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在報告里說要創造就業崗位。但我認為就業崗位并不缺,缺的是適合崗位的人……”前日,在江蘇省代表團分組討論的現場,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一席話引爆了會場。隨后,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發難”:“現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專、大專也沒有什么區別了。”
“研究生和以前的中專生沒有區別”,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顯得偏頗。說實話,研究生和以前的中專生是不能隨意比較的,如果一定要比的,可能在薪水是能夠一比的,就像大學生和農民工比薪水一樣。“研究生和以前的中專生沒有區別”,其潛臺詞,無非是說現在的研究生質量不高,這也是事實,許多人在讀研究生,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也多是為導師打工罷了。研究生的導師稱為“老板”,就可能看出研究生的質量了。
這邊是研究生過多,而且也很難找到工作,另一邊卻是許多人等著考研究生,與此相對應的是,目前國內應屆中學生90%上大學,僅10%上技校。毫無疑問,上技校的學生太少,這也是目前面臨“用工荒”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更有勞動觀念的偏差,認為一線工作不體面,被人看不起,這也是許多人要考公務員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德國僅有約20%的學生進入大學,80%的年輕人接受職業教育。顯然,我們目前是很難達到這個程度的。
中專生月薪8000,本科生月薪2000,從薪水來看,似乎讀本科生是白白浪費的。然而,這并不表示著讀本科就沒有意義。大學本科生培養的是基礎技能,綜合素質。而專門技能,是可以通過培訓達到的,如果工作時間久了,相對來說,本科生的潛力要比中專生更大些。
該解讀“研究生和以前的中專生沒有區別”?在我看來,片面地將兩者進行對比,是沒有意義的。首先,社會要破除“學歷崇拜癥”。現在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國企用人設置一些門檻,比如一定要本科或研究生學歷。一些國企不顧自己效益,不顧人力資本是否被浪費,甚至把有多少碩士博士當做炫耀的資本。這種狀況必須要改變;其次,要有公平競爭的制度保障。同一崗位,不管是何學歷,大家都有同一平臺上競爭,這才會達到從重學歷到重本事的轉變;再次,要營造重視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最后,要多從制度上激勵企業舍得在培訓員工上下功夫。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