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作為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圍繞黨建引領、思想領航,護航成長、素質鍛造等方面用力用心用情用功,著力打造富有農林特色的“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新模式,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加強組織建設,在黨建引領上用力。一是貫通組織鏈條。將“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改革列入學校黨建和思政工作守正創新“八大工程”重點推進項目,建立“學校黨委—學院黨委—學生社區黨支部—樓層黨小組”四級組織構成的工作鏈條。將校部機關黨支部、二級學院黨組織嵌入社區,選派機關黨員干部擔任樓棟長、學生黨員擔任樓層長,在各樓棟樓層設立社區黨支部、團總支、團支部,推動實現學生社區黨團組織全覆蓋。二是落實“一線規則”。校領導帶頭深入學生社區,面對面為學生答疑解惑、解決困難。班主任、導師、專任教師常態化進社區開展思想交流、學業幫扶等,全體輔導員入駐社區辦公,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目前,各社區常駐班主任、導師、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達1000余人。三是發揮示范效應。持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大力選樹一批先進典型,切實發揮好社區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輻射帶動社區工作提質增效,相關團體獲“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
加強教育引導,在培根鑄魂上用情。一是以名師宣講,筑牢思想根基。邀請黨的二十大代表以及相關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干部等深入社區,為學生上“思政大課”,專題講授黨的創新理論、政策方針和實踐成就等,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二是以交流研學,賡續精神血脈。定期舉辦“讀書社”學習、“思想者”沙龍等活動,上線“輔導員講黨史”“青年學子講家鄉史”“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青馬學員說”等系列微視頻,積極發揮朋輩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育人實效。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舉辦“校史中的紅色記憶”社區文化節,大力宣傳和弘揚英烈校友的感人事跡,引導學生自覺傳承紅色基因。 三是以舞臺演繹,樹牢家國情懷。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論壇致賀信中提到的學校菌草技術,組織社區師生創作時代報告劇《點草成金》,生動講述讓一棵小草成為造福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幸福草”的故事。根據新中國成立初期學校老前輩歸國報效祖國的故事,創作原創話劇《深愛》等一系列藝術作品,讓學生在感受藝術魅力的同時厚植愛國情懷。
加強服務保障,在護航成長上用心。一是關注健康發展。選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駐點社區,常態化舉辦心理健康活動等,積極培育學生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與福州市相關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入校會診機制,暢通轉介渠道。 二是關注意見訴求。堅持“以生為本”理念,打造線上“意見受理大廳”和線下社區“綜合服務大廳”“兩個平臺”,建立“機關干部樓棟長”“社區輔導員教師”以及“小易幫幫團”志愿者“三支隊伍”,努力實現“解決一個訴求,發現一類問題,總結一次經驗,推動一次提升”的“四個一目標”。探索構建“分類處理—精準對接—限時辦理—及時反饋—總結提升”的“五步工作法”,實現對學生急難愁盼問題的快速定位、專人負責與有效解決,不斷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是關注服務質量。充分利用社區有效空間,打造黨團工作站、心理放松屋、有氧健身房等功能場所,進一步豐富學生社區生活。不斷整合、優化各項業務辦理流程,將學生日常所需辦理的業務由師生綜合服務大樓延伸至各社區綜合服務大廳,做到“一窗集成”“一鍵辦理”,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
營造文化環境,在素質鍛造上用功。一是培育自主自立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依托社區社團和相關企業,指導學生與企業在社區共建創新創業基地,助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學生自主舉辦社區文化節等活動,推動傳統“被動式”受教向“主動式”自我教育轉變,進一步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意識。二是推動傳統文化賦能。組建社區“福”文化研習社,舉辦中國傳統文化學習與中國傳統佳節體驗等活動,不斷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面向留學生群體,舉辦“世界青年中國說”“雅言經典”詩詞吟誦大賽等活動,讓留學生在融入社區文化過程中深刻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福建文化。三是用好校本育人資源。打造富有農林專業特色的“耕讀文化節”“蜜蜂文化節”等線上線下育人矩陣,幫助學生鞏固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本領、增強專業認同,自覺涵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情懷,踐行強農興農使命擔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