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非常不解。
作為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她去年完成對12所高校的調查后發現,這些大學就業率到了2013年9月底,約為82.4%,失業率為17.6%。
但近來這些高校公布的就業率都非常高,有的接近100%。“我們是一個班一個班做了調查的,不明白為什么現在數字差距很大。”4月8日,她對記者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或許在于高校將很多未就業的考學、出國、參軍等學生,均納入就業范疇。
專門做就業率統計的麥可思公司總裁王伯慶認為,這是不對的。“就業率在經濟學上有嚴格定義,分子分母都不包括‘不在勞動力隊伍的’人員,如讀書和參軍。”
本報了解到,事實上,上述問題,早已存在多年。一些高校就業統計的人士告訴記者,不是不知道錯誤,是因為這是根據教育部門的規定做的,都在這么做,所以沒辦法改。
高校就業率高于社科院調查
在李春玲牽頭所做的“高校在校生與畢業生就業、生活及價值觀追蹤調查”項目中,項目組于2013年6月至10月,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12所高校1678名應屆畢業生進行了調查。
調查選取了4所本科院校(南京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吉林大學),也包括4所普通本科院校,比如廣州大學、上海大學等以及4所職業技術學院。
調查結果是,畢業2個月后,即2013年9月底,12所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82.4%,失業率為17.6%。
其中重點大學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0.5%,失業率為19.5%;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7.7%,失業率為22.3%。
但近日記者發現,這些高校自己發布的就業率,比上述社科院項目組調查的數字一般高10多個百分點。
比如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的就業率分別是91.62%、90.75%、89.61%,重慶大學截止到2013年年底就業率是95%。
而廣州大學、上海大學就業率分別為95.68%、98.13%,統計截止日分別是2013年9月1日和2013年10月31日。北方民族大學截至2013年9月底就業率為78.5%。河南師大數字未公布,不過數字也應該不低。
此外,李春玲調查之外的大學公布的就業率也很高。2013年北京大學各類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7.44%,山東大學一次就業率為91.62%,蘭州大學2013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89.29%,武漢大學2013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1.82%。
“為什么高校公布的數字那么高,可能需要仔細研究,一般名校的就業率的確很高,不過到9月份就業率達到90%以上,的確令人驚訝。”李春玲說。
而一名高校不愿透露姓名的學生告訴記者,那么高的就業率其實存在水分。
據他所知,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也存在逼迫學生簽就業協議的現象。“方法很簡單,如果你不簽,學校就不給你畢業證和學位證。誰能不簽?”這位學生說。
統計方式有差異
學校逼迫學生簽署虛假就業協議或許只是個別現象,行業專家認為, 高校自己公布的就業率數據與專家調查相去甚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統計方式的差異。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教育部規定,目前有8種情形,畢業生即可領取就業協議書: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定向委培的,靈活就業的,升學的,出國的,參加國家地方基層項目的以及應征入伍的。
比如北京大學就業報告給出的公式是,就業率=(升學+出國+簽就業協議+靈活就業)/畢業生總數×100%。
按照此公式,北京大學2013年畢業生9071人,其中升學1496人,出國1312人,簽協議就業4454人,靈活就業1577人,就業率就成了97.44%。待就業的僅僅232人,占比2.56%。
南京大學的數字也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總畢業人數8116人,就業率達到98.73%,其中簽約率為62.7%,升學率為25.06%,出國出境率為10.97%。
記者注意到,李春玲項目組所做的調查中,也特別注明所統計的就業人群不包含讀研等類型。
事實上,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員張麗賓指出,就業率的確也不應該把參軍、出國,以及考研的計算在內。
張麗賓認為,如果算就業率,可以用就業簽約和實際就業人數,除以總的畢業人數。還有一種算法,即用就業人數,除以就業人數和正在找工作的人數(此不包括參軍、出國和讀研的),得出勞動參與率。
麥可思總裁王伯慶也認為,鑒于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的讀研比例較高,可以用非失業率來衡量學生畢業后的去向,即包括國外讀研和參軍,但這不能叫就業率。
他說,一個高校就業率達100%可能就有問題。“就任何一個時間截面看,一個高校總體畢業生達不到完全不失業,總有人轉換時的待業,考研的準備階段。”
而片面強調漂亮的就業率數字還可能形成誤導。他指出,部屬院校的就業率不算低。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90%以上,就不應該繼續關注就業數量,而要關注就業質量,如工作與教育水平是否低配,薪資是否偏低,理工農醫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比例是否過低等等。
麥可思研究表明,中國有14%的大學畢業生處于低就業狀態,即從事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或半職工作,并且在本地區月收入處于最低的25%的畢業生。這一群體包括自愿低就業和非自愿低就業兩種類型。在中國約有10.4%是非志愿低就業。最近幾屆,中國本科的畢業半年后到一年內就業率是在91%波動,高職高專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低約一個百分點。(原標題:出國、讀研都算就業 高校就業率統計方式待改進?)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