考點。由于借考學生自命題科目不一樣,同一考場考生的考卷可能也不相同,借考中自命題試卷發放是一項“精細活”。這對試卷的調配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既要“快”,還要確保“零失誤”“零差錯”“零泄密”。研招辦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教育部和省級主管部門要求,分類設置考場,短時間內零差錯完成試卷收集、整理并二次進行考場追加編排。
特殊監考,挺身而出。12月19日,全校各基層黨委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教師收到《關于報名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特殊考場監考員志愿者的倡議書》:根據教育部“如期考試、應考盡考、平安研考”的工作要求和省教育考試院有關通知精神,我校報考點須在相對獨立的區域設置特殊考場,安排核酸異常考生考試。為強化監考工作隊伍保障,全力確保考務工作順利進行,倡議全校廣大黨員干部教師報名特殊考場監考員志愿者。我校考點設置了31個特殊考場,需要62名特殊考場監考教師。倡議書一經發出,廣大黨員干部教師紛紛響應,一天時間就有180余名老師報名,報名人數迅速超過需求數。志愿者中有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有教授博導,有職能部門負責人,有一批優秀的年輕教師、年輕干部。面臨家庭、身體以及疫情帶來的諸多困難,他們在關鍵時刻仍然挺身而出,不少教師表示:“危難時刻,需要有一種挺身而出的豪情!”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南郵人的責任與擔當。
全力保障,平安研考。今年我校考點共設158個考場,近700名教職工和安保后勤人員認真完成考風考紀宣傳、考試場地布置、考場秩序維護、防疫要求落實、安保后勤保障等任務,全力以赴護航平安研考。研究生院基于大數據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優化操作流程,精準考務安排,制定組考方案和突發情況應急處置預案,編制詳細的考務工作文件,組織監考工作培訓會、考務工作培訓會、考場布置協調工作會,明確工作流程和保密具體要求。密切配合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積極調整相關考生考試組織安排,做好考生提醒和服務工作,多次通過網站通知、公眾號推送、短信、電話等方式,提醒考生關注考點安排。后勤管理處制定詳細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后勤保障工作方案,對所有考場環境做到考前考后“雙消殺”,校醫院為考試期間出現的考生和監考人員身體不適等突發情況進行了及時處置。保衛處制定校園封控方案和考生入場方案,提前對考生入場進行模擬演練,增加導引、路線標志、擴音設備告知等,做好考生身份和健康核驗,保證考生入場快速有序。組織部在全校黨員、干部中發動組建黨員突擊隊,志愿承擔特殊考場的監考等考務工作。
考試期間,劉陳書記、葉美蘭校長、蔣國平副校長、郭宇鋒副校長、王友國副校長等校領導現場巡視考場,并慰問特殊考場監考人員。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