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2014年考研網上調劑意向申請正式開放,處于考研調劑期的本科生,也將遭遇人生第二次因考試而帶來的命運的不確定性,無數的考研學子和他們的父母開始面臨“調劑期焦慮癥”。就在調劑期剛剛拉開序幕之際,“S班”這一概念便已在考研人群中被瘋狂轉發。“S班”是一種新的讀研方式,考生通過申請進入“S班“學習專業課程及GCT(GraduateCandidateTest)輔導,統一參加當年10月份的GCT考試而獲得名校的研究生就讀資格。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后,在”S班”就讀期間所修學分會被計入研究生課程學分中,不必再修。設置S班的院校大多是“985”、“211”等名校的軟件學院,其中,北航軟件學院因其雄厚的實力和五大熱門專業而最受熱捧。“S班”猶如一劑強心針,在最關鍵的時刻被注入到“調劑期”這顆脆弱的小心臟里,讓原本焦慮的調劑期開始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確讀研目標就業才是最終所向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就讀研究生是對自己職業發展的一次投資。選擇好的院校、有前景的專業,當然會讓自己這場為期兩年的投資過程回報率更高。一直以來,盛產80、90后年輕新銳富豪的互聯網行業,正在被“云計算”、“大數據”這樣的新概念所席卷。這種新的互聯網思潮將改變包括傳統行業的在內的全產業鏈環節,而高校中所對應的軟件類專業也正炙手可熱。僅以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軟件學院移動云計算專業2010級畢業學生為例,其月平均薪資已達10800元人民幣。據悉2011級、2012級學生研二開學全部進入企業帶薪實習,超過60%的學生進入微軟、SONY、百度、戴爾、聯想、惠普、愛立信、搜狐、騰訊、360、中國移動等世界知名企業。 目前,北航軟件學院開設的移動云計算、互聯網營銷與管理、交互設計、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物聯網技術與應用五個專業方向均逆襲了就業困難年的情況。目的明確,以結果為導向,才是事半功倍的最佳思路。
拜師大牛原則與市場“無縫對接”
專業方向是考研最為重要的因素,與之相關的進一步更為切實的考量因素,則是專業師資,這會影響研究生就讀階段學生的專業能力塑造。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軟件學院S班專業師資介紹中,一些另類的名字和稱謂赫然在列。原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首席云架構師陳瀅博士,百度首席大數據架構師林仕鼎,原Oracle公司(美國)高級系統架構師、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鄧侃博士等大牛介入S班,將自己項目實踐的經驗所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顛覆傳統單純理論式教育,分享最前沿、最專業的技能知識。另一方面,S班為學生配置了與百度、聯想、愛立信、ADOBE等一流IT企業合作的實驗室,學生能在真實的項目生態環境中進行實踐,真正“無縫對接”市場,讓學生在畢業后就能掌握豐富的實戰經驗。
所以,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調劑期抉擇的第二大關鍵。
技能學位兩不誤彈性學分順利通關
而“S班”秒殺一切的優勢并不止于專業和師資,之所以被稱為S班,其中的S為Special,其特殊之處就在于S班畢業時即可擁有研究生畢業的就業技能,如果順利通過GCT考試進入北航,畢業時的學位也是相當有含金量的。 依然以北航軟件S班為例,學習周期為當年4月至次年8月,當年10月參加GCT考試。對于不進入S班學習的GCT考生,如果參加當年10月份的GCT考試,即使通過后在次年3、4月份可以入學,也浪費了從當年4月到次年4月近一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可以做什么呢?游玩?打工?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就讀S班的學生,在學習相關專業技能課程的同時,輔助GCT考試,在通過GCT考試進入研究生階段后,S班階段所學課程學分仍然有效,這就意味著這些專業課程不必再修,比沒有參加S班學習的學生更早修滿學分從而進入實習就業階段。為了確保讀研學習者順利畢業,S班學分最長可以保留3年時間,學生GCT考試一次未過,第二次考試通過后原有學分仍然有效,這種彈性學分的方式,避免了考生按照研究生統考方式所必須要等待一年的時間耽擱。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才是硬道理。
優化教育投資南通英才扶持計劃
2014年,為了優化教育資源分配和產業結構調整,北航軟件學院與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北航-南通戰略性新興產業英才扶持計劃”繼續實行。該扶持計劃是2013年南通市政府為當地建設發展引入高級研究生人才而制定,人才培養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南通市政府濱海園區北航教學基地完成。申請在南通校區進行S班學習的考生,將由南通市政府負擔研究生學習期間一半的學費,學生需要畢業后在南通工作一年以上,由政府為其推薦高質量的就業崗位。政府資助學費、推薦高薪就業、臨近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成為南通項目S班的特色。
自由選擇發展區域,自主撰寫職業規劃,你的未來你掌握!南通項目成為北航軟件學院S班的又一亮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