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健全“獎、助、貸、勤、補、免、減”多位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做好分層分類精準資助,努力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
加強制度設計,完善政策體系。出臺《關于進一步健全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廣東省學生資助資金管理實施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建立覆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設立資助項目20余個。資金投入以政府資助為主、學校和社會資助為輔,資助對象以助困為主、獎優為輔,打造“全員覆蓋、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學生資助工作網絡。修訂完善《廣東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流程、職責等,提高認定精準度,確保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享受到相應資助。2022年發放國家助學貸款23億元,受助學生21.3萬人。
優先保障資金,落實精準資助。堅持把學生資助作為教育資金優先保障的重點領域,及時足額落實學生資助資金,確保資助金及時足額發放到學生手中。2022年,全省統籌各級財政投入學生資助資金約70.6億元,資助學生約366.2萬人次,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保駕護航。做好分層分類精準資助,著力提高學生資助工作實效。充分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資助政策和資金向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傾斜,根據不同學生的受助需求實行分檔資助,加大對特殊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努力做到資助對象精準、名額分配精準。
強化監督檢查,狠抓政策落實。建立保障政策落實的監督檢查機制,開展學生資助工作專項檢查、審計、問責等,重點加強學生資助申請、認定、審核、公示、發放等環節檢查監督,確保資助資金管理規范、使用透明、發放及時。定期開展資助資金使用情況督查,不斷完善資金管理制度,優化資金發放審批流程,保障學生公平受教育權利,使學生資助成為真正的“陽光工程”。
堅持立德樹人,推進資助育人。堅持“扶困”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把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生資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學生資助由保障型向發展型延伸。2022年承辦“資助育人•大國工匠進校園”第三期活動,采用全網直播的形式展示我省職業教育和資助育人取得的成績,營造互學互促的良好氛圍。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財經大學等高校開展發展型資助項目,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學業提升、社會實踐、綜合素質培訓以及訪學活動等,以提升綜合素質和技能為重點,推動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