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公益事業,是典型的國家必須保證供給的公共產品。因此,公辦教育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以保障國民教育權利的充分實現。而民辦學校由于其“非國家財政性經費”和“面向社會辦學”的特殊性,隨著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存在的“誠信”問題也日益凸顯。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最新統計,最近幾年對教育培訓行業的投訴增長迅速,增幅甚至超過了食品和醫療消費。為此,本報咨詢了太原市民辦教育協會,總結了培訓行業潛規則及陷阱,對于目前正準備參加培訓的讀者將起到很好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A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案例:據省城某培訓機構內部人士透露,從贈送免費資料開始,到試聽課程,最終簽下培訓合同,外語教育培訓機構有一系列的“情節設計”用來套取你的鈔票。你去參加水平測試得出的結論永遠是:“聽力和口語不好”。在測試之后,會從不同側面了解學生經濟實力,推薦課程。
提醒: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特別是看到“班級余額不多,報名從速”或“限額招生,報名從速”這樣的廣告語,要多留個心眼,看清楚再埋單。
B非法中介毀前程
案例:去年年底,50名中國留學生因涉嫌偽造留學申請文件,被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開除。學校聲明說,經核實發現大量申請材料是由非法留學中介偽造的。
目前國內存在一些黑留學中介機構,給一些不符合申請條件但又一心想出國留學的學生偽造各種申請文件。學生即便一時僥幸蒙混過關,到了國外學習跟不上或被退學,最終耽誤的還是自己。
C報名“保過班”需謹慎
案例:畢業于山西大學的張同學,找了一家考研培訓機構的保過班,可廣告宣傳的理想教學形式并沒兌現,上課更多的是跟電腦對話,機構承諾與相關學校聯系的學長也只是視頻講課,而答應聯系的學校導師更是連影子都沒見著。當張同學提出退款時,培訓機構推三阻四,一直沒有給予明確答復。
對于“全額退費”等承諾,一定要在簽署合同時多注意合同內容并請教法律方面的專家。
D假借名校招牌
案例: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小王在高考招生宣講會上看到了一所國內著名院校的招生宣傳——“不論你的成績如何,國內兩年名校學習后就可升入海外著名高校并獲其文憑”,這樣的字樣讓小王感覺好像抓到了繼續升學的“救命稻草”。于是繳納了高額學費后,小王開始了他憧憬的求學之路。可上課沒多久小王就發現,自己上的并不是宣傳中所說的國內名校,僅僅是中介機構招來的教師在名校的場地內進行教學而已。
其實,這是中介機構利用學生和家長對國內名校的信任,在招生時打的一種名校招牌策略。殊不知,名校招生僅僅是噱頭而已,謀取利益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
E不簽合同隨時“賴賬”
案例:2011年,李女士在某會計培訓學校交納了3500元培訓費用,學習中途她耽誤了一段時間。2013年準備繼續學習,被告知過期了不能上課,“交錢時沒有限制學習日期啊!”該機構這才指出學員證上有條規定:“聽課證有效期半年,過期視為自動放棄學習資格,不予退費”。該機構并未與尚女士簽署正規合同,僅憑學生證上的規定約束消費者,被相關部門責令允許李女士繼續學習。
很多培訓機構收錢后往往開張收據、發個聽課證了事。一有糾紛,其口頭承諾并無文字記載,消費者往往只能啞巴吃黃連。所以消費者一定要與對方簽署相關合同,并認真閱讀合同上所列出的相關條件。
F收錢迅速退錢“沒門”
案例:消費者王小姐之前報名參加了某英語培訓機構為期一年的英語基礎班,總學費2萬元。辦理報名手續的時候,機構的工作人員很負責任,而且承諾王小姐3月1日開課。當王小姐按期去參加培訓時,機構卻以沒事前預約、報名人數不足等各種理由無期限地拖延開班。王小姐提出退費,但對方卻找出種種理由,拒絕退款。
選擇培訓機構千萬要理智,不要輕易聽信推銷人員的勸說,充電是好事,但還是要按需求和財力理性消費,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尤其對于承諾性條款要逐一看清。必要時多設想在學習過程中將會遇到的問題,并向工作人員咨詢清楚,不要莫名其妙掉進“陷阱”。
G名師實為在校大學生
案例:小關是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自考生,正在某培訓機構兼職。據她透露,這些機構招聘兼職老師的要求非常低:只需填張表格,寫篇作文,講幾句英文,就可錄取。“這種機構教師流動量非常大。”小關表示,大學生時間比較充裕,口語也不差,所以只要去面試,一般都能成功。許多培訓機構所謂的名師也大多是大學生。
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廣告中所稱的“名師”“專家”其實根本不存在,不少培訓機構為降低成本,往往找那些擁有教師資格證的年輕人,這些人經驗相對缺乏,費用也不高。消費者在報名時,一定要對其任課老師的來歷仔細探清。
3·15曝光臺提醒
廣大消費者在選擇培訓機構時,首先應確定其是否具備辦學資質,要理性消費,假若權益受侵害,應當提高維權意識,并通過合法途徑進行維權。應理性選擇培訓機構,盡可能選擇長期從事培訓工作、口碑較好的培訓班,同時也可通過相關部門查閱培訓班的辦學許可證。此外,消費者務必與培訓機構簽訂相關協議,并將學習內容、退款條件、違約責任等在協議上明確標出,特別是涉及解除合同的有關約定。同時,妥善保管好發票、學生證等依據,以免落入教育培訓陷阱。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